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韦伯把西方法治的生成描述为一个法律理性的过程,他认为这是一个渐进的理性增长过程,转化到中国当下的话语范畴,所谓“法律理性”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一项规定,其实施过程即是中国法治进程一脉,由此透视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路有着见微知著的意义,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公权力的权威以及通达人士的个人魅力在该制度的理性建构与完善过程分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法律制度 理性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 法治社会 法治进程
  • 简介:一、问题意识近年来,随着德日理论对我国刑法理论大刀阔斧的渗透浸染,教义学的大厦日臻完善,弥高弥深。但是在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一片繁荣背后却有着这样的隐忧,那就是近年来,刑法的战车似乎陷于泥淖、举足不前。这背后的缘由就在于这架战车只有方向盘,没有发动机;刑法研究多立足于理论面向,缺乏目的理性。对此,难免瑟曼·W,阿诺德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艰深的一般性概念是有用的法律工具,还是创造了混乱与细枝末节?苏力教授也指出:这些精细却局限于教义的

  • 标签: 刑法诠释 工具化刑法
  • 简介:刑事政策在刑事立法与司法中具有指导性作用,刑事政策在现阶段表现为被动性与感性。为保障司法系统与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应对刑事政策的司法途径进行设计。

  • 标签: 刑事政策 司法化 司法系统 刑事立法 略论 保障
  • 简介:当前人类面临全球性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成了"世界工厂",却将进入环境风险期。环境问题根本上由经济因素决定,商行为的成本最小、利润最大化,无视同热力学的关联性。在商品两重性理论中,无视自然价值和负使用价值(熵增)。在再生产理论中,无视生态设计和循环处理环节。因此,商事立法要树立生态本位理念,确立生态效应价值目标,据此推行商法生态一系列变革:建立商方体的生态责任制,完善绿色贸易法制,绿色金融法制和绿色保险法制等。

  • 标签: 环境生态危机 商法学缺陷 商事立法理念 商法生态化变革
  • 简介:司法职业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有力支撑。目前,在我国司法职业进程中,存在法学教育不完善、司法职业与大众缺乏良性互动、司法职业晋升制度僵化、以及司法绩效考评存在缺陷等问题。

  • 标签: 司法职业化 问题 建议
  • 简介:<正>自进入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即以改变经济落后面貌为主要目标的现代运动。随着以工业化为根基的现代的推进,法制现代也成为当前人们所关心的问题之一。但是,究竟怎样理解法制现代,以及怎样对法制现代的涵义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却未能引起我国法学界的足够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其实,对法制现代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性考察,不仅可以树立起人们对现代法制的完美形象,而且,可以使人们能以务实的态度去正确认识和理解自

  • 标签: 法制现代化 现代化运动 正确认识 主要目标 全方位 价值观念
  • 简介:普通法妨害原则在20世纪70年代联邦成文立法兴起前曾经为环境法灌注着动力和内涵,但是在这之后又让位于管制型立法。特别是,妨害原则反倒被认为在处理现代污染控制方面无能为力而备受批评,它也从未被认为与生态问题有任何关联。然而,妨害法会伴随变化了的情境和新知识而演进。本文观察了推动演进的一种力量:自然资本——如海岸湿地及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如减缓风暴潮的功能)——具有经济价值这一新知识。

  • 标签: 妨害 自然资本 生态服务 管制型征用 管制型法律
  • 简介:教育信息是教育现代的基础,它已经成为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实现教育现代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是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将通过对教育信息若干问题的解读,以期对我国教育信息的建设和发展有所裨益.

  • 标签: 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 网络 信息技术 终身教育
  • 简介:近年来,伴随着案件压力的不断加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的加班加点早已成为了“常态”。“通常情况下,法宫们的白天时间全部用来开庭,一天开4个庭算是最低的要求,只能下班后来:写判决。”朝阳法院研究室负责人胡雅妮告诉本刊记者。

  • 标签: 北京市朝阳区 人民法院 专业化 集约化 增效 负责人
  • 简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党确立了“革命、年轻、知识、专业”的干部路线,其中革命是一条政治规定,要求干部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轻对于当时各级领导干部新老交替的形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特别提出干部知识、专业,无疑促使人们注目醒心,去充分思考和认识其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干部“四”是一个系统全面的理论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完整准确地把握实施.本文专就其“知识、专业”进行历史考察与分析,启发正确理解与执行党的干部路线.

