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核能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产生的含铀放射性废水越来越多,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的保护,为此,含铀放射性废水的有效治理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对化学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传统方法以及生物技术和膜技术这些新技术对含铀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了分析概述.沥青铀矿结晶法以及分子筛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性能,为含铀放射性废水处理的研究拉开了新的帷幕.图1,表1,参35.

  • 标签: 含铀废水 研究进展 处理技术
  • 简介:为了了解三种常见植物对养殖废水中总磷(TP)的去除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芦苇、凤眼莲、蕹菜对养殖废水中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植物对养殖废水中TP的去除效果大小为:芦苇-凤眼莲植物组合〉芦苇-蕹菜植物组合〉凤眼莲〉蕹菜〉芦苇.在处理15d后,供试的三种植物对养殖废水中总磷的去除率在58%-91.25%之间,而对照组为37%-62.5%,供试植物对养殖废水中总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图5,表3,参9.

  • 标签: 总磷 植物 养殖废水 去除效果
  • 简介:宁夏固原市属于中国"两屏三带"中的"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是泾河的发源地也是黄土高原的重要的水源地,其境内的六盘山国家级生态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开展固原市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揭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时空动态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并为当地林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政府绩效考核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在分析了2000~2010年固原市林地结构动态的基础上,使用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了森林水源涵养量及其价值并分析时空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0年,固原市林地面积增长15.94%.由于灌木林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和面积比例最大,导致灌木林对固原市森林水源涵养功能的贡献最大(80%以上).森林不同层次对水源涵养量的贡献为:土壤蓄水量〉林冠层截留降水量〉枯落物层持水量.固原市新增林地面积以灌木林为主,对水源涵养量增长的贡献占93.34%.随着坡度增加,森林涵养水源量先上升,在15°~25°坡地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由于造林活动主要集中在5°~25°坡地,近10年的涵养水源量在该坡度增长最明显.2000~2010年,固原市水源涵养价值上升23.25%,主要体现在对水量和水质的调节方面的价值增长.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林地面积、水源涵养量及其价值时空间动态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森林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服务 森林结构 固原市
  • 简介:以浮床栽培蕹菜根际微生物中的细菌为例,分别在水箱中栽培25%、50%面积的蕹菜以及不栽培蕹菜的空白对照组,采用PFU法定期观察培养期间细菌的动态特征,以及细菌总数与水中COD含量的变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得出:(1)25%和50%栽培面积的细菌数比对照组高1个数量级;(2)蕹菜生长4周内,蕹菜的栽培面积与细菌总数呈正相关关系,生长4周后水中细菌总数与栽培面积无明显相关;(3)50%栽培面积的COD去除率为63.54%,25%栽培面积的去除率为47.92%,对照组为25%,故浮床栽培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生长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有显著作用.研究从微生物角度定量地论证了浮床栽培植物的根际微生物对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从而完善了浮床栽培植物治理富营养化水体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图2,表3,参8.

  • 标签: 浮床栽培 根际微生物 细菌总数 COD PFU法
  • 简介: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的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益生菌制剂的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及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和益生菌对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对以上三方面作用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预测.图5,参27.

  • 标签: 益生菌 分子机制 肠道细胞 抗致病菌 炎症性肠病
  • 简介: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扩张、产业结构的调整,棕地越来越多的出现.土壤危机的加剧、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和城市人1:2日益增加使得城市用地日益趋紧.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缓解城市用地压力,对棕地进行可持续发展已是必然.通过分析国外棕地成功经验,结合目前国内棕地现状,基于LEED.Nc提出我国棕地发展建议.表1,参11.

  • 标签: 棕地 LEED—NC 可持续发展
  • 简介:观叶植物是居室绿化的重要材料.为了合理进行居室植物设计,采用3种常见室内观叶植物豆瓣绿、吊兰、铁线蕨为试材,分别将其置于居室的东、南和西面,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这3种植物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光补偿点分别为25.7、29.6和13.0μmol·m-2·s-1;光饱和点分别约为1300、1400、1200μmol·m-2·s-1.由此可见,铁线蕨对光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荫性植物,而吊兰和豆瓣绿则是半荫性植物,这为观叶植物的室内布置提供了科学依据.图6,表2,参10.

  • 标签: 观叶植物 净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 简介:我国本土水生生物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YeetFu,1983年)是一种优良的试验用鱼,具备成为模式生物必要条件。本文总结了稀有鮈鲫生物生态学研究情况,分析了稀有鮈鲫在多个应用领域与模式生物斑马鱼、青鳉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推动模式生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 标签: 模式生物 稀有鮈鲫 斑马鱼 青鳉
  • 简介:为探索甘蔗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的肥效,设置不施肥、复合肥(15-15-15)、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12-7-10)共3个施肥处理,研究了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甘蔗产量、品质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复合肥处理相比,施用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与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21.84%、14.17%、42.48%和17.54%;显著提高了甘蔗有效茎数,并极显著提高了甘蔗产量、销售收入和纯收入,增幅分别达25.61%、25.61%和30.82%.滤泥有机—无机复混肥一次性基施与施用复合肥相比,提高了土壤肥力,显著促进了甘蔗生长和产量、效益的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甘蔗滤泥 有机-无机复混肥 施肥
  • 简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的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的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的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的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 标签: 重金属铜 来源 平衡 农作物 安全阈值
  • 简介:随着纳米科技与工业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纳米材料被广泛应用并最终汇聚到土壤环境中,对土壤生态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由于土壤生物具有多样性,选择具有代表性、敏感性并便于获取的土壤模式生物作为实验受体进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评估及环境毒理效应研究尤为重要。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了几种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特点,为纳米材料毒理研究中受试生物的选择提供参考,在此基础上整理了大量基于典型土壤模式生物的纳米材料毒性研究资料,归纳了不同层次的研究方法,分析探索了纳米材料毒性机理,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 标签: 纳米材料 模式生物 生物毒性 秀丽线虫 蚯蚓
  • 简介:石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功能退化、岩石裸露的生态地质灾害,但其根源是脆弱的地质环境,故其治理必须从地质条件入手.植物地境是植物的地下生境,是植物生存的地下空间,由土壤、部分母质及包含在其中的水分、盐分、空气、有机质等构成.地境再造即是人工塑造植物所需的地境条件,为植物生存提供基础.地境再造模式包括植物地境特征调查、地境空间再造、土壤再造和适应所选物种的种植过程.事实证明,植物地境再造模式适用于石漠化治理.图4,参10.

