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各国目前的国家自主贡献与实现《巴黎协定》温控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各国进一步强化其自主贡献力度亟需公平的减排贡献分担作为目标参考。本文系统梳理了减排分配涉及的公平原则及其4个主要维度,即排放责任、经济能力、人均主义和国家主义,评述了依据不同维度或维度组合制定的分配方案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将该领域错综复杂的分歧矛盾分为3个层次,即公平原则维度的选择、分配机制的设计以及具体参数设置。研究发现,目前旨在指导各国提高自主贡献力度的公平分配研究在全面性、一致性和客观性方面仍有缺陷,特别是基于多元文献分析以及综合分配模型的综合分配研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发展中国家对公平的关切。为此,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来减排贡献分担综合研究的需求和方向,即需要系统阐述发展中国家视角的公平分配方案并构建一个全面、平衡、客观的综合减排贡献分担模型,以提升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话语权,在公平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

  • 标签: 减排贡献分担 国家自主贡献 公平原则 《巴黎协定》
  • 简介:利用世界银行1970—2007年的112个国家(地区)的人均排放量和城市化率数据,基于SPSS与Eviews软件,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排放量的关联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上升,人均排放量逐步增加;40%的城市化率是人均排放变化的转折点;在相近城市化水平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化石能源主产区的人均排放高于其他地区。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人均排放与城市化之间基本存在着格兰杰因果关系;地区之间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 标签: 碳排放 城市化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简介:交通部门在中长期具有很高的排放增长潜力,对我国低转型有重要影响。构建自下而上的能源系统模型PECE-LIU2017及其交通模块,设置未来交通发展的基准、NDC和低3个情景,深入分析交通需求背后的驱动因子及发展趋势,制定交通部门中长期低发展路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未来我国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NDC情景下,交通部门有望在2038年左右达峰。在低情景下,我国交通部门2050年CO2排放将从基准情景30亿t降低为6亿t,并在2030年左右达峰,为我国中长期低发展目标贡献17.5%的累计减排量。2016—2050年低交通固定投资需求为15.7万亿元人民币,占我国中长期低投资总需求的53%。通过提高燃油经济性、推广新能源汽车以及发挥城市公共出行最大潜力,交通部门能够以技术可行的方式实现低转型,并对我国长期低发展战略做出重要贡献。

  • 标签: 交通部门 减排路径 自下而上模型 LEAP模型 国家自主贡献(NDC)
  • 简介:通过综述和评价中国土壤,特别是农田土壤有机库(以下简称库)的现状与演变态势,讨论其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土壤库及其演变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国情是:1)我国土壤背景储量较低且区域分布不均衡;2)我国土壤固效应明显,未来固减排潜力显著;3)技术和政策是实现和提高我国土壤汇、促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我国农田土壤固减排的研发投入,完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措施体系,研究构建气候友好的新型农业,以期在提高和稳定农业生产力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上获得双赢。

  • 标签: 中国 土壤有机碳库 气候变化 固碳 农田土壤
  • 简介:基于GTAP8数据库,构建了2004年和2007年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表,测算了中国、美国、欧盟和日本基于生产端和消费端的排放量,对比了中、美、欧、日各自对外贸易隐含特征,分析了中美、中欧、中日双边贸易中的隐含特点。结果表明:2004和2007年,中国基于生产端的排放高出消费端15%以上,而美、欧、日则低5%左右;中国是隐含净出口国,而美、欧、日则属于隐含净进口国;中国出口隐含最高的前三个行业依次是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和其他制造业;美、欧出口隐含最多的行业则是设备制造业、交通业和石化工业,日本的出口隐含高度集中于设备制造业。

  • 标签: GTAP MRIO 国际贸易 隐含碳
  • 简介:根据沈阳市72家供暖企业调研数据,利用IPCC温室气体清单方法核算供热企业排放量。结果表明:在151d供暖期内,不同热源形式排放强度差异显著,小型分散锅炉房平均排放强度为58.25kgCO2/m^2,区域锅炉房为53.42kgCO2/m^2,热电联产为49.87kgCO2/m^2,组合式热源(燃煤锅炉+热泵)为34.49kgCO2/m^2,清洁能源为21.58kgCO2/m^2。基于不同热源形式排放强度和清洁发展机制推荐的基准线确定方法,设置了实际排放、历史排放、单体容量40t/h以上区域锅炉房排放、热电联产排放、技术水平领先前30%和40%企业排放6种基准线情景。通过各个排放基准线值比较,结合沈阳市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未来交易市场计划,建议选择技术水平领先前40%企业排放情景下的排放基准值46.57kgCO2/m^2作为沈阳市2013年供暖行业的排放基准线。以此基准线为起始基准线,对2014—2020年的排放基准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供热行业 碳排放基准线 碳排放强度 碳排放计算 情景
  • 简介:我国气候变化和低经济的科学传播状况引人关注。依托“气候变化与低经济的科学普及”问卷调查,首先介绍了调查问卷的结果统计,其次分析了当前我国气候变化与低经济的科学传播现状,接着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气候变化与低经济科学传播的对策措施。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传播 经济 低碳 问卷调查 科学普及
  • 简介:城市指以低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既有广泛共识与合作又有深层较量与博弈的大背景下,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与促进低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低城市,对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江西绿色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

