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和NF-κB的表达水平及二者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5例结直肠腺癌和2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7%、0%,NF—κB的阳性率分别为75.4%、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但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NF-κB的表达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B-catenin的表达与肿瘤的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腺癌组织中p-catenin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93,P=0.018)。结论:结直肠癌中β—catenin与NF—κB的表达异常上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结直肠癌的病情和预后评估。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方法:选取350例鼻窦炎与鼻息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4例)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186例)给予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联合综合疗法.通过观察并记录疗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患者体内IL-1,IL-8水平,SF-36量表评分,评价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疗效.结果:经手术和药物治疗,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IL-1和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IL-1和IL-8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IL-1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各项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3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在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6项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对鼻窦炎与鼻息肉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显著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69只普通SD大鼠,随机将这些大鼠分为正常组(n=23)、地塞米松治疗组(n=23)、干细胞治疗组三组(n=23),正常组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地塞米松治疗组给予注射地塞米松,干细胞治疗组给予干细胞注射。结果:干细胞治疗组大鼠治疗后1d、3d的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肺W/D、BALF白细胞数量及蛋白浓度、TNF-α、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P〈0.05),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氨气致大鼠吸入性肺损伤的疗效较地塞米松显著。
简介: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6例卵巢癌组织,45例良性卵巢肿瘤和3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HIF-1α的表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且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高(P〈0.001),而与肿瘤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年龄无显著相关性。HIF-1α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敏感组(P〈0.001)。结论:卵巢癌中HIF-1α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有关,与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HIF-1α可成为卵巢癌化疗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简介:目的:研究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缺氧条件下Apobec-1的表达与COX-2表达水平及细胞缺血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SH-SY5Y细胞,NG108-15细胞和PC12细胞分别施以无氧-无糖刺激,进而检测刺激前后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以及Apobec-1的表达量,以研究缺氧对Apobec-1表达的影响。在这三种细胞中分别过表达Apobec-1,检测细胞中COX-2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果:1在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随着无氧-无糖刺激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程度加重,同时Apobec-1和ACF的表达量升高。2过表达Apobec-1可加重无氧-无糖刺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具体表现为细胞活力降低及LDH释放量增加。3Apobec-1可在此三种神经源性细胞中提高COX-2蛋白及mRNA的水平。结论:Apobec-1在神经源性细胞中与细胞缺氧损伤程度及COX-2表达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存活素)蛋白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逐渐升高,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4.97,P〈0.01;x2=18.65,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2=9.20,P〈0.05;X2=20.60,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4.93,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分期密切相关(x2=-38.10,P〈0.01)。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结论:survivin、VEGF分别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入院时静息心率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静息心率将患者分为Ⅰ组(心率〈70次/min),Ⅱ组(心率:70%-90次/min),Ⅲ组(心率〉90次/min);测量患者入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按照其中位数分为两组:NT-proBNP〈2087.63pg/mL组和NT-proBNP≥2087.63pg/mL,比较各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静息心率与血清NT-proBNP的关系。结果:三组在收缩压、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空腹血糖(FPG)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Ⅰ组及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收缩压、LVEDD、FPG,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比例较高、LVEF偏低;三组在血清NT-proBNP比较亦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高于Ⅰ组及Ⅱ组、Ⅱ组高于Ⅰ组;与NT-proBNP〈2087.63pg/mL组比较,NT-proBNP≥2087.63pg/mL组静息心率偏快,且患者中〉90(次/min)的比例较高(P〈0.05)。静息心率与与NT-proBNP呈正相关(r=0.281,P=0.035);静息心率是影响NT-proBNP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密切相关。
简介:目的: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夫妇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MTHFRC677T)位点多态性的关联性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URSA组和对照组各50对夫妇的外周血进行MTHFRC677T的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URSA组MTHFR基因677位点的T/T、C/T+T/T基因型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MTHFR基因677位点的C/C基因型发生频率显著高于URSA组(P〈0.05),两组MTHFR基因677位点的C/T基因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URSA组等位基因T明显高于C的频率,且URSA组等位基因T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等位基因C发生频率显著高于USR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C677T位点的多态性与URSA的发生密切相关,是该病的重要遗传风险因素。
