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据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和全球电离层活动监测的需要,利用全球370多个GPS基准站的双频相位实测数据,监测全球电离层总电子含量变化和GPS卫星及接收机的DCB。由于数据量大、数据处理时间长,很难实现高精度快速建模,为此我们采用OpenMP并行算法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实验表明,相对于串行处理,并行处理在8核服务器下能加速7倍以上,在48核服务器下能加速超过40倍。将本文的初步建模结果与CODE、JPL等分析中心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用该方法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其卫星DCB结果相对于CODE发布的结果精度为0.4ns,相对于JPL发布的结果其精度达到0.3ns。其测站DCB相对于2个分析中心结果的精度均优于2ns,垂直总电子含量相对于各分析中心的GIM产品的精度都在5.3TECU以内,相对于CODE的结果的精度最高,达4TECU。
简介:使用刚建成的上海天文台安吉天荒平观测站30cm旋转CCD漂移扫描望远镜(CCD阵列大小为1528pixel×1528pixel,视场约为8.4°×8.4°)观测了6个天区(露光时间为1s),每个天区观测2次。基于这批观测资料分析该设备的天体测量精度,结果表明:利用"二维修正矩"方法计算星象位置,噪声对星象位置的影响小于0.1pixel(约2″),最小可达0.03pixel(约0.6″)。另一方面,以高精度的Hipparcos星表为参考,比较4种模型的归算结果得出:该望远镜CCD观测的非线性特征明显,归算时需要用到3阶(20参数)模型,此时Hipparcos星单次测量的位置精度为1.626″。
简介:本文利用天文观测的日长变化时间序列和我国地震资料,统计分析了地球自转十年尺度变化、年限变化和季节性变化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时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全局性联系,地球自转变化引起的附加应力可能对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起一定的触发作用,中国大陆地震活动与地球自转变化在空间尺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地区性联系,以东西向的天山地震带与日长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南北向的中轴地震带和东西向的燕山地震带次之,而北北东向的山西地震带跟日长变化则没有确定的对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天文观测的地球自转资料可以为我国大陆地震预测提供一种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