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在黑格尔早期作品中出现"总体性"倾向只是其应对主题冲突过渡性策略,更具根本意义在对现代社会问题思考中逐步孕育中介化方法。基于主题、方法和目标的多重转变,《伦理体系》所打造中介化承认理论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重要转折点。耶拿后期出现意识哲学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承认中介化思路步完善。

  • 标签: 总体性 中介化 承认
  • 简介:穆勒《逻辑体系》论及了莱布尼茨、康德、兰贝特三位德国学者有关思想,而自这本书被译介到德国之后,也受到了狄尔泰、布伦塔诺、弗雷格、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众多德国学者关注。对穆勒《逻辑体系》和德国哲学之间这种相互交流、相互影响考察旨在为德国哲学研究知识背景提供有益补充。

  • 标签: 穆勒 《逻辑体系》 德国哲学
  • 简介:黑格尔"回忆"概念发展了柏拉图回忆说,将之进步理解为精神内在化与深入自身过程。这个概念在对绝对知识性质描述与对科学开端问题论述中提出,但它意义却不仅限于对过程描述,恰恰相反,黑格尔本人将回忆既当作展开过程本身,又当作这个过程展开所依据原则,因此方法论与存在论概念。回忆概念双重内涵既克服了相对主义对绝对消解,维护了绝对本身超越性;同时回应了对黑格尔体系封闭性批判,通过将矛盾对立内在化方式在实现精神外化同时证明这个过程本身也正是对精神自身回溯。

  • 标签: 黑格尔 回忆 回溯 绝对精神 理性
  • 简介:本文对黑格尔思辨逻辑基本观点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1)思辨逻辑对象过程里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关系。在下篇中研究:(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逻辑东西。这些研究都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结合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果进行

  • 标签: 辩证逻辑 知性逻辑 进化 退化 理智直观 历史
  • 简介:本文对黑格尔思辨逻辑基本观点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研究:(1)思辨逻辑对象过程里进化与退化,(2)在这个过程里理性与知性关系;在下篇中研究:(3)逻辑思维与理智直观关系,(4)这个过程里历史东西与逻辑东西。这些研究都是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结合现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成果进行

  • 标签: 辩证逻辑 知性逻辑 进化 退化 理智直观 历史东西
  • 简介:本文讨论关于《实践理性批判》中“纯粹实践理性动机”问题。第问题核心在于“动机”是否为实践理性批判引入了某种心理学机制从而造成了这项批判致。对此,笔者认为纯粹实践理性“动机”实际上指理性法则规定行动时,有限、感性理性存在者具有的整体状态。我们既不能将其看作道德法则规定行动时依赖心理因素,也不能将其看作理性法则依据因果法则在主体中产生经验心理学后果。第二问题主要是“道德法则作为动机”与“道德情感或敬重作为动机”这两种说法致性。在整体状态观点下,道德法则和道德情感可以被看作有限理性存在者在理性法则规定意志时不同方面,它们可以在这种意义上获得致性。由此,我们也可以将作为道德情感敬重否定方面和肯定方面纳入到统理解之中。第三问题处理《实践理性批判》《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以及《道德形而上学》中“动机”含义致性。笔者认为“动机”指意志主观规定根据,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专指理性法则成为意志主观规定根据时我们作为有限、感性理性存在者所处状态。这些著作在“动机”使用上并没有原则上分歧。

  • 标签: 动机 状态 实践理性 道德情感 敬重
  • 简介:康德道德目的论系统不仅是其目的论思想中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实践哲学中独立理论。在结构上,这个系统包含两部分:作为形而上学基础目的王国系统和作为形而上学理论道德目的学说及实用目的学说。在内容上,目的王国系统资格体系,其质料作为自在目的理性存在者,其形式定言命令目的公式,其完整规定类比于自然王国系统。虽然人能够在目的王国中作为自在目的而实存,但是他毕竟是有限理性存在者,在现实中要实现自己道德性必须克服感性欲望按照道德目的去行动。以此为基础,道德目的学说质料作为德性义务"同时义务目的",其形式德性学说至上原则,其系统建构以德性义务系统为基础。从属于道德目的学说实用目的学说以实现幸福为最后目的,以经验性明智原则为形式,并不能构成系统。

