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蓝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意义重大.需要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尤其需要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加以深化。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应当着力突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历史过程.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时代意义,阐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诠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哲学意蕴,使当代大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
简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巩固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属于专业课,它更多地强调"体悟意会",为此要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就需要在改进中加强,实现由宏大叙事向依事说理转向,讲好故事、说清道理、坚守信仰。在教学实践中,借鉴教育叙事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叙说经典故事,还原经典人物的生活场景;通过叙说历史故事,增强理论的厚重感;通过叙说现实故事,加深学生的现场感;通过叙说身边故事,实现小人物的大感动。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坐得下、听得进、学得好、用得上,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和期待。
简介:一、张闻天"五种经济成分"思想的内容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张闻天在对陕晋地区调查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发展新式资本主义"的概念:"我们所提倡的新式资本主义,与欧美的旧资本主义不同.我们有革命政权和革命政策,调节社会各阶级关系.凡可以操纵国民生计的工商业,均掌握在国家手中.""实行新民主主义,就是新式资本主义."我们有些干部,不懂得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全部方向和内容,也是将来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不会运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力量,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因为中国太落后,只有走过新式资本主义的第一步,才能走社会主义的第二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的理想.发展新式资本主义,是我们现时的任务."[1]虽然这些论述中有的提法不够准确,但它旨在强调落后的中国必须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的思想,对于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则是有重要意义的,它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的思想.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分别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在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1956年我国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片面理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论,照搬苏联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其间,他们虽作过可贵的探索,但受时代的局限,探索成果最终被放弃,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没有改变;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根据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现实国情,对所有制问题进行了大胆探索,确认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的生产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定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简介:“概论”课是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集中、最为全面、最为详细的主干课程。推动这一新思想进“概论”课课堂,增强“概论”课教师讲授这一思想的实效性,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这就需要按照明确主线、精读文本、联系实践、依据教材的思路,以学习领会最新修订教材的要义、优化课程设置为前提,以进教案、进教师头脑为关键,以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育人方式为重点,以构建学习共同体、进学生头脑、增强获得感为目标,以建立长效的领导机制、责任机制、考核机制为保障。此外,还须厘清教学使命层面的认识误区。
简介:2006年9月21日至22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自由与责任:政府、企业和市民社会”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此次研讨会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举办,作为上海社会科学院知名品牌“世界中国学论坛”的一个分会,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著名经济伦理研究机构:有经济伦理国际奥委会之称的“国际企业、经济学和伦理学学会”(ISBEE,该学会作为合办者派出了5位不同国籍的执行委员与会)、由国际高层企业家领袖组成的著名Caux圆桌会议、美国圣母大学、中国伦理学会、上海伦理学会等。国内外知名经济伦理学专家学者和企业家40余人与会并提交了论文。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解读、讲授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处理好思想与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胸怀祖国与放眼世界等三重关系,切实有效地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高校课堂,转化为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