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2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1年1月6日冀南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偏南暖湿气流在东北南下的冷垫上爬升是降雪发生与维持的有利条件;暴雪过程以回流降雪为主,后期为西来槽降雪;暴雪发生时,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和较大的水汽输送与辐合,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中低层正涡度的发展尤其是正涡度平流的增强为暴雪过程提供了动力条件;偏南风急流为暴雪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降雪区对应;低层高能舌的演变可以大致判断强降水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在回流降雪阶段出现对流性不稳定。

  • 标签: 暴雪过程 高空急流 上升运动 湿Q矢量
  • 简介:从天气形势、θse场、单站总温度和卫星云图几个方面对宝鸡1999-04~26日连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久早转雨预报要着眼于大环流调整分析,此次过程就是在乌山阻高重建及东亚环流由纬向经向过程中产生的。

  • 标签: 天气形势 连阴雨 春季 短期预报
  • 简介:引言在浙江省,秋季是强对流天气的少发季节,而1993年9月17日傍晚至18日凌晨在浙北地区出现了6个站的雷雨大风和8个站的暴雨天气过程,在9月中旬末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强对流天气,历史上亦属少见。本文应用常规气象资料着重从预报角度进行分析,发观本次过程有如下特点:1.强对流天气与低层辐合中心相关,低层辐合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强对流天气预报的指标。2.中低层冷空气是浙北地区强对流天气发生/发展的触发机制。3.中尺度系统活跃。

  • 标签: 强对流天气预报 天气过程分析 低层辐合 中尺度系统 浙北地区 辐合中心
  • 简介:利用常规探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FNL1°×1°格点资料,对2015年12月26日凌晨宁波机场发生的一大雾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期的雨雾和高空西南急流的输送为此次大雾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而中低层槽后西北气流和地面的弱高压控制则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温度露点差(T—Td)对湿度的衡量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中高层冷平流的控制,致使宁波机场天况转好,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有利于大雾的形成;近地面层的负涡度和中高层的正涡度,这种垂直配置能确保大气低层的湿空气不外流。

  • 标签: 大雾 温度露点差 温度平流场 涡度和散度场
  • 简介:1概况第16国际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Argo:ArrayforReal-TimeGeo-strophicOceanography)指导组(AST-16)会议于2015年3月1820Et在法国布雷斯特(Brest)举行,会议由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IFREMER:INSTITUTFRANCAISDERE-CHERCHEPOURL'EXPLOITA-TIONDELAMER)承办。应会议组委会的邀请,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通信台薛蕾参加了此次会议。根据会议执委会于3月17日修订的AST-15会议日程安排,全体代表会议于18日在法国国家海洋开发研究院正式拉开序幕,来自12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法国、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印度和南非)的6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 标签: 会议总结 ARGO 国际 地转海洋学实时观测阵 REAL-TIME 气象信息中心
  • 简介:通过对1994年8月11日海南地区中-大雨形成过程的分析,提出了各主要影响系统的移动及分布特征;并指出对高原降水具有重要作用的西南水汽通道之外,来自东南方向的另一支水汽输送通道,对高原东北部的大降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海南地区 水汽输送通道 青南高原 柴达木盆地 大降水 影响系统
  • 简介:气象记录是进行气候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获取准确的记录,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不但是为准确作出天气预报打好基础,更是我们测报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却造成记录的误差。常见的记录误差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偶然性误差两类,而偶然性误差,主要是仪器设计制造时本身的不完美和气象测报一时疏忽造成的。判断记录误差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

  • 标签: 系统性误差 实测 天气预报 记录误差 气象测报 气候分析
  • 简介:北极对我国气候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多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气科院”)坚持参与北极黄河站考察及北冰洋考察,布设气象和大气化学观测仪器,实地采集相关样品,并进行了大量有关研究。2018年是国际极地预报年(YOPP)的集中观测特别年,气科院专门设立了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极地预报年中国北极大气探测行动计划”专项,与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实施YOPP特别观测期的北极大气探空计划。

  • 标签: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极科学考察 海洋环境预报 观测仪器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 简介: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各物理量场以及数值模式资料,对2017年6月13—14日玉树地区一强降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上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形势,玉树地区处在南支槽前西南气流,且存在明显切变,同时北部高空槽东移南压,南北系统交汇比较明显的地区在玉树南部地区。高低空散度场配置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玉树地区处在假相当位温密集区,且其值在72~80℃之间,并存在高能舌,有深厚的不稳定层结存在,为此次对流天气提供了有力的不稳定条件。

  • 标签: 玉树地区 强降雨 物理量场 成因分析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FY-2ETBB及NCEPFNL1°×1°全球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四川省眉山地区一暴雨过程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暴雨过程由两个中-β尺度的MCS在眉山地区合并加强所致,暴雨中心刚好位于两个中-β尺度MCS的合并交接地带的梯度大值区,强降水出现在对流系统迅速发展和再次加强阶段。(2)高原切变东移南压和副高东退是影响这次MCS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低层辐合和弱冷空气配合是此次MCS的触发条件。(3)暴雨中心在降水前期处于高能高湿对流不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MCS的生成和加强。

  • 标签: 暴雨 TBB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 简介:通过对新千年来临前夜一对社会造成较大影响的大雾天气过程的分析,我们认为冬季中纬度稳定的纬向环流是出现大雾的必要条件,华东地区当地面受弱高压控制,尤其上游在移动性浅槽东移时,要警惕大雾的出现。近地面层充沛的水汽是大雾形成和维持的必要条件之一。地面辐射冷却作用和来自海洋暖湿平流构成的逆温层的存在是这次辐射大雾得以维持的关键。

