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6年11月29日,WWF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环评第一次信息公示发表了回应,这是时隔两年以后,这一组织针对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再度发声。WWF在这篇名为《也为“一湖清水”,请选择无坝(闸)替代方案》的文章中说:鉴于鄱阳湖在全球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生态地位,阻隔江湖联系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对生态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为了“一湖清水”,不能只将建设水利枢纽作为唯一途径,无坝(闸)替代方案仍然应该作为维护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和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实践的最优选择。事实上,“控湖”设想由来已久,并且争议一直存在,为了推动工程上马,工程的方案也进行了多方调整,包括由控洪改为控枯,由“坝”改为“闸”,由全年控制改为分期控制等,并且针对反对者提出来的关于潜在生态风险的质疑,对工程的功能定位、调度方式等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并指出工程是为了保水,缓解鄱阳湖枯水所带来的生态和民生问题,甚至定位为“生态工程”。然而,民间和学界的反对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弱,来自社会的广泛关注,也一直推动着信息公开和事态发展。反对声音认为,目前导致枯水季节水位过低的原因很多,包括挖砂、气候变化、上游水利工程等等,用工程措施解决问题,无异于头痛医脚,并将造成不可预计的生态风险。修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必要性在哪里?究竟是“为”生态,还是“伪”生态?“博弈”在不同层面展开。也有人指出,这些争议归根结底,还是“大开发”与“大保护”的矛盾。
简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对"九五"期间和到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根本的措施是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国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农田水利建设同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很不适应。许多地方严重干旱缺水;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众多的中小河流亟待治理;一些地方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很多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不配套,效益差等。我们必须下大力量,使我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貌在比较短的时期内有一个更快更大的改变,以确保农业的稳定增长和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