  • 标签: 目的王国 自在目的 道德目的 实用目的
  • 简介:康德哲学真正批判哲学,康德哲学批判品质也显著体现在他关于审美判断论述之中。康德以三"不是"——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展示了其审美判断理论批判品质。其中,康德通过揭示审美判断"不是"规定判断,把审美活动引向了反思立场。而强调审美判断"不是"认识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理性派美学,并引出人情感自由表达能力问题。强调审美判断"不是"私人判断,就是为了批判经验派美学,并引出人情感普遍传达能力问题。

  • 标签: 康德 审美判断 规定判断 认识判断 私人判断
  • 简介:《法哲学原理》所回应近代政治哲学中根本问题:自由概念如何成为现实?它同时也是在追问如何在理论上创造种启蒙时代公共生活方式(它体现为种政治生活和制度安排)。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考察了近代以来两种权利学说(自然权利学说、道德权利学说)对这个问题回答,最后提出了自己伦理国家理论。

  • 标签: 自由 自然权利学说 道德权利学说
  • 简介:本文核心目标讨论意义问题,但这个探讨是以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工作为前提,在他视野下,意义问题和“语言使用”密切相关,所以本文重心就转向考察“使用”这个基本概念。这个考察首先从分析维特根斯坦提出“使用”概念背景开始:“使用”概念相对于传统语言意义观被提出,它提出为我们描述了另种看待意义问题方式——把意义看作语言使用。这构成了本文第部分论述内容。在第二部分中,笔者接着转向讨论“使用”概念本身所蕴藏东西,这讨论以“理解”和“规则”为两角度分别阐明它们和“使用”之间关系,通过对这种关系考察来揭示“使用”自身内涵,进而呈现“意义内涵;通过深入挖掘“使用”概念,我们也进步解释“语言意义”这种现象所蕴含基本内容。在本文最后部分,笔者将批判地分析上述两基本内容,论证它们之间存在种紧张关系,最后尝试予以回应。

  • 标签: 维特根斯坦 使用 意义
  • 简介:黑格尔认为,婚姻由本身无限独特两性人格自由委身所产生。婚姻实质具有法意义伦理性爱,既不是性关系,也不是单纯契约关系,更不是纯粹感觉上爱。婚姻实现,当以两性特异人格之间自由恋爱为前提,同时遵循与家长协商原则,而且还必须通过举行婚礼来庄严而神圣地确认。婚姻解体,源自婚姻作为种直接、自然伦理属性,理性地面对解体婚姻概念内在要求。黑格尔婚姻观在许多方面对中国当前婚姻现实仍有启发意义

  • 标签: 黑格尔 婚姻 自由恋爱 伦理 同性恋 法哲学
  • 简介:文艺复兴后德国直处于欧洲文化边缘,路德宗教改革以后确立了近代德意志民族统语言,但政治上却是松散乃至分裂,思想、文化十分保守。莱布尼茨悄然改变了德国哲学庸俗势头,他继承古希腊以来哲学和美学传统,构建了独特单子论哲学体系应对时代精神危机,并率先开启了对16~17世纪以来欧陆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整合,开辟了德国近代哲学和美学自我觉醒道路。

  • 标签: 莱布尼茨 美学 单子 前定和谐 理性
  • 简介:路·德·福斯和彼得·琼格斯在本文中分别讨论了黑格尔“理性”概念和“信仰”概念。福斯认为,黑格尔“理性”概念耶拿时期在谢林影响之下开始提出并成为哲学主题,他后来逻辑学和哲学都是关于理性科学,只不过前者陈述理性本身,而后者陈述理性现实性。琼格斯认为,黑格尔“信仰”概念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种否定性含义,指的是种直接、主观认其为真,它与间接、客观知性认知相对立;在《宗教哲学讲演录》中,它开始获得种中性含义,即指精神见证,它是信徒与信仰根据之间中介。

  • 标签: 黑格尔 理性 信仰
  • 简介:康德批判哲学蕴含了种先验人类学意向,其要义追求自然与自由在主体中。但是,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中,由于他对现象和物自体区分,从而导致了自然和自由割裂。尽管在前两大批判中,康德已经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调和,但康德认为,直到《判断力批判》,他才真正解决这问题。然而,康德对这问题思考却倒向了道德神学怀抱。因而,他批判哲学并未真正解决自然与自由之间矛盾,也未真正结出成熟先验人类学果实。

