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普通健康成年女性脂肪氧化及脂肪最大氧化能力。意义:探讨不同年龄阶段普通健康成年女性的脂肪氧化供能情况。方法:选取普通健康成年女性49人,进行逐级递增负荷实验,并测定每级负荷运动过程中机体气体代谢指标,根据代谢数据计算脂肪供能能力最大时的运动强度。结论:1.同等强度(相同负荷与时间)运动时,30~39岁年龄组脂肪供能最大,且高于其他组,50—59岁年龄组脂肪供能最先达到峰值。2.30-39岁年龄组运动强度在57.0%-64.6%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40~49岁年龄组在强度63.4%~65.5%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50~59岁年龄组在强度63.9%~68.6%VO2max时脂肪供能最大。3.随着年龄的增加,运动能力不断下降,最大摄氧量不断减少。

  • 标签: 不同年龄段女性 脂肪氧化 最大脂肪氧化强度
  • 简介:耐力运动中要保持较高的输出功率必须同时利用糖和脂肪供能。事实上。机体内存在着复杂的机制调节糖和脂肪的利用。试从激素的调节、葡萄糖-脂肪酸循环及丙二酰CoA的调节三个方面来综述耐力运动中糖和脂肪利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耐力运动 脂肪 调节
  • 简介:临床上髌下脂肪垫损伤,常见于体育专业学生及体育爱好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下蹲、上下楼梯、骑自行车疼痛加重。有的膝部出现弹响,伸屈活动受限。少数患者在其他医院易诊为半月板损伤。现将1996年5月至2002年5月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86例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运动员 髌下脂肪垫损伤 运动损伤 治疗方法 疗效
  • 简介:本文的目的是评述阳A—式超声波法测定皮下脂肪层厚度的精度。实验对象是九名健康成人(四名男、五名女),藉助于A—式超声波皮下脂肪测定仪(Caron,CH300-FT)来测定前臂、上臂、小腿,大腿的前、后、内、外侧四个不同位置的皮肤和皮下脂肪

  • 标签: 皮下脂肪层 声波法 定仪 丁波 超声波方法 相关系数
  • 简介:以前,食物脂肪的名声很坏,被认为是肥胖和疾病的祸害。但是,脂肪并不都是一类型的。适量的脂肪是人体营养的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能量提供者,脂肪是一个很有效的、可以迅速动用的能量仓库。脂肪可以储存起来作为身体能量的仓库,而且其储存能力几乎是无限制的,即便是一个瘦子,身体内也有超过50,000Kcal的能量储存。

  • 标签: 营养学 运动锻炼 脂肪酸 液体摄入 运动成绩 饮食习惯
  • 简介:[目的]分析长期抗阻训练对肥胖青少年体重与脂肪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5年12月在某实验中学就读的40例肥胖青少年,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观察组接受连续10个月的抗阻训练,对照组正常生活,分析连续10个月的抗阻训练后两组青少年体重、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观察指标等。[结果]同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血脂观察指标、体重以及体重指数、脂肪含量等观察指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肥胖青少年长期接受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血脂观察指标、降低体重,促使肥胖青少年恢复健康,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长期抗阻训练 肥胖青少年 体重 脂肪含量
  • 简介:慢性力竭性运动往往引起运动性疲劳。同时也是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员所遵循的训练手段之一。有氧运动耐力运动员骨密度(BMD)水平低,可能是过量的耐力运动,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间接地导致激素分泌失衡,从而破坏了骨生理平衡所致。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其直接的作用,即引起骨细胞的凋亡。本文从细胞凋亡着手,探讨慢性力竭性运动引起细胞凋亡的原因,为消除疲劳,减少运动性损伤开辟一条新思路。

