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3-9儿童自我意识与社会性发展冉乃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一、前言国外对自我意识和社会性发展研究,有较长历史。尤其是50年代以后,皮亚杰、科尔伯格对自我意识做了有价值探索;前苏联心理学家除对自我意识本质、结构进行研究外,对自我评价、自我调节...

  • 标签: 自我意识发展 儿童社会性发展 自我认识 去自我中心化 自我情感 社会化过程
  • 简介:研究采用对偶选择范式考察了3~5儿童基于能力特质进行信任判断策略。让144名3~5儿童在面对能力强和不挑食这两类人时做出信任判断。结果发现3~4儿童信任判断受老师评价偏向影响,他们信任选择与老师评价偏向一致。5儿童信任判断则不受老师评价偏向影响。这些结果表明3~4儿童信任判断策略是依据特质效价,5儿童策略是依据特质意义。

  • 标签: 信任 能力特质 特质理解 策略使用 学前儿童
  •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考察4儿童自传式回忆表述特征.研究对象为76名4儿童(男25,女51),让他们在实验室中面对陌生实验员和另三名儿童讲述自己过生日经历.对录像材料编码分为四个维度:对事件回忆逻辑顺序性、事件内容丰富性、表述主动性以及讲述时身体姿态.结果表明:(1)儿童在对过去事件做自传式回忆时,在事件回忆逻辑顺序性方面,能够独立地按照事件发生顺序回忆儿童占36.8%.(2)在进行自传式回忆时,儿童每人平均说出1.7个事件,25个字.(3)4儿童在陌生情境中对过去事件进行自传式回忆能力表现接近于正态分布.(4)4儿童自传式表达主动性与顺序性及含字量之间,事件个数与含字量及顺序性之间,顺序性与体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 标签: 回忆 讲述 主动性 身体姿态 表述 自传
  • 简介:本实验以85名大班6儿童为被试,其中实验组45人,采用2×2设计(即熟悉度(熟悉,陌生)×权威性(老师,同伴)),以7点量表评画为任务,考察了儿童在当事人是否在场情况下评分改变问题.研究发现:(1)6儿童在4位不同身份的人士面前均出现较高说面子谎率.(2)6儿童在说面子谎上无性别差异.(3)6儿童在说面子谎上更倾向于给熟悉的人面子,而权威性则对儿童说面子谎行为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儿童 面子谎 熟悉度 权威效应
  • 简介:采用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失言理解任务分别考察了90名7—9学龄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结果表明。7组儿童在二级错误信念扣失言理解任务上成绩与8组、9组存在显著差异,但8组扣9组儿童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提示8可能是个体心理理论发展又一个转折点。三组被试在二级错误信念理解上成绩显著高于失言理解任务上成绩,在控制年龄后,他们在两种心理理论任务上成绩显著相关。另外,失言任务中三种心理状态理解得分两两相关。综合以上结果,在学龄期,心理理论仍有质发展,且心理理论信念、情绪扣意图等核心概念仍然相互关联。

  • 标签: 二级错误信念 失言理解 儿童
  • 简介:通过故事评定法分析了3~6幼儿对攻击性行为认知评价,结果表明:①此年龄段幼儿对攻击性行为认知已经达到一定成熟度,开始考虑攻击性行为条件与方式;②幼儿对攻击性行为认知评价存在一定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受到言语侵犯时攻击性行为;③对攻击性行为认知评价年龄差异突出表现在5与6之间.④采用蒙特梭利教育法实验班幼儿,对攻击性行为比非实验班幼儿评价得更消极.