  • 标签: 生态经济区 鄱阳湖 低碳 城市 行为特征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Model-5012型黑仪观测的大气中黑气溶胶的浓度资料,结合北京城区环保控制措施和气象资料,分析了2008北京奥运会前后和奥运会期间黑气溶胶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7月20日前(北京城区无机动车单双号控制),大气中黑气溶胶的特征浓度为3.4μg.m^-3;实施机动车单双号控制后至奥运会前(7月20日至8月7日),该特征值增加至3.9μg.m^-3;奥运会期间[8月8日00时(北京时间,下同)至24日23时]城区黑气溶胶浓度有明显下降,为2.5μg.m-3,比奥运会前下降了31%。对同期气象观测数据的分析表明,奥运会期间北京周边降雨量明显增大,偏北风出现的频次也从奥运会前的24.1%提高至38.8%。另外,八达岭高速路健翔桥段的机动车监测数据显示,奥运会期间进、出北京的机动车流量有所降低,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流量减少了约30%,这也是奥运会期间黑气溶胶浓度降低的重要原因。

  • 标签: 黑碳气溶胶 机动车流量控制 气象要素 北京奥运会
  • 简介:基于2005年4~10月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不同土层土壤碱解氮及溶解性有机的观测资料,分析了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碱解氮与溶解性有机(DOC)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土层碱解氮、溶解性有机的季节动态并不相同。0~10cm土层碱解氮与DOC季节动态相似,6月土壤碱解氮与DO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44.86mg/kg和13.16mg/L。8月碱解氮含量最低,为139.18mg/kg;9月DOC含量最低。10~20cm土层DOC的季节性动态变化与表土具有相似性,峰值均出现在6月,谷值出现在9月;10~20cm土层碱解氮最低值出现在6月,与0~10cm土层不同。20~30crn土层内,4~7月DOC几乎无变化,8月DOC含量最低,9月增加;4~5月碱解氮波动较大,5月降到102mg/kg,6月增加到151mg/kg。研究表明,盘锦湿地芦苇群落土壤微生物活性与凋落物分解对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有很大的影响,同时温度、降水量及冻融也影响着DOC及碱解氮的季节动态.

  • 标签: 湿地 芦苇 溶解性有机碳 碱解氮 季节动态
  • 简介:通过应用上海市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针对排放交易机制所涉及的重要要素,包括覆盖行业和分配方式等设计不同的情景,模拟了在不同的就业条件下排放交易机制对经济的影响和对传统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如果交易纳管行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能及时被其他行业吸纳和消化,则交易对GDP的整体影响为正,交易的实施产生了双重红利。若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则交易对GDP的整体影响为负,2020年不同情景下GDP损失为1.5%~2.4%;相比覆盖部分行业,在覆盖全部行业的情景下,价格最低,从2013年的30元/t增加到2020年的202元/t,对高耗能行业的竞争力影响相对较小,但是由于所有行业都纳入到纳管范围,使得对GDP的负面影响最大;此外,实施交易能明显改善环境效益,有助于推动SO2和NOX减排目标的实现。

  • 标签: 上海 碳排放交易 CGE模型 经济影响 协同减排效应
  • 简介:利用农业生态系统过程模型(AgriculturalProductionSystemssIMulator,APSIM),研究了1980-2010年间中国华北平原农田土壤有机(SoilOrganicCarbon,SOC)的时空变化。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校正后的APSIM模型总体能够较好地模拟徐州、郑州和昌平3个长期定位试验站点中各处理下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变化以及SOC的变化。区域模拟结果显示,1980-2010年间华北平原大部分农田SOC呈增加趋势,仅河北省的北部、山东省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农田SOC减少。华北平原总的农田面积约为24.52Mha(1ha=0.01km^2),其SOC密度的平均变化速率为0.35Mg(C)ha^-1a^-1,总的SOC贮量增加了约257.43Tg。在京津冀地区、山东省以及河南省的农田中,SOC分别平均增加了102.05、59.82、95.56Tg。SOC的增加,主要归功于过去几十年里外源投入量的增加。

