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问题。本文站在历史的视角,通过梳理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宅基地制度相关文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我国宅基地演进的过程可以看作是政治偏好与经济偏好相互博弈的过程,突出表现为产权权能的细化、产权强度的适应性及使用权主体范围的扩大与缩小。进而通过理论分析与文献分析法指出我国宅基地制度变迁方式逐渐由强制性向诱致性转变,并从土地价值、利用效率、制度变迁成本三个方面分析改革的经济动力,从社会稳定、城乡统筹、乡土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改革的社会政治动力。我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也应该从经济、社会政治与农民个体目标三个层面探寻改革路径,其三个方面的价值与作用也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相契合。
简介:岗底村位于内邱县西部深山区。14年前,这个村山秃、水浑、人穷,“天睛渴死牛,下雨遍地流”,“九龙山下穷山庄,傻愚穷名传四方”。而现在的岗底村,是名副其实的小康村,1998年全村拥有以富岗集团公司为龙头的12家集体企业,全村集体资产总值56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2100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岗底村之所以能够巨变,在于该村狠抓了以治山为主的基础建设、科技兴农、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四项工作。其经验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好评和各级领导的肯定。国务委员宋健同志誉之为“太行山中一颗星”。该村被林业部命名为“全国绿化千佳村”,被科技部命名为“全国科教示范村”,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成人教育先进村”,被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科技脱贫十面红旗”村,省军区为其修建了“艰苦奋斗,根治荒山”的纪念碑,内邱县政府为其树立了“治山致富”纪念碑,邢台市和内邱县在该村召开了治山致富现场会。岗底村取得如此成绩,根本原因在于该村有一个高素质的领导班子,尤其是有一个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杨双牛。1984年,30岁的退伍军人杨双牛当选为岗底村党支部书记。他看到众乡亲守着荒山年复一年地过着连温饱也没解决的穷日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简介:《资本论》研究在当前面临"新境域":一方面需要"中国化",另一方面还需要本根的和本土化的"中国资本论",实现原创式理论创新。这一语境是唯物史观发生学意蕴的,意味着只能基于方法论研究层面对接史书研究和科学作品解读。研究主题定格在《资本论》中国化基础上的"中国经济学建构行动"意义域中。构建理论形态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内涵路径锁定了对象"所有制",将其作为生产关系的一般历史思维形式,即作为生成规定与内容规定之统一。在此情势下,家有制—国有制成对范畴成为"私有制—公有制"分析链条的必要的补充,也成为中华所有制的基本工作逻辑形式。于是,辩证剖析家有制和国有制的所有制属性不再作为逻辑事件和直接性定义事件,而必须首要作为"历史发展事件"。中华"事的科学"深化了人们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学科的认知,并通过掌握更多的所有制历史知识,升华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经济学的思维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