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接骨木(Sambucus)对癫痫大鼠脑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和谷氨酸(Glutamate,Glu)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印防已毒素(PTX)腹腔注射制造大鼠癫痫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苯妥英钠组,接骨木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8天后,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内GABA及Glu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大鼠的行为学表现。结果接骨木可明显提高癫痫大鼠脑内GABA含量(P<0.05),并可降低癫痫大鼠脑内Glu含量(P<0.05)。结论接骨木可通过调节脑内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的动态平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观察y-氨基丁酸(GABA)对胰腺癌SWl990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O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0—320μm0L/L)GABA干预SWl990细胞,采用MTr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RT.PCR检测细胞MMP-2mRNA和MMP-9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MMP-2和MMP-9蛋白表达。结果GABA促进胰腺癌SWl990细胞的生长,使Go/Gl细胞减少,S期和G2/M细胞增多。320μmol/L的GABA干预细胞后的A。值为1.11±0.03,较无GABA干预组的0.56±0.01显著增加(P〈0.01);Go/G,细胞为(46.18±1.12)%,较无GABA干预组的(87.29±1.34)%显著减少(P〈0.01);MMP-2mRNA、MMP-9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为8.6、6.8、10.5、8.4,较0—40μmoL/L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GABA能促进SWl990细胞增殖和MMPs的表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耳鸣大鼠下丘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谷氨酸(Glu)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水杨酸钠诱导联合饮水抑制法建立大鼠耳鸣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卡马西平组(5 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20 mg/kg)。腹腔注射给药15 d后,记录各组条件反射消退时间,检测不同声音频率(4、12、20、28 kHz)下大鼠听性脑干反应(ABR)阈值,采用液质联用法检测大鼠下丘GABA、Glu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条件反射消退时间[(3.55±0.69)d比(1.83±0.58)d]延长(P<0.01);在4、12、20、28 kHz声音频率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ABR阈值降低(P<0.01);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大鼠下丘GABA水平[(2.25±0.26)μmol/g比(1.96±0.19)μmol/g]升高(P<0.05),Glu水平[(2.95±0.34)μmol/g比(3.71±0.39)μmol/g]降低(P<0.01)。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改善水杨酸钠所致大鼠耳鸣症状,可能与恢复听觉中枢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的平衡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抑郁症患者血清谷氨酸(Glu)及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就诊的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47例、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双相抑郁组)45例,社区招募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41名,以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被试抑郁、焦虑症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被试血清Glu、GABA、Glu脱羧酶(GAD)水平,计算Glu/GABA比例。结果抑郁症组与双相抑郁组血清Glu[(36±7)mg/L、(37±7)mg/L比(28±4)mg/L,F=10.97,P<0.01]、Glu/GABA比例(5.77±0.35、8.18±0.24比3.35±0.33,F=37.68,P<0.01)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ABA[(6.1±0.7)μmol/L、(4.1±0.8)μmol/L比(8.1±1.2)μmol/L,F=21.61,P<0.01]与GAD[(31±6)U/L、(31±6)U/L比(35±6)U/L,F=5.61,P<0.01]水平则低于健康对照组,并且双相抑郁组血清GABA水平低于抑郁症组,Glu/GABA比例则高于抑郁症组(P<0.01);抑郁症组血清GABA水平与HAMD睡眠障碍因子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抑郁发作均存在外周血液循环Glu、GABA能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以及Glu与GABA平衡紊乱,并且双相障碍抑郁发作患者GABA能神经递质水平异常以及Glu与GABA平衡紊乱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猴脑缺血后行局部选择性深低温顺行脑灌注对谷氨酸(glutamicacid,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代谢的影响。方法成年恒河猴8只,随机分为两组选择性深低温组(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深低温灌注,n=5);空白对照组(仅阻断双侧颈总动脉,n=3)。