简介:目的:评价鼻窦功能性手术(FESS)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65例,行FESS治疗。根据是否合并患有支气管哮喘将患者分为观察组(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和对照组(慢性鼻窦炎),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测定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可溶性IgE低亲和力受体(sCD23)的水平,并术后随访2年观察对比慢性鼻窦炎和支气管哮喘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IL-4、sIL-2R及sCD23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且与手术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的慢性鼻窦炎治愈率均高于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和术后2年的哮喘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术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2年哮喘完全控制率显著高于术后1年之间(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哮喘平均发作率显著低于术前,且术后2年的哮喘平均发作率明显低于术后1年(P〈0.05)。结论:FESS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合并支气管哮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IL-4、IFN-γ、sIL-2R及sCD23水平,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远期疗效较满意。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相关性及其预测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到2017年6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ACI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溶栓后HT将其分成HT组(65例)和NHT组(65例),两组均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个性化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血清MMP-9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随访6个月后,记录死亡人数及Barthel指数,并分析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T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HT组LDL-C及TC水平均低于NHT组(P<0.05)。HT组患者在溶栓前、溶栓后3d、溶栓后7d的血清MMP-9水平、NIHSS评分均高于NHT组(P<0.05)。随访6个月后,HT组的死亡率高于NHT组,而Barthel指数低于NHT组(P<0.05)。根据Spearman法分析相关性发现,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其NIHSS评分呈正相关,而与Barthel指数、LDL-C及TC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ACI溶栓后HT具有紧密的关联,有助于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临床上可考虑在治疗ACI溶栓后HT时监测MMP-9水平,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辅助性数据参考。
简介:目的:探讨钬激光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激光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IPSS和QOL评分及血压变化情况。分别于手术前后应用经直肠超声测量患者前列腺厚度,根据球形体积公式估算前列腺重量。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组术后前列腺重量、IPSS评分、QOL评分及血压均低于电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治疗伴高血压的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2例IDC患者(IDC组)和30例乳腺纤维腺瘤(对照组)组织中VEGF的表达。结果:IDC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8.1%,显著高于对照组(23.3%),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阳性表达与IDC患者年龄和肿瘤直径大小无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以及肿瘤远处转移之间存在相关性,其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在IDC组织中呈高表达,VEGF参与了IDC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VEGF可以作为评价IDC恶性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新型指标。
简介: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收治辩证以气阴两虚为证型的糖尿病患者66例,根据踝肱指数实验将患者分为ABI降低组(0.9〉ABI〉0.5)和ABI正常组(1.4〉ABI〉0.9)。记录患者神经病变症状尼龙丝检查以及中医症候评分,分析ABI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中医证候积分的相关性。结果:ABI降低组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病率高于ABI正常组(P〈0.05)。ABI降低组发麻、针刺感症状的发生率高于ABI正常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I降低组10g尼龙丝检查异常者多于ABI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BI降低组的感觉振动阈值高于ABI正常组(P〈0.05)。ABI数值与中医证候积分呈负向直线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ABI数值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中医证候积分具有相关性。
简介:目的:探讨survivin在肺鳞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与P53表达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survivin和P53在65例肺鳞癌、腺癌组织及15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53的阳性率分别为58.5%(38/65)、53.8%(35/65),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的0(0/15)、0%(0/15);survivin表达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P〈0.05)、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与患者预后负相关(P〈0.O5);P53的表达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并且Survivin表达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的表达与肺鳞癌、腺癌的低分化、淋巴结转移正相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survivin和p53的协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肺癌的恶性进展的重要因素。
简介:目的:观察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7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0例,按照椎体塌陷程度分为重度骨折组和轻度骨折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椎体变化等。结果:与轻度骨折组比较,重度骨折组手术时间长、骨水泥注射量少,且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部高度恢复率、Cobb角矫正度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Cobb角均有所改善(P〈O.05),轻度骨折组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明显大于重度骨折组(P〈0.05),但两组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球囊双侧交替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纠正椎体塌陷和Cobb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