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构建了反映各区域不同产业产值变动与国家、区域自身以及其他区域碳强度动态关系的数理模型.研究我国各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全局和局部动态累积碳减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各区域第一产业产值增加降低碳强度的作用稍大于第三产业,而第二产业发展对GDP的贡献要小于其对CO2排放量的影响:从即期效应看.西南区域第一产业产值增加和第二产业产值减少对碳减排的促进作用较大,南部沿海第三产业产值变动碳减排效应也较大,此区域对全国碳减排目标实现区域有较大动态累积作用:京津区域为短期内产业结构变动碳减排潜力较大的区域,从累积效果看,西南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碳减排潜力较大。东部沿海区域和南部沿海区域碳排放易受其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利影响.
简介:减少污染排放是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关键和基本目的,本文分别从工业结构和行业内两个层面考察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基本态势。应用Sun(1998)的完全分解方法,将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分解为规模效应、强度效应和结构效应,结果表明:行业内的绿色转型是减少污染排放的主要推动力量,而工业结构转型的贡献较小。但是工业结构绿色转型对于减少废气排放的作用相对更加明显。本文进一步通过构建面板VAR模型,检验了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清洁生产投资以及“三同时”投资三种模式对中国工业绿色转型的冲击作用,发现清洁生产投资和“三同时”投资更有助于行业内的绿色转型。而三种污染治理模式对工业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度污染行业产值份额的变动上,重污染行业尤其是工业废气排放的治理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简介:摘要:低碳减排已成为当前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企业的低碳经营将成为趋势,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低碳减排。为了促进国有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本文对国有企业目前的业绩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本文进一步阐述了低碳减排背景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改进国有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建议。
简介:摘要:我国政府正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以解决日益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和减轻全球气候变暖的压力。在2020年9月提出了“双碳”的目标,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低碳社会的转变,不但对遏制全球气候变化有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相关技术的突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相关石油企业围绕“双碳”战略的实施,加速了能源结构的转变,建立了低碳的资产结构,通过传统的“油气”和“负”的碳技术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石油工程企业包括石油的勘探、开发和生产,炼油、化工、销售、资源、技术、市场等方面形成,在经济上关系密切,彼此依赖的企业团体。要达到“双碳”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各大石油企业的背景调查,加强交流、沟通与协作,推进节能减排,推动石化行业向绿色转变,建立低碳能源供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