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福建省地理教学研究会召开1996学术年会12月上旬,福建省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在福清市召开学术年会。年会主题为“面向21世纪深化地理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到会代表60多人,收到学术论文65篇,汇编成册。福清市政协方家章副主席、福清市教育党...

  • 标签: 教学研究会 福建省 1996年 地理素质教育 学术论文 中学地理
  • 简介:于20147月,在小兴凯湖布设12个采样点,采集浮游植物样品和水样,研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测定的湖水理化指标;采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揭示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分布的主要水环境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147月在小兴凯湖中共记录浮游植物6门30属36种;主要为绿藻门,其占全部种类的47.2%;主要优势种为坚实微囊藻(Anabaenafirma)、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minima)、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meneghiniana)和杆裂丝藻(Stichococcusbacillaris);浮游植物丰度为7.56×10~5~1.03×10~7ind./L,平均丰度为(3.27±0.95)×106ind./L;12个采样点可以被划分为3组,其对应的3个区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小兴凯湖水体中平均总磷和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11mg/L和0.76mg/L,达到国家Ⅲ类水域标准,连接北部湖区的灌渠是小兴凯湖水体外源营养盐输入的主要来源,北部湖区水体中的营养盐(总磷和总氮)含量显著高于南部湖区(p〈0.01);影响小兴凯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水体pH、总氮含量、水深和透明度。

  • 标签: 浮游植物 小兴凯湖 水环境因素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对福州市国家森林公园木荷马尾松群落凋落物养分归还量变化格局进行了分析.群落通过枯枝落叶形式每年向林地归还养分(N、P、K、Ca、Mg、Fe、Mn、Cu、Zn)总量为217.310kg·hm^-2.其中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顺序为N〉Ca〉K〉Mg〉P,4种微量元素的为Fe〉Mn〉Zn〉Cu.群落通过落叶归还于林地的养分量占总量的80.49%,并以木荷叶为主,它主导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凋落物的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9种营养元素归还量在不同月份间的变化很大,在4月N、P、K、Mg、Mn达到第一个归还高峰,8月N、P、K、Ca、Mg、Fe、Mn又出现第二个归还高峰;Ca、Fe、Cu、Zn的第一个归还高峰在5月,Cu和zn的第二个归还高峰在7月,在11月除Cu外各养分元素又有一个小归还峰.凋落物的C/N变化量在27.38~40.29之间,C/P变化值在1045~1703之间.在4种组分中,以落叶对N、K、Mg、Mn归还的贡献最大,落枝对Ca、Cu、Zn归还的贡献最大,落果对P的归还贡献最大,而花及杂物对Fe的归还贡献最大,养分利用效率以P和4种微量元素的较大,它们(特别是P)较易成为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生长的限制因子.

  • 标签: 凋落物 养分归还量 木荷 马尾松 变化格局
  • 简介: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18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初评结果,自然资源领域多个项目通过初评。2018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地球科学组申报项目中,“鸟类起源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大洋能量传递过程机制及其气候效应”“亚洲中部干旱区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的特征与机理”等5个项目通过初评,其中,由原国土资源部提名的“中国最古老大陆的时代和演化”初评为二等奖。

  • 标签: 自然资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科技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源项 气候环境变化
  • 简介:20135-10月,对哈尔滨市道外区巨源镇白鱼泡中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共鉴定出藻类植物178种,隶属于8门65属,其中,有绿藻门27属67种,占藻类植物总数的37%,硅藻门16属64种,占36%,裸藻门5属27种,占15%,有蓝藻门8属9种,占5%,其它藻类占7%;藻类植物细胞密度为7.45×10^5-103.85×10^6ind./L,20135-10月白鱼泡藻类植物平均细胞密度为17.79×10^6ind./L,说明白鱼泡水体中营养化;藻类植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2.746-3.327,其5-10月的平均值大于3,说明白鱼泡水质为轻污染状态,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07-0.998,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890-0.953,说明白鱼泡藻类植物较丰富;水温和总磷含量是影响白鱼泡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

  • 标签: 藻类植物 群落结构 白鱼泡 多样性指数 典范对应分析
  • 简介: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湿地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生态脆弱性指数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对1986-2012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986-2012,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平均为中度脆弱,其中,白城市、通榆县和乾安县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度为强度脆弱;1986-2012,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整体逐渐加重;从空间变化上看,1986-2000,湿地生态系统强脆弱区由西部的通榆县向东部的松原市转移,研究区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的湿地的生态脆弱程度逐渐加重,2000-2012,研究区东部的湿地生态系统脆弱程度逐渐加重。

