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灭弧室压力、速度和湍流等气流参数,对于进一步优化断路器本体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550kV单断口高压断路器为研究对象,研究灭弧室气流参数的时空特性,建立三维计算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断路器开断容性小电流情况下的气流场进行数值求解,提取有效特征点,得到压力、密度、速度及湍流等参数;采用C-C算法、G-P算法、FFT变换和"修正"的混沌理论对开断过程中各气流参数进行系统复杂混沌运动行为分析。结果表明:断路器开断过程中,气流运动存在混沌特征,并通过横向、纵向比较压力和密度、马赫数和速度等参数,得到各参数混沌特性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为进一步通过改变喷口型面调整气流流路以实现气流的有效气吹,提高断路器开断能力,同类以及替代产品的改进和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简介:自1959年发明碘钨灯以来,光源界的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理想循环剂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灯的光效和寿命,本文就作者在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介绍:一、历史回顾189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但因碳蒸发剧烈,玻壳短时间就发黑了。1902年美国人斯克利布聂尔就提出在碳丝真空白炽灯内加入少量的氯防止泡壳黑化的设想,后未获成功,但他的革命性设想为当今卤钨循环白炽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为克服碳丝蒸发过快的问题,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白炽灯。钨丝灯的光效和寿命比碳丝灯提高了一大步,但钨的蒸发问题仍影响白炽灯光效和寿命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就希望白炽灯内蒸发的钨返回灯丝,事实上,到1959年这个设想才付诸实现,第一只卤钨循环白炽灯—碘钨灯问世了。该灯利用碘钨循环,使泡壳上沉积的钨返回灯丝,阻止泡壳的黑化,使白炽灯的光效和寿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碘钨循环在某些场合仍有局限性,影响卤钨灯光效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碘蒸气在黄绿光区有吸收,使光稍带紫色。在碘钨循环的基础上,1963年发明了溴钨灯,溴比碘活泼,当灯丝工作温度更高时,溴钨循环仍能保证泡壳干净;另外溴钨循环要求的泡壳工作温度低,对可见光的黄绿光区无吸收。自1963年美国人舒尔根提出用溴化氢作为循环剂代替碘充?
简介:为研究气压对极不均匀电场中空气间隙放电的影响特性,论文在气压可调的金属罐内以棒-板间隙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成像法研究了不同棒-板间隙距离、气压和电压下该模型从起晕到击穿整个过程的放电特性。研究表明:在气压不高于标准大气压下,棒-板间距为10cm、15cm和20cm的起晕电压和棒-板间距为15cm和20cm的击穿电压与气压近似呈正比线性关系,而间距为10cm和4.6cm间隙的击穿电压随气压的增大呈现非线性特性。同一棒-板间距下,放电电离发光区域随气压的增大而减小,近似满足幂函数的关系,其指数在[-3.8,-2.7]范围内。本文最后还对比分析了云南(高海拔)和保定(平原)地区棒-板间隙的放电,实测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简介:本文论述了矿山电铲(铲和索斗铲)和卡车如何有效地利用交流驱动来提高生产力,重点论述了影响生产力的六个重要方面,生产率,可靠性,维修费用,系统智能,电力系统兼容性,效率。在卡车上应用大功率的GTO技术和架线供电运行方式,使卡车的功率达到现有卡车的两倍,视卡车总重)GVW)情况而定,爬坡速度能提高80%,卡车设计运行在2600V的线路上,同时,通过采用新的柴油机辅助驱动模式,也能运行在现有的1600V线路上,交流驱动系统在软件方面也改善了驾驶性能,优化了柴油机控制和电子屏显示功能。在电铲上采用有效前端(AFE)技术,使用3.3kVIGBT技术,在兼顾功率因素和谐波失真(THD)的同时,也获得了大功率的动力性能,电铲电流的THD为3.5%,索斗铲为0.5%,驱动系统具有前后关联的维修系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