建立猴脑选择性局部深低温体外循环模型,自缺血前30min开始利用微透析技术持续采集脑细胞外液,常温下临时阻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行顺行性低温灌注,降脑温至18℃,维持6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线法测定谷氨酸、γ-氨基丁酸浓度。结果谷氨酸在常温下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后迅速升高(P<0.05),行低温冷灌注后较常温脑缺血时明显下降(P<0.05),恢复血供复温过程较冷灌注时谷氨酸无明显变化。γ-氨基丁酸在常温脑缺血、低温冷灌注及恢复血供复温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仅在低温冷灌注初期稍下降,随着冷灌注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至灌注前水平(P>0.05)。讨论Glu表达下降、GABA表达变化不明显,提示脑脑缺血后选择性深低温灌注过程中主要通过降低Glu表达,减低了Glu的“兴奋性”毒性,提高了神经元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促进受损脑细胞的修复,是脑缺血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简介:目的:观察蜘蛛香提取物对惊厥小鼠的抗惊厥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戊四氮(PTZ)建立小鼠惊厥模型,用蜘蛛香乙醇提取物进行抗惊厥治疗,观察蜘蛛香对惊厥小鼠的行为学及脑组织氨基酸类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含量的影响。结果:行为学观察表明,蜘蛛香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对惊厥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但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惊厥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蜘蛛香提取物还可显著提高脑组织GABA的含量。结论:蜘蛛香提取物对小鼠惊厥潜伏期有一定延长作用,可明显降低惊厥小鼠的死亡率,作用机制可能和升高脑组织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含量有关。
简介:摘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婴幼儿及孕妇需要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全身麻醉药对孕晚期和处于发育高峰期的婴幼儿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全身麻醉药对发育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作用中,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 GABAA)受体的兴奋性毒性作用是可能的机制之一。文章探讨GABAA受体及其信号通路在全身麻醉药对发育神经元神经毒性作用中的可能机制,深入探讨和理解GABAA受体及其上下游信号调节通路,尤其是无赖氨酸(with-no-lysine, WNKs)-SPS1-相关脯氨酸-富丙氨酸激酶(SPS1-related proline/alanine-rich kinase, SPAK)/氧化应激反应蛋白(oxidative stress-responsive 1 protein, OSR1)信号通路与全身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的关系,为未来减轻全身麻醉药的神经毒性作用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辅助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共计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200例小儿癫痫患儿,对全部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辅助拉莫三嗪治疗和单纯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炎症因子改善程度。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儿癫痫患儿实施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辅助拉莫三嗪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且用药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炎症状态,治疗安全性高,临床可以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艾司唑仑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本文以我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失眠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人。常规组患者服用的是阿普唑仑,研究组服用的是艾司唑仑,从睡眠质量、焦虑情绪以及血清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情绪、血清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比较来看,研究组的数据均要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普唑仑主要是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而艾司唑仑主要是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且在抗焦虑、抗癫痫方面有着显著作用,两种药物对比来看,艾司唑仑催眠效果明显、药效见效快,特别是对于浅眠的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睡眠质量的变化,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艾司唑仑治疗失眠伴焦虑的临床观察及对血清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方法:本文以我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失眠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人。