  • 标签: 生态系统脆弱性 层次分析法 湿地 吉林省西部
  • 简介: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共中央国务院 规划 乡村 新华社
  • 简介:利用2015的7682(167×46)景MODISL3级地表温度产品(MOD11A2),对全球面积〉25km^2的2446个湖泊(总面积为1.43×10^6km^2),提取湖泊表面温度信息,在经纬度、气候带、海拔、土地利用四个维度上,开展夏季全球湖泊表面温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夜间,低纬度热带、高温炎热的赤道气候带、海拔0m以下、人造地表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55℃、23.89℃、21.85℃、21.15℃,高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夏季夜间,高纬度寒带、终年寒冷的极地气候带、超高海拔、冰川积雪覆盖地区湖泊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8.17℃、7.17℃、8.99℃、6.39℃,低于其它地区湖泊表面温度;整体上,全球湖泊表面温度呈现出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的明显纬度分异规律,但是在局部地区,由于气候、地形、下垫面和湖泊水体性质的不同,个别湖泊表面温度不同于同纬度其它湖泊。对全球4个显著差异区内的24个湖泊的分析结果表明,在北美洲中南部地区,导致夏季其沿海湖泊表面温度高于内部湖泊的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在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在非洲东北部地区,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影响因素依次是气候、海拔、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在亚欧大陆内部地区,导致夏季湖泊表面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拔、气候、下垫面和湖泊水体自身的性质。综合分析表明,全球夏季气温格局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的主导因子(白天:R^2=0.85;夜间:R^2=0.94);在非地带性规律中,海拔是影响夏季湖泊表面温度格局的另一个主要因素。

  • 标签: MODIS 表面温度 湖泊 全球 夏季 遥感
  • 简介:改革开放40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势头,城乡经济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40的改革历程,土地管理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197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 标签: 寒地黑土 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 演绎 绥化 城乡经济
  • 简介:为探明城市化进程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福建省CO2排放分解为CO2强度效应(△CF)、能源结构效应(△CN)、经济规模效应(△CY)、能源强度效应(△Cl)和人口规模效应(△Cp)5个影响因素,探讨福建省1978--2010期间CO2排放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0期间,福建省C02排放增加了5817.10×10^4t,年均增长率为8.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福建省CO2排放增加的核心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能源强度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强度变化不是福建省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城市化阶段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能源强度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 标签: 城市化 CO2排放 LMDI 福建省 变化机制
  • 简介: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欧亚大陆桥的咽喉要塞。自古以来,这片绿洲就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环河西、接西域、通欧亚的商贸交通枢纽上,阻隔着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的合拢及肆虐。守护着西北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民勤的历史,就是一部与风沙战斗的历史。“东风吹秕田。西风打死苗”这就是对民勤恶劣风沙环境的真实写照,土地沙漠化不仅是民勤人重大的生态问题。也是民勤人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1950,民勤县举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群众性植树造林誓师动员大会。自此,一场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防沙治沙战役在民勤大地上打响。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民勤儿女秉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牢记嘱托、勤苦坚守、众志成城、绿色共享”的防沙治沙精神,始终抱定决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坚定信念,始终坚守生态保护这条生命线,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始终不渝地与荒漠风沙进行殊死搏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前赴后继、持之以恒战风斗沙,在长达408公里的风沙线上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谱写了一曲“沙漠绿洲”的时代壮歌!

  • 标签: 风沙环境 防沙治沙 民勤县 甘肃省 可持续发展问题 土地沙漠化
  • 简介:2016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强调,“要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共同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黑龙江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典型黑土耕地面积1.56亿亩,占东北典型黑土区耕地面积的56.1%,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 标签: 东北黑土区 黑龙江省 耕地保护 典型黑土区 耕地面积 土地保护
  • 简介:20094月29日至5月3日,中国地理学会期刊出版年会在湖南省衡阳市顺利召开,年会由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承办.来自全国各地30余家相关期刊和图书出版单位代表以及部分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年会.

  • 标签: 中国地理学会 期刊出版 衡阳市 湖南省 年会 高等院校
  • 简介: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极为敏感,通过湖泊变化能够真实地反映气候变化状况。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支持下,基于多源、多时相的数字遥感影像、地形图和DEM数据,并结合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对乌兰乌拉湖37a来湖泊面积变化及其与自然要素(气温、降水量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从湖泊补给的构成角度分析了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自1976--2012期间,乌兰乌拉湖范围总体上有所扩张,期间经历了先萎缩、后扩张的过程。1976乌兰乌拉湖的面积为555.97km2,1994其面积为496.50km2,这期间湖泊在逐年萎缩,递减幅度为3.12km2/a;从1998开始,湖泊面积开始迅速扩大,1998湖泊面积为499.83km2,到2012湖泊面积达655.25km2,扩张速率为10.36km2/a。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变化主要集中在湖的南部河流入湖口处。1976--2012期间,乌兰乌拉湖流域的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1998以来,乌兰乌拉湖水域面积扩张的原因有二:降水量增加;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冻融水量增加。在湖泊主要补给水量构成中,湖面降水量、流域降水径流量、冻融水补给量分别约占23.3%、43.7%和33.0%。

  • 标签: 乌兰乌拉湖 面积变化 气候变化 湖水补给 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