  • 标签: 石漠化 地境再造 生态地质
  • 简介:转基因作物潜在的健康和环境风险一直以来颇受争议,转基因作物加工成动物饲料后可能会诱导动物产生免疫应激反应,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鱼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已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的监测,但目前转基因作物对鱼类的饲用安全性研究还相对较少。文章基于转基因作物作为鱼饲料原料对鱼类生态毒理学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转基因作物对鱼的生长表现、生理生化、脏器功能及发育、组织病理以及行为活动等方面的生态毒理学效应,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鱼类 生态毒理学 转基因作物安全评价
  • 简介:青风藤是一种具有较高临床药用价值的传统中药,随着风湿和类风湿病发病率不断上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开始对该植物进行关注.青风藤药理活性成分明确,分析方法成熟,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该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青风藤药理成分、药理作用、栽培繁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该植物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依据.

  • 标签: 青风藤 药用成分 药理作用 栽培繁育 研究进展
  • 简介:环境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低氧微环境主要受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调控.近年研究表明,低氧微环境HIF-1α可在癌症中高表达,参与癌细胞的生长繁殖、侵袭/迁移、新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等过程.研究主要围绕肝癌、乳腺癌和胃癌等与HIF-1α的关系进行讨论.参32.

  • 标签: 低氧微环境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肝癌 乳腺癌 胃癌
  • 简介:采用生物遗传监测系统,研究了涕灭威及其两个有毒代谢产物(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对蚕豆及大蒜根尖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及对小牛胸腺DNA的加合作用.结果表明,两种植物根尖细胞微核试验测得的高浓度剂量诱导的微核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及涕灭威砜可能对蚕豆及大蒜根尖细胞有致突变性.并且配对资料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蚕豆根尖微核试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大蒜根尖微核试验的敏感性.涕灭威及其两个有毒代谢产物与小牛胸腺DNA结合引起吸收光谱波峰的移位,而且存在着剂量关系,说明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及涕灭威砜可能对小牛胸腺DNA造成加合作用。

  • 标签: 涕灭威 涕灭威亚砜 涕灭威砜 微核试验 DNA加合
  • 简介:浮床栽培植物是一种利用植物根系的吸收和根际微生物作用来改善水质的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温棚内浮床栽培蕹菜试验为基础,采用PFU法定期监测脱氮细菌变化情况,并与水中总氮含量进行对比,分析在浮床栽培植物情况下脱氮细菌的特征及其与水中总氮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栽培蕹菜有利于脱氮细菌的稳定生长;2)脱氮细菌的生长与总氮的去除有良好的相关性.研究为浮床栽培植物净化水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表5,参10.

  • 标签: 浮床栽培 蕹菜 脱氮细菌 总氮
  • 简介:二恶英类的毒理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一系列二恶英类污染事件和国际公约的推动下,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观点和发现,涵盖了分子毒性机理、致癌毒性、非致癌毒性和非致癌剂量一效应风险度评价方法等诸多领域,其中TCDD毒性效应的负反馈调节机制研究和对人体健康非致癌效应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广大毒理学研究工作者的关注.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二恶英类毒理学研究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标签: 二恶英类 TCDD 毒理学 分子毒性作用机制 风险评价
  • 简介:纳米银材料被广泛应用到医疗、化工、生物等许多领域,增加了与人类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关注其生物安全性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对近年来纳米银的抗菌性和生物安全性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纳米银的皮肤毒性、呼吸系统毒性、消化系统毒性和其他组织毒性,其次分析了体外细胞毒性和细胞内纳米银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最后对纳米银材料的人群暴露生物安全性及纳米银与银离子毒性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旨在为纳米银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建立标准的纳米银安全性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 标签: 纳米银 抗菌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为明确湘潭中度镉污染稻田全年粮食作物替代种植的可行性和理想替代种植模式,于2016年开展了双季稻、双季玉米、双季高粱等3种种植模式的生育进程、产量构成、产品镉含量与经济效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3种种植模式下,晚季作物均能在10月下旬成熟,两季作物总产量以双季稻最高,双季高粱次之,双季玉米最低;(2)两季总纯收入双季稻最高(17285.2元/hm2),双季高粱降低2.4%,双季玉米降低44.6%;(3)早、晚稻糙米镉含量远超国家标准,而玉米籽粒镉含量仅0.10mg/kg左右,高粱籽粒镉含量在0.25mg/kg~0.45mg/kg之间,低于国家饲料镉含量标准.综合来看,双季高粱(旱季+再生季)虽经济效益较双季稻略有下降,但其产品安全,且具有省工节本优势,是中度镉污染稻田的理想替代种植模式.

  • 标签: 镉污染稻田 粮食作物 种植模式 替代种植 产量 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