常规组患者服用的是阿普唑仑,研究组服用的是艾司唑仑,从睡眠质量、焦虑情绪以及血清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焦虑情绪、血清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含量比较来看,研究组的数据均要优于常规组,且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普唑仑主要是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而艾司唑仑主要是治疗各种类型的失眠,且在抗焦虑、抗癫痫方面有着显著作用,两种药物对比来看,艾司唑仑催眠效果明显、药效见效快,特别是对于浅眠的患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感受到睡眠质量的变化,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癫痫治疗中左乙拉西坦联合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随机取92例研究对象,皆为2019.09-2020.09我院收治的癫痫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后,抽签法分组,使用左乙拉西坦(对照组,n=46)左乙拉西坦联合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研究组,n=46)治疗法,比较用药后总有效率、发作情况、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发作时间相近,P>0.05。同时,研究组完全控制、好转者共计46例,占比100.00%,比参照组89.13%的总有效率高,参照组发作频率(3.59±0.37)次/月比研究组(1.87±0.32)次/月高,研究组有0.00%用药后存在多汗症状,有2.17%烦躁,有0.00%睡眠障碍,合计占2.17%,比参照组13.04%低,P<0.05。结论:小儿癫痫治疗中,联用左乙拉西坦、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安全性佳、有效率高,可降低患儿发作频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激光氧液(LOF)对戊四氮(PTZ)诱导癫痫反复发作大鼠海马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0只随机分为模型糖水组(PTZ4-GS组)、模型激光氧液组(PTz+LOF组)、盐水糖水组(Ns+Gs组)、盐水激光氧液组(Ns+LOF组)和空白组(Sham组)五个亚组,选择处理后当天(0d)、3d、7d、10d和14d时间点进行观察,应用高效液相方法检测海马组织Glu和GABA含量。结果PTZ+LOF组大鼠经过激光氧液治疗后7~14d惊厥发生率显著下降,在第14天时比治疗前下降50%。同PTZ4-GS组比较在治疗7—14d时两者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Z+GS组和PTZ4-LOF组发作后海马组织Glu的含量较Ns+Gs组、Ns4-LOF组和Sham组有显著增高(P〈0.05),PTZ+LOF组各时间点Glu含量较PTZ4-GS组下降(P〈0.05),以3d下降趋势明显;GABA含量在PTZ+Gs组和PTZ4-LOF组各时间点浓度也大于Ns+Gs组、Ns4-LOF组和Sham组(P〈0.05),点燃大鼠经LOF治疗后海马中GABA含量较PTZ+GS组明显升高,其中在7d、10d、14d三个时间点上较PTZ+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F能够降低大鼠癫痫发作后异常增加的Glu含量,升高GABA含量。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癫痫病例接受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拉莫三嗪治疗的作用,为临床中使用该药物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我们探讨分析其对儿童病例的血清影响情况。方法:根据2019年3月到2020年3月万元接收的80力病例开展探讨,全部病例都进行了分组研究,观察和参考组两组病例都有40力病例,参考组病例我们提供了拉莫三嗪治疗方式,研究组我们使用了联合用药方式,在参考组基础上还使用了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比较分析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脑电图改善情况,血清炎性指标变化情况等。结果:经过治疗后,研究组病例的治疗有效率要比参考组高,研究组的有效率是95%,参考组的有效率是77.5%,(P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价值。方法:比较治疗方案,分析其临床应用疗效,顺序编码分组,采样时间2019.02~2020.10,小儿癫痫患者60例为研究数据,对照组/30(左乙拉西坦治疗),实验组/30(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患者(1)血清指标;(2)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对比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各项研究数据均有明显优化意义,(P<0.05)。结论:复方氨基丁酸维E胶囊联合左乙拉西坦对小儿癫痫疾病有显著治疗价值,同时治疗过程安全可靠,有临床推广意义。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慢性束缚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γ-氨基丁酸A受体和B受体(γ-aminobutyricacidAreceptorandBreceptor,GABAAR、GABABR)表达的影响,旨在深入揭示针刺干预抑郁状态可能存在的特殊机制和作用途径,为针刺抗抑郁之机制研究作出补充,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模型+针刺组、模型+氟西汀组,通过慢性束缚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建立心理应激模型,针刺干预选取"百会"(GV20)、"印堂"(GV29)、双侧"三阴交"穴(SP6),平刺进针,深度0.5-1cm,每次20分钟,每日1次,持续28天。采用体重和糖水实验评价模型大鼠行为学改变情况,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海马和额叶皮层组织GABAAR和GABABR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值以及糖水偏爱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和额叶皮层中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2)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大鼠体重增长值和糖水偏爱均明显升高(P〈0.01),同时上调海马中GABAAR蛋白含量及额叶皮层GABAAR和GABABR蛋白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海马GABAAR和额叶皮层GABAAR,GABABR含量,逆转慢性束缚应激大鼠抑郁状态,提示这可能是针刺抗抑郁作用机制。
