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摆脱印欧语的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朱德熙先生发出的关于汉语语法研究的呼吁,学界纷纷响应,走出了种种探索的路子。本文亦尝试探索一种新的视角——从汉语语言信息结构切入来分析汉语语法。文章提出要重新认识语言的功能和语言的本体性质。文章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传递信息;语言本身则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具有层级性的复杂符号系统。而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传递信息”这一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决定的。文章简要说明句子所传递的信息不等于句子的意义本身,并扼要介绍了国内外对语言信息结构的研究,重点解析了句子结构和句子信息结构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研究的实际效应。文章最后指出,本文仅为引玉之砖,竭诚希望众多学者投身到这一研究中来。
简介:文章通过调查宋代至清代的语料说明,“仅差+否定词+VP”结构中的“仅差”义副词和否定词经历了一系列的词汇替换过程:“仅差+否定词+VP”结构在宋金时期只发现2例,元代有了显著增长,元、明、清代分别主要使用“险/险些儿+不”、“险/险些(儿)+不/不曾”、“差一点(儿)+没/没有”。当“了”与“仅差+否定词+VP”共现时,“了”为补语,VP在“仅差+否定词+VP”中表现出强烈的负向语义信息倾向。“仅差”义副词由于语义分工以及主观化等作用,导致“仅差”义副词在不同语义区间赋值,当VP为正向语义信息时产生了“基本一样、分明”等肯定语义信息。这种分野为“仅差+否定词+VP”带来了不同的语法后果,即:[[仅差+否定词]+VP]和[仅差+[否定词+VP]]。
简介:摘要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和推广,加强党建的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通过党建信息的不断完善,加速了我国党建信息的传播,其优势越来越明显。但是,在党建信息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阻碍,而“互联网+党建”的普遍推广,颠覆了传统的党建信息化模式,在互联网的不断推进下,使得党建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工作,基于“互联网+党建”,就党建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进行了如下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党建工作者以借鉴。
简介: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文学术研究要实现数字化,汉语信息处理有许多问题需要重新加以研究,汉语史研究的数字化是重要的基础工作,计算机辅助汉语史研究的进展将为数字化的学术研究积累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