  • 标签: 慢性 骨细胞 细胞凋亡 动员 力竭性运动 有氧运动
  • 简介:通过对西安体院跆拳道队22名运动员的伤病调查及伤病治疗,我们对跆拳道运动员髌下脂肪垫损伤的发生有了较深的认识,并从伤病学、训练学、解剖学等角度,探讨该病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跆拳道 运动员 髌下脂肪垫损伤 防治方法
  • 简介: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运动性贫血主要是以下三种原因造成的:1)运动引起高血容量反应;2)红细胞机械损伤、破坏、溶血;3)运动员需铁,耗铁剧增,铁吸收或供应不足。高血容量反应是运动训练适应性的表现,不会造成真正意义上的贫血;而红细胞溶血和铁缺乏对运动员不利,可导致临床意义上的贫血。

  • 标签: 诊断 血容量 溶血 运动性贫血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红蛋白
  • 简介: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可能对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时序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时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延迟性酸痛的骨骼肌特殊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骨骼肌肌节重塑。

  • 标签: 延迟性肌肉酸痛 骨骼肌卫星细胞 生长因子 离心运动 骨骼肌修复
  • 简介:近年来运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显示,力量训练与耐力训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作用。文章综述了两种训练引起的骨骼肌细胞适应性变化。主要涉及力量训练引起骨骼肌肥大的分子机制,有氧耐力运动引起骨骼肌细胞线粒体功能提升的分子机制。讨论了这两种不同的适应性变化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最后从分子机理层面简要阐述了两种训练的保健作用。

  • 标签: 骨骼肌 力量训练 肌肉肥大 有氧运动 线粒体
  • 简介:近来,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研究十分活跃,但运动刺激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信号机制尚不明了。文章就运动刺激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和非胰岛索信号转导途径两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在非胰岛素途径),并对二者的交叉作用作简要介绍,以促进对运动调节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信号转导机制的深入研究。

  • 标签: 运动 骨骼肌 葡萄糖转运 信号转导
  • 简介:本研究对比观察3种不同持续时间游泳后及恢复期小鼠RBC-C3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的动态性变化。发现:3种不同持续时间游泳后即刻,小鼠RBC-C3bR花环率与安静水平相比均呈显著性下降,而RBC-IC花环率均呈显著性升高;其下降或上升的幅度与运动持续时间成正依存关系。恢复期,2种花环率均立即开始恢复,其中,45min组和90min组小鼠运动后恢复期RBC-C36bR花环率和RBC-IC花环率不仅迅速恢复至安静时水平,而且在某一阶段超出安静时水平,力竭组在恢复期呈渐进恢复状态,但至运动后24h未到安静时水平。

  • 标签: 红细胞免疫 小鼠 持续游泳运动 恢复期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海拔交替训练对运动员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方法:将长期生活在平原的男子运动员分为两组:高原-平原组和高原-亚高原组。整个训练期间,每周采一次肘静脉血测试促红细胞生成素指标。结论:经过运动负荷和低氧的双重刺激,两组的血液携氧能力都有所提升,但高原-亚高原组的效果比高原-平原组更好。

  • 标签: 高原 亚高原 交替训练 促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提要:低氧训练指在平原地区采用人工的方法制造低氧环境或让机体吸入低氧气体来模拟高原低氧环境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其根本目的是通过适度的低氧刺激,使运动员机体产生强烈的生理生化效应,以调动体内的机能潜力,进而使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提高.低氧训练研究是目前体育科研中的热点,发表在《体育科学》2006年第26卷第1期上刘媛媛等人的论文“网织红细胞在低氧训练中变化规律的研究”探讨了两种低氧训练手段期间对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网织红细胞参数及血红蛋白变化规律的影响,为筛选低氧训练效果的评价和预测指标提供实验依据。

  • 标签: 低氧训练 网织红细胞 低住高练 高住高练低训
  • 简介:由于2、3—DPG的浓度增加促进氧合血红蛋白的解离,以增加组织的供氧,这时运动中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有实际意义。然而,关于体育运动对人红细胞中2.3—DPG的浓度的急性影响,文献报导是矛盾的,有些作者证明运动结束时2.3—DPG浓度有增加,而另一些人却发现在运动时或

  • 标签: 血清酶 磷酸甘油酸 氧合血红蛋白 文献报导 运动强度 乳酸脱氢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