  • 标签: 幼儿 攻击性行为 认知评价 性别 年龄 攻击条件
  • 简介:以卡通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赋予5~6儿童三种不同加工任务,包括卡通面孔识别、分类和吸引力评价,旨在比较其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眼动差异。结果表明:(1)任务情境会影响儿童对卡通面孔加工。在不同面孔加工任务中,儿童反应时、正确率、注视时间和次数等存在差异;(2)随着三种任务难度逐渐加大,儿童加工程度也相应地加深;(3)儿童在三种任务中加工方式一致,对面部不同部位关注程度不同:加工初期特别关注鼻子,而后眼睛部位耗费最多注意资源,其次是鼻子、嘴巴、前额和脸颊,极少关注下巴;(4)男女童在卡通面孔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较显著性别差异,女童具有速度方面的优势,而男童对于关键信息搜索则更为积极主动。

  • 标签: 儿童 卡通面孔 任务情境 面孔加工 眼动
  • 简介:采用实验室观察和问卷法考察3~5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结果发现:(1)3~5儿童气质活动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不同活动性儿童父母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有显著差异。(2)父母对3.5不同活动性儿童教养方式存在性别差异。3-5不同活动性男孩其父母教养方式没有差异。而3.5不同活动性女孩其父母教养方式在溺爱性和放任性上差异显著。

  • 标签: 活动性 父母教养方式 儿童气质
  • 简介:儿童对加法和减法逆反关系理解在加法概念和减法概念学习中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研究采用代数推理任务、给数取物任务、数量比较任务和记忆刷新任务,对83名4到6幼儿进行施测,考察4到6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发展特点,探讨儿童基数概念、数量比较、记忆刷新能力在反演律概念发展中作用。结果发现:(1)5到6是儿童掌握和运用加减法反演律概念快速发展时期。幼儿加减法反演律概念表现出数量大小效应以及问题情境效应,小数反演问题成绩优于大数反演问题成绩,符号化数量反演成绩优于集合数量反演成绩。(2)基数概念掌握组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发展显著优于未掌握组;但儿童基数概念掌握情况并不显著预测儿童反演律概念发展。(3)数量比较、记忆刷新对儿童加减法反演律概念发展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

  • 标签: 反演律 加减法 基数概念 数量比较 记忆刷新
  • 简介:母亲教养行为是家庭影响儿童社会化主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母亲教养行为问卷对408名3-6儿童母亲日常教养行为结构进行了考察;并对其中142名母亲施测了儿童消极行为特征问卷,以进一步探讨儿童年龄、性别、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特点关系。研究发现:(1)3-6儿童母亲教养行为包括敏感性、接触与参与、交往指导、认知发展指导、积极情感表达与消极情感表达等6个主要成分;(2)儿童年龄对母亲教养行为参与程度、促进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表达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儿童性别仅在母亲敏感性方面具有显著影响;(3)儿童消极行为特征与母亲教养行为不同方面具有不同关系。

  • 标签: 幼儿 母亲教养行为 儿童特征
  • 简介:旨在考察父亲养育、儿童气质与其社会性发展关系。让355名2儿童父亲报告自身养育方式、儿童气质及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结果发现:(1)父亲越严厉,儿童内隐问题行为越多;父亲越鼓励成就与独立,儿童问题行为越少,社会能力越好;(2)儿童抑制控制能力越高,其社会能力越好;儿童越害羞,其内隐问题行为越多;(3)父亲严厉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关系随儿童抑制控制能力不同而不同;父亲鼓励社交与保护与儿童问题行为和社会能力之间关系随儿童交际性不同而不同。本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养育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随着儿童气质不同而不同。

  • 标签: 父亲 养育方式 气质 社会性发展
  • 简介:以4-8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影响不同,对4-5儿童分类活动影响不显著,对6-8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影响显著。

  • 标签: 4~8岁儿童 大学生 背景知识 分类
  • 简介:为了考察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spectrumdisorder,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觉察和加工情况,设计两个眼动实验任务,要求14名7—10ASD儿童和20名同年龄正常儿童观看图片。实验一采用将情绪面孔嵌入风景图片中引起语义不一致刺激;实验二采用含有情绪面孔无意义背景乱序图片刺激。结果发现:(1)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觉察时间都显著长于正常儿童;(2)与正常儿童一样,ASD儿童表现出对恐惧面孔注意偏向;(3)实验二中,ASD儿童对不同情绪面孔内部特征区注意分配与正常儿童不同;正常儿童能注意最能展示该类情绪特征信息区域,如恐惧眼睛、愉快嘴巴,而ASD儿童时三类情绪面孔特征区注意分配方式相似;(4)两个实验条件下,ASD者对不同情绪面孔觉察、加工模式与正常儿童相似。