简介:摘要近视、弱视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目前主要采用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ed myopia,FDM)、形觉剥夺性弱视(form-deprived amblyopia,FDA)动物模型研究近视、弱视的发病机制。谷氨酸(glutamin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泛的兴奋性、抑制性神经递质,在视觉发育关键期起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介导视皮层突触可塑性,还可介导视网膜神经突触可塑性。GLU、GABA及其相关受体在FDM、FDA的形成及进展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兴奋/抑制失衡机制在FDM、FDA中均有所表达。目前已有许多关于GLU、GABA及相关受体拮抗剂抑制FDM形成及进展的研究,鉴于GLU、GABA相关受体在FDA与FDM模型中表达的相似性,这些受体拮抗剂是否可预防或抑制FDA的形成亦值得进一步研究,对于弱视临床治疗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43-149)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紫杉醇诱发神经痛大鼠脊髓背角超极化活化环核苷酸门控通道4(HCN4)的表达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B型(GABAB)受体的关系。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69周龄,体重180~220 g。于实验开始第1、3、5、7 d分别腹腔注射紫杉醇2 mg/kg制备神经痛模型,行鞘内置管术成功后,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10):紫杉醇模型组(P组),紫杉醇模型+生理盐水组(N组),紫杉醇模型+慢病毒空载体组(BV组),紫杉醇模型+HCN4通道慢病毒组(H组),紫杉醇模型+ZD7288组(I组),10只同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紫杉醇后15 d鞘内注射药物20 μl:N组注射生理盐水,BV组注射慢病毒空载体(1×108 TU/ml),H组注射HCN4通道慢病毒(1×108 TU/ml)。腹腔注射紫杉醇后21 d鞘内注射药物20 μl:I组注射HCN4通道抑制剂ZD7288(30 μg)。腹腔注射紫杉醇前1 d(T0)、注射后第14天(T1)、第21天(T2)时点分别测定50%机械缩足反应阈(MWT)。于T2时点取脊髓背角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测定HCN4通道和GABAB受体的蛋白表达水平。测量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T0时点[(15.4±2.7)、(14.8±2.1)、(14.6±2.1)、(14.2±2.2)、(15.2±2.1) g]比较,P组、N组、BV组、H组、I组T1时[(4.8±1.3)、(4.7±1.5)、(4.8±1.1)、(5.0±1.3)、(4.8±1.3) g] MWT均降低(t=11.326、12.177、12.932、11.298、13.44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T1时点比较,H组、I组T2时点[(9.9±1.0)、(10.3±1.5) g]MWT均升高(t=9.389、9.00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14.4±2.6) g]比较,T1时点P组、N组、BV组、H组、I组MWT均降低(t=10.394、10.009、10.537、10.117、10.33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组[(5.2±1.7) g]比较,T2时点H组和I组[(9.9±1.0)、(10.3±1.5) g]MWT均升高(t=7.440、7.2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0.24±0.03)、(0.75±0.05) g]比较,T2时点P组脊髓背角HCN4通道蛋白表达(0.86±0.09)升高、GABAB受体蛋白表达(0.25±0.03)降低(t=14.980、20.3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组比较,T2时点H组、I组脊髓背角HCN4通道蛋白表达(0.13±0.04、0.18±0.03)降低、GABAB受体蛋白表达水平(0.91±0.03、0.79±0.03)升高(t=16.934、16.473、33.335、28.41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蛋白的光密度值与Western blot法测定结果一致。结论紫杉醇可通过大鼠脊髓背角HCN4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促使GABAB受体蛋白表达下调,从而诱发神经病理性痛。
简介: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inhibitionHDACi):丁酸钠(SodiumButyrateNaB)腹腔连续给药对BALB/C小鼠体重增长及器官发育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3周BALB/C小鼠随机分成2组(丁酸钠组和对照组);丁酸钠组腹腔注射丁酸钠(NaB)1.2g/Kg·d,连续21天;对照组同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21天后,测量体重;行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脑组织以及小肠组织器官,做石蜡切片,HE染色两组比较有无器官损害。结果:1.丁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动物体重增长良好,平均增长11g,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HE染色见丁酸钠组:心肌细胞无变性,坏死,无炎性细胞浸润,无肉芽组织形成;脾脏红、白髓结构清晰,脾窦无扩张,未见炎性细胞浸润;肺间质无扩张,充血,未见纤维化,肺泡无水肿;肾小管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肾间质未见水肿;脑细胞周围间隙和小血管间隙无增宽;肠道纤毛上皮排列整齐,肠壁无出血,坏死,无渗出;肝细胞围绕中央静脉呈放射状排列,细胞无水肿,无胆汁淤积。未发现上述器官的病理变化。结论:丁酸钠长期腹腔给药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