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当前我国造船企业的生存状况可概括为:1/3企业生产难以为继、1/3企业“不死不活”、1/3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维持正常状态。
简介:本文以合作前提、合作基础、合作载体和合作关键四项要素为支点的新钻石框架,剖析区域金融合作带来的竞争力。基于分析结果,认为粤台金融合作是个长期的过程,目前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粤台金融业合作的重点应当是为两岸日益增长的贸易投资活动提供金融便利;ECFA和CEPA的实施,给两地金融交流提供了机遇。
简介:尽管山东与韩国的贸易投资往来取得巨大发展,但是金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相比较为庞大的贸易投资额,山东与韩国的金融合作存在较大发展空间。鉴于此,本文详细探讨山东与韩国金融合作的实践与经验,企图发现山东深化与韩国金融合作面临的有利因素与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山东与韩国深化金融合作的建议,尤其关注山东与韩国金融合作的重点领域与方向。
简介:成立于2010年9月的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随着以浙江物产、天津物产等两家世界500强为龙头的一批物流企业的入驻,在短短四年问,一跃成为拥有51家入园企业的全省首批省级物流园区和全国首批优秀物流园区,到2013年底,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5.6亿元,完成税收1.16亿元。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和社会投资乏力压力巨大,该园区始终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紧紧围绕项目“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上下苦功,练就了几招杀手锏。到目前园区又新增开工项目2个,签约项目1个,7个意向项目正在积极推进中,发展后劲十足。
简介:"一带一路"是我们国家的重要战略创意,上海和香港作为我们国家两个金融中心,合作关系紧密,在共同服务"一带一路"的战略中承担了重要的责任。上海金融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独特优势"一带一路"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揽外交、社会全局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和创意,对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新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简介:一、海峡两岸加强金融合作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进一步加强两岸的金融合作是两岸经贸发展的客观要求贸易和金融是经济活动中的两大领域,也可以说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从理论上讲,贸易着重于经济的实物变数,涉及的是经济实体的实物交换与流动;而金融则侧重于经济的货币变数,
简介:跨国药企在华设立全球研发中心,必然带来产品开发技术,并训练了一批研发入员;但对国内制药企业来说,却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简介:本文以曹妃甸港集团所属码头(弘毅码头、矿石码头)水尺计重业务为例,阐述了港口服务组织通过检企合作方式提升港口服务效率和服务品质的创新举措,以供参考。
简介:近日,由肇庆市人民政府、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和中国银联广东分公司主办,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端州农商银行承办的"互联网+"普惠金融合作发布会在肇庆举行。发布会上,广东银信金融服务中心、广东银联、肇庆市供销合作联社和端州农商银行签订了《银企共建农村电商平台及涉农金融综合服务基地暨供销"菜篮子"服务快线项目合作协议》。端州农商银行还现场向肇庆市供销合作社系统进行了2亿元授信,并分别对供销社系统2家
简介:2月2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这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简介:成本企画最主要的特征是对目标成本实施控制,以全生命周期成本(WholeLifeCycleCost,WL—CC)思想为基础,它在产品规划、设计、试生产阶段,显得尤为重要。
简介:杨凌是一座方圆20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的西部小城。在这里,聚集了5000多名高级农业科教人才,5000多项科技成果从这里走向世界,成果推广、产业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一年一度的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与北京科技周、上海工业博览会、深圳高交会并列为中国四大盛会。
安徽企调信息
船企苦熬“严冬”
粤台金融合作的基本要素和政策需求
山东与韩国深化金融合作的实践经验与对策
迁安市北方钢铁物流产业聚集区 练就服务真本领实现园企合作共赢
新疆建工集团改革用工制度成效显著建立劳务基地提高劳务工素质加强合作管理
沪港金融合作共同服务“一带一路”战略
新时期港澳在两岸金融合作中的中介作用
跨国药企研发东移
药企招商遭遇寒流
“万众创新”创出港口服务新品质——曹妃甸港检企合作创新服务品质活动纪实
肇庆市供销社系统参加“互联网+”普惠金融合作发布会签订合作协议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共求省校合作新的更大发展—江西省与清华大学开展全面合作的回顾与前瞻
省校合作结硕果心诚志专展宏图—诚志股份有限公司纪实
信息农业 出金产银
固安坚持“以产兴城、产城共融”全面提速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中日成本企画之比较
高科技农企困境
对人才强企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