  • 标签: 自闭症谱系障碍 情绪面孔 面孔觉察 面孔加工 眼动
  • 简介:为考察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及其与自身作出说服行为之间关系,以及心理理论在其中发挥作用,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72名3-6儿童(M=410个月,SD=9.72月)对说服行为理解、自身做出选择性简单说服行为、互动性复杂说服行为和心理理论(包括错误信念理解、情绪心理理论等)。在控制了年龄、性别和言语能力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只有心理理论能直接预测儿童简单说服行为;而说服理解对儿童复杂说服中采用正面说服策略次数影响则受到了心理理论调节。结果表明,儿童对说服行为理解和心理理论能力共同决定了其主动作出说服行为。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说服 说服行为 说服理解 心理理论
  • 简介: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量化(Quantitativeinvestigation)方法,从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认知、攻击性情绪三个方面对广州青少年攻击性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广州市高中生在攻击性行为表现上,青少年身体攻击相对较高;在攻击性认知上,报复心理较为强烈;而在攻击性情绪表现上,青少年冲动性较为突出。②住宿生与走读生攻击性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性情绪上,走读生显著高于住宿生,尤其在冲动方面差异显著。③网络游戏类型与身体攻击行为、易怒情绪存在相关。

  • 标签: 高中生 攻击性行为 八荣八耻 攻击性情绪
  • 简介:以2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延迟满足情境中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2儿童已具有一定程度自我控制能力,个体差异显著,性别差异不显著;(2)2儿童已能使用一定延迟策略,包括问题解决、分心、寻求安慰、消极等待、寻求他人帮助、回避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是分心策略;(3)不同策略对延迟时间有着不同影响;(4)儿童对策略使用不会因延迟满足情境不同而出现显著差异。

  • 标签: 自我控制能力 情境 问题解决 策略 个体差异 关键词
  • 简介:以165名3~4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故事法考察谎言概念理解年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幼儿心理理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谎言概念理解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对说真话行为与说谎行为概念理解不是同步发展,对说谎概念理解要早于对说真话理解,4幼儿谎言概念理解水平高于3;(2)控制幼儿年龄和言语能力后,心理理论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正相关,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显著负相关;(3)幼儿心理理论在专制教养方式与谎言概念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幼儿 谎言概念理解 心理理论 专制教养方式
  • 简介:以90名4-6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在小模型旋转任务中利用线索学习和位置学习表征空间位置年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对线索学习利用要优于对位置学习利用;(2)4儿童已经可以使用线索学习方式表征空间位置,但到6左右才开始能够使用基于方向位置学习;(3)线索特征对于儿童线索学习有显著影响,明显、突出线索有利于儿童线索学习。

  • 标签: 空间位置编码 空间表征 线索学习 位置学习 儿童
  • 简介:采用实验室行为观察法考察了114名2~11儿童自我控制发展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儿童自我控制在2到4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相对稳定性,在4~11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相对稳定性。(2)女孩在2、4、7和11自我控制均显著高于男孩。(3)从2到11,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女孩来说,4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时,4与7、11之间以及7与11之间自我控制均无显著差异;对于男孩来说,4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时,7时显著低于4,7与11之间自我控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儿童 自我控制 稳定性 性别差异
  • 简介:本研究以Kohlberg“朱迪两难”探查了7-15儿童认知和解决家庭人际关系矛盾冲突道德推理发展。结果证实了研究假设,即儿童有关发展不仅制约于有关道德规范理解和掌握,而且制约于分化和整合自己和别人观点社会认知能力发展,依照结构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儿童有关发展可以划分出4种不同水平。本研究还深入探查了发展中个体差异以及影响差异有关因素。

  • 标签: 7~15岁儿童 家庭人际关系冲突 道德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