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历经艰辛磨一剑,弹铗击筑复长歌。正值层林尽染、硕果盈枝之际,《创作与评论》毅然转身,全新的《文艺论坛》向我们迎面走来。溯流而上,由《创作与评论》到《理论与创作》,已经走过不平凡的30载春秋。而立之年,《创作与评论》已集聚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淬炼出了厚重的理论品格。

  • 标签: 主编 专家学者 理论品格 创作 评论 厚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在我的印象中,有三个节日是最有人情昧的,一个是春节,一个是清明,还有一个便是教师节了。而在中秋节,意义上成了月饼,端午节的重点却在于粽子,其他各种节日等同于放假的今天,这三个节日还能让人们在过节的同时拥有一份可贵而质朴的思乡之情、追念之意和感恩之心,实属不易。几乎每年的教师节我都会回母校看望老师,回忆过去的同时也增添了些许前进的动力。

  • 标签: 思乡之情 孔老夫子 艰难困苦 传统教育 天有 宝马车
  • 简介:<正>人存于世,一定有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或是认同,或是尊重,抑或是其它所谓的七情六欲。当我们为了紧紧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想方设法时,是否想过,我们紧紧抓住的东西,也用它的方式把我们抓住了。没错,我们确实将这东西把握在了自己手中,可是我们紧握的双手,便再也不能去抓住其它。试想,如果张开双手,是不是就会有所改变?我想到一个故事,有一天老和尚把小和尚叫进屋子里面,指着桌上的一个金杯和一个钱袋,说:"你

  • 标签: 老和尚 考场作文 文章结尾 人生阶段 分析性 题目要求
  • 简介:本书以十讲三十章的篇幅编织了一个普及比较文学的知识网络。有导语性的提示,有简明流畅、紧扣中学教学实践的通俗讲解,更有高瞻远瞩就比较文学与文化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作出的理论指向。本书对拓宽中学语文教师的文化视野,对学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中学语文教师 比较文学 主编 文化视野 知识网络 教学实践
  • 简介:何为“东亚”,历来众说纷纭。而以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的最狭义限定与西嶋定生(1919-1998)的“东亚世界”说最广为学界所接受。历史上以中国、朝鲜、琉球、越南及日本为代表的东亚诸国以汉字及儒学为纽带,联结成一个文化的整体,是为东亚文化圈。伴随着当前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与国际交流形式多样化的讲稗.

  • 标签: “东亚” 书籍之路 东亚文化圈 标书 主编 王勇
  • 简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不绝于耳,几十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包括几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著作。刚刚出版的新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别具一格,运用现代性理论,在重新界定文学思潮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做了全新的叙述,从而为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思潮史 “重写文学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杨春时 主编
  • 简介: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不但拥有一座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而且拥有一座光彩照人的理论宝库。对这份宝贵的古代文艺理论遗产,先辈与时贤,已作过总结和评价,并写下了不少有影响的理论著作。如罗根泽、郭绍虞、朱东润等先生都曾写过中国文学批评史一类书,郭绍虞先生又曾主编过四卷本和一卷本《中国历代文论选》,敏泽先生有《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近来又有王运熙、顾易生先生主编的三卷本《中国文学批评史》。

  • 标签: 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先生 罗根泽 中国文论大辞典 艺术殿堂 三卷本
  • 简介:史学观念最终决定史撰的表现形态。中国翻译文学史的撰写长期以来得不到学科理论的支撑,虽有局部史料汇编的精彩,但总体缺乏有深度的理论提升。谢天振、查明建主编的《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1898-1949)》(2004)视翻译文学史为文学交流史、文学关系史、文学影响史,从而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独树:史撰内容上,涵盖作家、作品与事件三要素;体例编排上,承认并突出“披上中国外衣的外国作家”作为翻译文学史另一主体的地位;史学叙述上,彰显交流史、关系史与影响史脉络,史学分期重证据实。因此,这次史学实践定会给中国翻译文学史的理论深入和实践开拓带来新的刺激和推动,给后续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认识和经验。

  • 标签: 史学观念 中国翻译文学史 体例编排 史学分期
  • 简介: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文学研究者就开始了“求新声于异邦”的旅途,他们密切关注国外的中国文化、文学研究趋向,积极吸取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也对某些域外学者的偏见、误解、曲解作出反应。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便有不少中国学者介绍国外中国文学著述。近年来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海外汉学丛书集中收入了一批译著,这些关于中国作家作品的介绍和评价,大都从中国文学在国外的命运的角度出发,以吸收国外汉学研究对我们富有启发性的内容为目的而展开的,却较少从各国各民族不同文化对中国文学的选择过滤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中国文学研究 新声 中国作家 各民族 命运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