  • 标签: 知识分子问题 专业化 历史考察 知识化 党的干部 《毛泽东选集》
  • 简介:古人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权力与法作为国家控制社会的两种力量,总是在相互依存而又彼此冲突的二律背反中探寻着自己合适的位置。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达摩克利斯的权力之剑还是不断地让它的恶趋于它的善,'法律至上'的法治思想也日臻成熟而倍受推崇。权力他律与权力自律的双重凸现必将把权力引上为人类谋幸福的正轨。权力他律是指法律理性的制度对权力所形成的制约。权力自律是指法律理性的人格对权力所形成的制约。权力自律只有靠权力他律来保障,才能抑制人性所固有的弱点;权力他律也只有最终内化为权力自律,才能防止'恶法亦法'的法律工具主义的泛滥。人治社会人们对权力自律的彻底失望与法治社会人们对'法律至上'的极力推崇,难免会让人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世界文明向法治社会推进的过程中,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 标签: 权力他律 权力自律 法律理性 制度化 人格性
  • 简介:苏力先生的《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书至少在法律文化研究圈内掀起一股法治本土的热浪,这似乎给倡导法治现代的学者们一个不小的提醒。然而矫枉实在不必过正,在本土和现代之间,又如体能找一个黄金分割点。诚然,"任何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的根本目的都不应当是为了建立一种权威的思想,而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调整社会关系,使人们比较协调,达到一种制度上的正义。"(苏力:

  • 标签: 法治本土化 法治秩序 法治现代化 秋菊 本土资源 文化研究
  • 简介:<正>自从修改《预算法》被列入本届人大的立法计划,有关问题在法学界开始成为热点话题。很多学者围绕预算民主、预算监督、预算公开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应当看到,预算法的修改处于我国预算改革乃至财政改革的大背景中,对此决不能简单地"就法论法",甚至认为通过修改预算法就可以解决我国公共预算中的问题。在预算改革乃至财政改革

  • 标签: 公共预算 预算改革 财政改革 预算监督 《预算法》 预算活动
  • 简介:2010年4月12日,星期一,这天一早,五分院的接待大厅里便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她是我刚刚接手的一件故意杀人案的被害人,这件案子十分钟之前刚分到我手上,《诉讼告知书》都还没寄出去,她竞找上门来了。我不禁回想起主诉检察官王老师将案子分给我时提醒我的那句话:“这个案子的被害人性格固执,上访申诉好多年了,你要注意耐心一点。”这究竞是位什么样的被害人呢?

  • 标签: 诚意 信任 2010年 故意杀人案 主诉检察官 被害人
  • 简介:行政调查就是行政机关的信息搜集活动。在对行政调查的研究中,类型是基础性的研究方法。在类型的基础上,应该将行政调查视作独立的行政行为,再针对不同类型的行政调查分别加以规制。

  • 标签: 行政调查 类型化 性质
  • 简介:企业合并在产生巨大经济效率的同时,也便利了企业实施单方涨价抑或共谋行为。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合并会同时产生双重效应,此时单纯的许可/禁止合并都可能造成较高的错误成本。因此,合并救济制度为执法机关和当事人提供了一项协商缓和机制。'S-C-P'范式的发展奠定了结构性救济措施与行为性救济措施的分类基础,既有救济措施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并变化,但仍然是围绕结构性救济措施与行为性救济措施展开的,而完美的制度设计并不一定能够解决实施问题。近年来,先行修正的安排、买家前置与皇冠宝石条款的约定以及资产分持条款的采用,此类配套保障措施使救济措施得到了有效落实,并提高了案件审查效率。基于成本效益的考量和配套保障措施的适用,结构性救济措施与行为性救济措施的选择存在一个位阶顺序:前者原则性适用,而后者只能例外适用。

  • 标签: 合并救济 结构性救济措施 行为性救济措施
  • 简介:我国刑罚执行变更程序的行政色彩过于浓重,在很大程度影响到法院审判的司法属性,导致减刑、假释程序两个层面的阙如。在制度架构层面表现为司法审理的落实困难,包括提请权与执行权的混同、检察机关的监督不足和法庭审理的形式主义。在司法运作层面则体现为行政管理的制约矛盾,即减刑、假释的比例与效能失调和相关个人、组织参与司法审判的困难。借鉴法治国家立法经验,我国减刑、假释程序的司法改革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实体法改革,建立针对不同类型案件的行政模式、司法模式混合的案件分流机制;重构案件审理机制,通过多方参与推动庭审实质进程;完善机构配置,设立专门法院和检察机构。通过以上三处改革最大限度地使案件的审理去地方化、去行政,使减刑、假释程序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新型司法格局。

  • 标签: 司法化 信用减刑 强制假释 案件分流
  • 简介: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山东省高院提起的一桩“因冒名顶替上大学”引发的诉讼进行司法解释,公布了《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宪法保护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承担责任的批复》。《批复》指示有关法院在审理这一类案件时可以直接运用宪法的相关规定。此《批复》在我国司法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宪法条款首次成为法院裁判具体案件的法律依据,迈出了我国宪法司法的第一步。

  • 标签: 宪法司法化 法院 案件 法条 宪法保护 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