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了解当代未婚青年同性恋者婚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对贵州省447位未婚青年同性恋者开展了调查,结果发现,超过一半的青年同性恋者异性婚姻意愿强烈,男性高于女性,城镇低于农村;69.1%的同性恋者将同性婚姻作为理想的婚姻形式;29.3%的同性恋者有形婚意愿,但独生子女同性恋者强于非独生子女同性恋者,单亲家庭的同性恋者弱于非单亲家庭的同性恋者;53.2%的同性恋者表示婚后会生育小孩,大部分同性恋者对中国同性婚姻合法化持悲观态度。异性恋文化中心主义与传统生育观念、父母婚育观、同辈群体婚育行为以及国家政策和其他因素影响着青年同性恋者的婚育意愿。
简介:婚姻挤压效应已经在中国城镇社会显现,适龄青年婚姻挤压承受状况已经成为该研究领域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3)》城镇1636个青年样本的基础上,采用Logistic统计模型,从人口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对青年婚姻挤压承受的现实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男性、低龄青年、省会及直辖市青年、高学历者、无资产者和领导干部是城镇青年婚姻挤压的真正承受主体。
简介:目前,有两种现象使人们对婚姻市场越来越感兴趣:一个现象是大龄青年(主要是男性)找对象难.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计算的结果显示:1990年在30-39岁的大龄男性中,尚有569万人未婚,而在同年龄组的大龄女性中,却只有38.7万人未婚,即使把25-29岁的未婚女性也算做大龄青年.那么,25-39岁的未婚女性总共也不过257万,这样,即使所有25-39岁的未婚女性都嫁给30-39岁组的大龄男性,30-39岁的大龄男性中仍然有312万人找不到对象,另一个现象是近年来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由于我们对于性别比问题的宣传和解释不够全面,甚至用"将来可能有大批男光棍儿找不上媳妇"之类危人耸听之言来警告世人,使相当一部分群众对此深表疑虑.如何看待上述两种现象?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将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它对我国的婚姻市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怎么样才能避免或缓解这些影响?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所关心的.本文拟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10%抽样资料的数据,借用婚姻挤压"(marrigesqueeze)的概念,来描述我国婚姻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