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手术治疗肩关节骨折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8月-2017年8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肩关节骨折后脱位的患者45例,随后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将这45例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手术治疗肩关节骨折后脱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45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4.3±1.0)周,平均VAS疼痛评分为(1.5±0.2)分,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2.6±11.2)分,肩关节平均活动度为外旋66.4°,前屈上举123.6°,内旋T12水平,所有的患者均未出现肱骨头坏死的情况。结论手术治疗肩关节骨折后脱位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探究肱骨颈骨折患者应用细致化护理干预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录的72例肱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抽签法将患者均等分为3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36例实验组(细致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等指标。结果 疼痛评分:护理前组间数值经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组间数值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实验组指标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肱骨颈骨折患者采取细致化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康复。
简介:通信作者董龙梅,女,硕士在读,护师。摘要目的评估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TSA)术后疗效及患者的生存质量状况,为无锡市人民医院继续开展此手术治疗提供临床疗效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应用生存质量MOSSF-36量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手术组20例、保守对照组20例)进行评价,同时应用Mallet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辅助评价。结果TSA术后患者生存质量在MOSSF-36量表评分和Mallet评分上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TSA术能为患者解除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半肩关节置换术(HA)与反式全肩关节置换术(RSA)的优劣。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查找2000~2020年国内外发表的HA和RSA治疗老年(>60岁)肱骨近端骨折的文献。根据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过滤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放射学和功能结果的数据,采用Stata 14.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11篇研究77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RSA组在前屈活动范围(SMD=-1.043, 95%CI: -1.551~-0.534, P<0.001)、外展活动范围(SMD=-0.811, 95%CI: -1.470~-0.153, P=0.016)、Constant评分(SMD=-0.699, 95%CI: -1.118~-0.280, P=0.001)、美国肩肘外科评分(SMD=-0.931, 95%CI: -1.256~-0.606, P<0.001)、肩关节简明测试评分(SMD=-0.598, 95%CI: -1.181~-0.016, P=0.044)等方面优于HA组。HA组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RR=2.14, 95%CI: 1.11~4.14, P=0.024)、关节僵硬率(RR=6.467, 95%CI: 1.923~21.755, P=0.003)以及翻修率(RR=5.796, 95%CI: 1.927~17.434, P=0.002)。在结节愈合率(RR=0.850, 95%CI: 0.669~1.080, P=0.182)、内旋活动(SMD=0.536, 95%CI: -0.394~1.466, P=0.259)、外旋活动(SMD=-0.366, 95%CI: -0.916~0.184, P=0.192)、内置物感染(RR=1.550, 95%CI: 0.330~7.286, P=0.579)、肩、臂及手上肢功能评价量表(SMD=0.286, 95%CI: -0.278~0.850, P=0.320)、视觉模拟评分(SMD=0.440, 95%CI: -0.113~0.993, P=0.1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RSA组的Constant疼痛评分优于HA组(SMD=-1.101, 95%CI: -2.090~-0.112, P=0.029)。结论对于60岁以上的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RSA是一种更有效的外科干预。与HA相比,RSA的早期到中期随访拥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肩关节在肩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肩关节骨折患者给予患者普通X线片、二维CT、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三种影像学方法成像准确率,判断骨折分型。结果三种影像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6.19%、90.47%、100%。21例肩关节骨折患者,肩胛骨骨体部骨折13例,肱骨上端骨折例6,肩盂肱骨关节骨折2例。X线片不能显示肩关节间隙内撕脱的骨片,二维CT不能全面反映撕脱肩关节全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解体能够多角度明确观察股骨头撕脱骨片。结论通过3D-SSD建解体图像能够立体显示肩关节骨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改变情况,有利于临床医生制定相应手术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进行了肱骨近端骨折手术的患者术后运用中医骨折三期治疗康复方案,对患者骨折部位局部肿胀及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治疗效果。方法:筛选在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3月份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 96名,使用乱数表法进行分组,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48人。为对照组使用通常的手术后康复治疗方案,为观察组使用中医骨折三期康复治疗方案,观察两组在肩关节功能恢复和局部肿胀恢复方面的康复效果。