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向保险业投资的投资者的角度出发,以2007~2011年在中国境内经营业务的74家保险公司为样本,使用GMM方法分析了保险公司的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测度了“融资悖论”的存在性。结果表明,从整体上来看,投资于保险业的资金存在着明显的“融资悖论”现象,资金在保险业的流向不符合“资本逐利”的基本规律。而且,寿险公司因其业务具有较强的现金吸收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存在比财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因其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而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更大,也存在比中小规模保险公司更为严重的“融资悖论”现象;保险业中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存在着严重的“融资悖论”,而外资则是典型的“现金追逐者”,依循“逐利”规律谨慎向中国保险业投资。其次,从不同融资渠道投向保险业的资金在“融资悖论”方面也存在着不同的表象。投资于保险业的内部资金是典型逐利的,丝毫不存在“融资悖论”;而由于出于占有金融资源、信息不对称、羊群效应和不合理投资等因素的考虑,投向保险业的债务资金和权益资金等外部资金具有严重的“融资悖论”,可见,保险业的外部投资者未能准确寻找适合投资的保险公司。最后,本文还以新《保险法》的出台为例,分析了制度因素对保险业“融资悖论”的抑制作用,保险市场的制度完善能有效矫正对“资本逐利”规律的扭曲,能引导资本流向更加合理的保险公司。本文采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处理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更有力地证实了保险业“融资悖论”的存在性。
简介:2006年5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保险业与和谐社会”研讨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助理陈文辉、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国刚主持,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保险学会等单位的相关人员以及新闻媒体记者共50多人参加会议。
简介:银行卡之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被广泛地应用,是由于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我国,早在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就率先在广东发行了“中银卡”,自那时起,我国银行卡业务迅速发展,据统计,到2000年底,已有发卡金融机构55家,发卡量超过2.77亿,受理银行卡的银行网点达12.5万个,特约商户10万多户,目前,外资银行已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区银行卡中心,根据1994年2月25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第十七条,外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合资银行在我国仅可以代理外币信用卡付款,鉴于银行卡业务自身的特点,入世以后很可能成为我国金融业中最先受到外资银行.重点争夺的领域之一,国内商业银行无法获得一个“缓冲期”加以调整,对此,应积极研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