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膜转移(LM)患者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用不同TKIs治疗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70例EGFR突变NSCLC伴L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组以及第三代EGFR-TKIs治疗组[奥希替尼80 mg(1次/d)],分析不同治疗组患者的预后,以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二代测序法对64例患者LM确诊时的脑脊液和血浆配对样本进行基因检测。结果70例EGFR突变NSCLC伴LM患者中,男20例,女50例;年龄35~69岁,中位年龄56岁;接受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24例,接受第三代EGFR-TKIs治疗46例。24例患者接受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后续接受第三代EGFR-TKIs(奥希替尼)治疗12例,接受化疗或抗血管生成治疗4例,接受最佳支持治疗8例。70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8例,疾病稳定48例,疾病进展4例,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26%(18/70)和94%(66/70)。中位随访16.5个月,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 5.3个月(95%CI:2.8~7.8个月),第三代EGFR-TKIs治疗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0.8个月(95%CI:7.9~13.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4.9个月(95%CI:9.7~20.0个月),第三代EGFR-TKIs治疗组患者的中位OS为15.7个月(95%CI:13.3~18.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3)。单因素分析显示,EGFR突变LM患者的PFS与性别、不同种类EGFR-TKIs治疗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HR=2.30,95%CI:1.31~4.03,P=0.004)、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HR=2.03,95%CI:1.20~3.41,P=0.008)是影响EGFR突变LM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61例(95%)脑脊液样本和27例(42%)血浆样本中检测到EGFR突变。结论对于EGFR突变NSCLC伴LM患者,采用奥希替尼80 mg(1次/d)比第一和第二代EGFR-TKIs治疗有明显的PFS获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和抗肌肉特异性酪氨酸激酶(MuSK-Ab)双阳性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表现、治疗特点及转归。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20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MG患者,共纳入34例MuSK-Ab阳性MG(MuSK-MG)患者、11例双抗体阳性MG(double-antibodies positive MG,DP-MG)和80例AChR-Ab阳性MG(AChR-MG)患者。收集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统计学分析DP-MG患者在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治疗转归等方面与AChR-MG患者和MuSK-MG患者的差异。结果DP-MG组患者的女性比例为7/11,男性比例为4/11,发病年龄为(41±27)年,与AChR-MG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MG组和MuSK-MG组眼外肌受累的比例(8/11和52.9%)低于AChR-MG组(83.8%)(均P<0.05)。DP-MG组和MuSK-MG组肌无力危象发生率(6/11和61.8%)高于AChR-MG组(20.0%)(P<0.05)。DP-MG组和MuSK-MG组新斯的明试验阳性率(8/11和74.2%)低于AChR-MG组(96.8%),DP-MG组低频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率(5/10)低于AChR-MG组(85.1%)(均P<0.05)。MuSK-Ab滴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466,P<0.05),症状改善后抗体滴度下降。DP-MG组和MuSK-MG组患者对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反应性(2/11和9.1%)低于AChR-MG组(66.3%),且两组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11和39.4%)高于AChR-MG组(15.0%)(均P<0.05)。4例DP-MG患者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胸腺增生和胸腺瘤各2例。后续随访发现5例(5/11)DP-MG患者达到最轻微表现状态及以上更好状态。结论DP-MG患者的性别分布、发病年龄、药理学特征和电生理检查与MuSK-MG类似,但DP-MG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介于AChR-MG和MuSK-MG之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给药前、给药24h、48h纤溶酶变化不明显,观察组给药2h后纤溶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2h、24h,观察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酶原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先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程度明显清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保证溶栓效果,提高再通率,并能够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