  • 标签: 土壤有机碳 APSIM模型 华北平原 时空变化 碳投入量
  • 简介: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待开发的交通自愿减排项目。本文采用CCER方法学中的"快速公交项目",计算北京市2012年公共自行车系统自愿减排量,并估算收益。结果显示:北京市2012年公共自行车自愿减排量为43.95tCO_2,出售可获得1538元的收益。同时估算得到北京市2015年公共自行车减排量为6874.5tCO_2,出售可获得约24万的收益。因此,北京等交通需求膨胀的特大型城市,随着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持续壮大发展,公共自行车运营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望通过交易实现较大提升空间。

  • 标签: 公共自行车 自愿碳减排 盈利能力 基准线情景 减排量
  • 简介:Kaya恒等式是目前分析排放驱动因素的主流分析方法,在解释全球历史排放变化原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Kaya恒等式具有数学形式简单、分解无残差、对排放变化推动因素解释力强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Kaya恒等式只能解释排放量流量变化,无法解释存量变化;第二,Kaya恒等式中的驱动因素多为表象驱动因素,对排放总量的实际影响难以确定;第三,利用Kaya恒等式理论得出的政策建议具有模糊性和非理性,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分析检验。

  • 标签: 碳排放 驱动因素 Kaya恒等式 局限性
  • 简介:本研究在了解国内外低经济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要走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低发展道路,并提出节能减排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和清洁能源、增加汇等主要任务,以及主要政策措施建议。

  • 标签: 经济发展 国内外 低碳 中国国情 中国特色 节能减排
  • 简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巴黎协议》之际,法国农业部提出了“千分之四全球土壤增计划”,随后被UNFCCC宣布正式启动。本文分析了该计划的背景与土壤固技术要求及其对中国固减排和气候变化外交的可能挑战。考虑到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高,土壤库和当前固速率较低,而且预估的固潜力不确定性较大导致固目标设置困难,建议中国暂缓加入该计划,并可基于中国农业废弃物炭化技术可以达到较高的固减排效益,提出以生物质废弃物治理为中心的农业能源-土壤-肥料一体化减排增计划,主动应对新的气候变化减排外交,推进农业减污减肥减排的生态文明建设。

  • 标签: 土壤固碳 气候变化 “千分之四”计划 温室气体减排 生物质炭
  • 简介:2010年10月23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气象经济委员会共同主办的2010年全国气象软科学——“气象事业发展战略和低经济”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暨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在第15分会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 标签: 气象事业发展 经济委员会 软科学 专题研讨会 低碳 气象学会
  • 简介:基于30省区CGE模型,模拟分析了排放许可的强度分配标准对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按行业属性设定强度分配标准会加剧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设定强度分配标准,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较小,但会对高排放行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中央政府基于强度分配标准,参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将排放许可分配到各个省份,然后各个省份再参考行业特点将排放许可分配给机制覆盖行业的实体或排放源,这样的两阶段分配结构是较为现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选择。

  • 标签: 碳排放许可 强度分配标准 区域平衡发展 30省区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
  • 简介:本文依据天津交易试点制度要素设置情景,模拟其对全市的经济环境影响,并深入分析行业以及行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结果显示:2014年天津交易试点将推动排放下降0.62%(103万t),均衡价格为14.2元/t;全市GDP将轻微下滑0.04%(6.2亿元),GDP对减排量的弹性系数为0.07,平均GDP损失为599元/t;42个行业中有41个行业受到负面影响,平均影响为-0.068%。因此,总体而言,天津市交易试点的减排效果较明显,而且负面经济影响有限。

  • 标签: 天津 碳交易 CGE模型 经济环境影响
  • 简介:以清浩发展机制(CDM)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为例,对项目及其5种造林模式临时核证减排量(temporary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缩写为tCER)和长期核证减排量(long—termcertifiedemissionreduction,缩写为1CER)成本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从项目期初到期末,整个项目及5种造林模式人工林的tCER成本均逐渐降低,其中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tCO2降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3,34¥/tCO2;1CER成本先降低后升高,在第一承诺期末均降至最小值,项目成本由第一承诺期末的40.33¥/tCO2增加至最后承诺期末的105.27¥/tCO2;各造林模式tCER和1CER成本均以枫香+杉木、枫香十马尾松较高,马尾松+荷木、马尾松+栎类较低,桉树最低;贴现率对项目tCER和1CER、桉树tCER、枫香+杉木1CER成本影响均较大,而对马尾松+栎类tCER和1CER成本影响均较小;对桉树一个轮伐期内的tCER成本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单位面积贮量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大;考虑木材收益时,项目期末tCER净现值为13.11¥/tCO2,从中反映了该CDM项目实施是可行的。

  • 标签: 清洁发展机制 造林再造林 碳汇 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