  • 标签: 大雾天气 纬向环流 逆温层 近地面层 平流 水汽
  • 简介:通过对暴雨前期的环流形势特征以及物理量场分布的诊断分析,揭示了2006年1月18~19日长江下游一带的冬季暴雨过程是以大尺度西风环流形势的调整为背景,低层切变辐合强烈,急流强劲。虽然在物理量场分布上与汛期暴雨有一定的差别,但有利的水汽条件、能量条件和动力条件仍保证了这次冬季暴雨的发生和维持。多家数值预报产品对暴雨的产生均有较好的反映,可以为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冬季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场 数值预报
  • 简介:1概况2017年9月11-15日,世界气象组织(WMO)第7国际资料同化大会在巴西弗洛里亚诺波利斯召开。此次大会宗旨是将全球卓有成就的资料同化科学家以及年轻学者聚集在一起,研讨共同感兴趣的课题,寻求未来潜在的合作机会。

  • 标签: 资料同化 国际 WMO 世界气象组织 科学家 聚集
  • 简介:世界气象组织基本系统委员会管理组第7会议于2007年6月18~20日在日内瓦世界气象组织总部召开。管理组成员、WMO秘书处有关官员出席了会议。CBS主席Gusev先生主持会议,颜宏副秘书长出席开幕式并讲话。WMOWWW司司长JackHayes先生、综合协调办主任Schiessl先生出席了会议。

  • 标签: WMO CBS 会议总结 管理 世界气象组织 日内瓦
  • 简介:运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加密自动站等资料对2010年6月17日和2005年5月31日2冷涡造成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通过2冷涡天气的三维结构特征分析表明:冷涡强对流天气落区均位于冷涡中心4~7个纬度的西南象限;当正涡度柱倾斜度越大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垂直上升运动越强越有利冰雹天气的产生;冷涡东南象限500hPa、850hPa温度平流分布均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降水为主,而冷涡东南象限500hPa为冷平流,850hPa为暖平流时,强对流天气则以大风、冰雹为主;低层强锋生区域与强对流天气区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锋生函数正值中心区域北侧常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2过程的强对流天气生成都是由于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在温度发展中的锋区叠加中有明显的锋生而导致,地面气旋性辐合中心对雷暴的触发及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动力抬升作用。

  • 标签: 冷涡 冰雹 暴雨 结构特征
  • 简介:通过对2002年6月25日至7月1日发生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的连续暴雨过程进行环流形势等方面的特征分析,认为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和中层500hPa欧亚高纬度地区两个大型天气系统的同时相对稳定,是冷暖气团长时间对峙的主要原因,中层500hPa中低纬度低压槽与下滑槽的不断东移南压是造成低层降水系统的发生发展、触发低层能量释放与再生的直接因素.同时对连续暴雨提出了预报要点.

  • 标签: 暴雨过程分析 特征 连续暴雨 预报要点
  • 简介:1988年6月6日,张掖地区出现了一区域性的大一暴雨天气过程,其中张掖26.7毫米,高台26.0毫米,临泽37.1毫米,肃南30.0毫米,民乐35.0毫米,山丹21.3毫米,仅次于1974年7月30日的暴雨降水量。本文从天气动力学入手进行分析,基本上找出了形成这次大一暴雨的机制和预报着眼点。

  • 标签: 预报着眼点 天气动力学 低涡 垂直速度 环流形势 西北气流
  • 简介:冰雹是一种比雷暴更严重的强对流天气现象。它对飞行、停场飞机产生直接危害,因此冰雹的准确预报在夏季气象保障中有重要意义。银川地区夏季降雹概率很小,预报难度较大。本次降雹(1992-08-27)是银川机场建站以来,强度和持续时间最大和最长的一。20∶0...

  • 标签: 不稳定能量 降雹天气过程 分布图 强对流天气 银川地区 对流性天气
  • 简介: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3方面分析了2006年8月2日庆阳市局地强降雹的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降雹过程在500hPa高空环流形势场上呈典型的西北气流型,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对流层中层正涡度区的耦合激发低层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本地水汽向上输送;河套北部短波槽促使冷空气动力下传是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最主要的动力触发机制;从雷达回波的演变来看此次降雹并非是典型的冰雹云回波特征,而是由飑线造成的对流云相互碰并增强后产生的冰雹;同时卫星云图上云顶亮温的变化与对流云团的发展也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单个云团的合并有利于能量的集中和加强,易于产生冰雹。

  • 标签: 冰雹 天气形势 物理量场 雷达回波
  • 简介: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1°×1°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0年一冬季暴雨极端天气的诊断分析发现:这次暴雨天气主要是因南支槽、准静止锋以及850hPa切变共同影响造成,其形成原因与贵州秋末暴雨非常近似,属于冬行秋令。对比分析本次降水过程中2个重要天气系统之一的南支槽与气候平均态的差异发现:本次过程中南支槽前的强偏南气流提供了有利的暖湿输送,不同于气候平均态的干暖输送;南支槽前偏南气流的水汽辐合、上升运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均明显强于气候平均态。另一个重要天气系统准静止锋具有2个主要特点:(1)锋区温度较高,锋面逆温层温度均高于0℃;(2)锋区表现为等θse密集区,锋区狭窄而陡峭,锋后低空逆温明显。在暴雨发生期间,静止锋是一个加强北抬的过程,在静止锋加强的过程中促使了水汽辐合、上升运动发展以及低层辐合等产生暴雨的有利条件发展。

  • 标签: 冬季暴雨 南支槽 准静止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