  • 标签: 批判哲学 先验人类学 自然 自由 “第三者”
  • 简介:我认为每种伦理学研究方法或者伦理学理论都应该吸收康德学派思想,因此,我们所有人都不得不或应该承认,我们受到了康德创新性影响,且在许多领域都受到了他清晰历史观和概念性道德观影响。我将要从康德绝对命令和假言命令之间区别展开讨论,我认为康德位以某种明确方式来阐述这两者之间区别的哲学家。我将要讨论dasGute(good,善)和dasWohl(well,福)之间区别,我相信二者区别使康德有效地发现了“事物状态”这种观点,或至少第次清楚地认识到了那种观点含义。我还会讨论,康德对道德内在特性强调,何以能为美德伦理学和关怀伦理学提供重要启示,甚至也能对结果主义产生影响(尽管较少),因为适当地关注康德就内在生活所说切能帮助结果主义者形成并区分他们自己那些自相矛盾观点。

  • 标签: 绝对命令 假言命令 幸福 内在性
  • 简介:本文简要分析了反思概念内涵和翻译问题,尤其它与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独特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分别考察了黑格尔对“同”、“差别”和“根据”这三纯粹反思规定阐明,侧重于揭示它们映现[反思]特性。从中,我们可以详细地看到黑格尔如何借助映现观点对传统形式逻辑思维规律加以批判

  • 标签: 反思(映现) 本质 同一 差别 根据
  • 简介:康德关于能思存在之本性论点基于表象“我”具体本性。他认为,经验自我属于有思想肉体实有,其内感官被心灵自己状态激动,因此和外感官样牵涉被动性。这样心灵或理性只具有相对自发性,没有归因能力它(物)或精神自动机,从而不是完全自主。不过,如果有内在于实践理性目的,那么它可能会是完全自主。康德认为这个目的道德律,我们选择行动方式只有被其蕴涵(而非出于偏好)才表达真正自由。

  • 标签: 我思 统觉 目的 道德律
  • 简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和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造型功能,甚至哲学思考和言说本质。后世哲学中"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泛应用,以帮助建构他自己全新哲学思考。类比思维不只是达到语言效果种辅助手段,而且正规哲学思维方式,它表达无法用逻辑规则来限定哲学思想。图型法和象征论在康德那里把概念和直观联结起来两种不同方式,虽然后者被当作前者补充,为在涉及理性概念(理念)时补知性范畴(概念)图型之不足,但它本身也成为建构超越于认识论之上哲学领域(实践哲学和美学及目的论)所必不可少枢纽,它在理知世界原则无法使自己显现为直观情况下,以现象上可了解方式得到了描述。类比法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被采用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以类比"模型"代替了"图型"作用;而在《判断力批判》中,有机体和自组织概念为政治哲学中那些理念提供了实在性证据和理论支持。康德在自然机械产物、人工制品(艺术品)和有机体之间所做区别使政治实体在等级上凌驾于自然物之上,并通过将有机生命合目的性原理转用于政治体制方面,而论证了民主共和体制对于专制独裁体制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在于那种外在表面的政治形式,而在于内在精神实质。康德身体政治学也不同于古代由部分(头脑或心灵)支配其他部分(肢体)身体政治学,而是主张每个平等成员都先于国家,而国家同时也先于每个成员,它既不是回归古代整体主义,也不是后现代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而是指向现代共和主义进步方向

  • 标签: 图型法 象征论 隐喻 有机体 国家 政治体制
  • 简介:"机械"和"有机",它们目的论批判所借助重要思考媒介,参照目的原因性"远距离类比"。目的原因性倚赖目的论判断力这认识机能,归根到底不考虑任何经验性自然规律而只通过理性才可能。由于整个现象界都可通过机械作用而生成出来可能性不能排除,康德只有假定或引入物自体并配以智性直观可能世界,才能给有机体和目的因果性提供彻底可能性。合目的性原则作为种理性批判原则,对于辨别合目的性或者目的论滥用和弃用形态仍然有借鉴意义;但康德把自然最终目的定位于人主观性状形式方面,可能也错过了以感性为出发点种目的论方向。

  • 标签: 康德 目的论批判 有机物 机械 合目的性
  • 简介:本文致力于分析《实践理性批判》中“敬重感”和《判断力批判》中“崇高感”,指出它们作为心灵智性情感,在现象学意义上已然揭示出了“理念”在实践范围内显现。进步分析来看,这又涉及想象力综合能力。正是想象力提供了感性知性二元和解可能路径。因而“情感”和“理性”并不构成真正意义矛盾,重要在于心灵诸官能和解,而正是通过对心灵智性情感现象捕捉和观察,让我们看到了这实践可能性。

  • 标签: 敬重感 崇高感 想象力 心灵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