结果:在两组患者接受不同康复治疗方案后,观察组的肩关节局部肿胀改善二到三级发生率,总体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效果对比对照组更显著,观察组的肩关节功能活动恢复程度对比对照组恢复的程度更高,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肱骨近端骨折术后患者行中医骨折三期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术后局部疼痛肿胀的情况,并对患者肩关节的活动功能恢复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肩关节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04月-2022年0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创伤性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参照组患者以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研究组以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疼痛评分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1年的疼痛评分明显要低于参照组的评分,其组间比对差异显著(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肩关节镜下肩袖破裂修补术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收治的于肩关节镜下行肩袖破裂修补术患者80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1 d、干预4周、8周及12周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两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关节活动度(ROM)评分评价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外旋);于术后1 d、干预12周时评价两组患者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4周、8周及12周时VAS评分分别为(3.32±1.06)分、(2.24±0.71)分、(1.28±0.3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2±1.21)分、(3.88±0.86)分、(2.37±0.51)分(t=6.291、9.301、10.839,均P<0.001);两组干预后VAS评分均较术后1d时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6.31±3.11)d、(6.97±1.63)d,较对照组的(35.83±4.02)d、(9.84±1.87)d均明显缩短(t=11.846、7.317,均P<0.001)。观察组干预12周后关节活动度(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分别为(131.24±15.88)°、(129.61±11.52)°、(61.82±4.23)°、(80.25±4.7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82±6.91)°、(84.22±6.85)°、(42.75±3.69)°、(66.18±4.33)°(t=12.205、21.419、21.486、13.829,均P<0.001),且均较术后1 d时提高(均P<0.05)。观察组干预12周时肩关节功能评分为(88.76±4.36)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73±3.28)分(t=6.990,P<0.001),且较术后1 d时明显改善(P<0.05)。结论康复训练在肩关节镜下肩袖破裂修补术后可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促进康复训练的进行,从而改善其关节功能,缩短其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使用肩关节运动训练的康复效果。方法:将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30人。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使用肩关节运动训练。对比两组的健康调查简表 (SF-36) 评分。结果:观察组都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运动训练对卒中所致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同时有利于患者恢复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不同治疗方式对功能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56例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给予解剖型钢板治疗和可吸收螺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Neer评分及术后12个月随访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12个月A、B组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9.29%、85.71%,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解剖型钢板与可吸收螺钉治疗肩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大结节骨折均能够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情况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相当,但是吸收螺钉治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对患者的创伤,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肩关节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上海市东方医院收治的120例锁骨骨折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于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总评分分别为(42.91±7.38)、(73.13±3.96)、(98.04±3.89)分。重复方差分析显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在不同时期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关节活动度、肌力、肩关节功能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在不同年龄、有无照顾者、功能锻炼情况方面的肩关节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功能锻炼情况不同的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不同特征的患者在肩关节功能得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照顾者、功能锻炼情况是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1周肩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不同时期的肩关节功能有不同特点,提示在急性期应该关注手术部位的伤口疼痛,医务人员及照顾者给予患者日常照护及心理疏导;在亚急性期应加强关节锻炼,开展延续性护理,保证康复锻炼的持续有效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10年1月-2022年1月15例接受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为观察组,再选取锁骨骨折传统手术患者15例为对照组。分析患者的不同时期肩关节功能变化情况和术后肩关节功能得分的多因素。结果 观察组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影响锁骨骨折术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年龄、有无照顾者、功能锻炼情况为影响锁骨骨折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多因素,(P<0.05)。结论 通过对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关节镜下修复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最佳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42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1例,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脉冲磁疗、激光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康复计划进行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恢复优良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0.48%>71.4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关节镜下修复治疗的肩关节上盂唇前后向损伤患者实施相应的康复计划,可使其肩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肩关节康复运动训练对于社区居住的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基于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我们对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计201名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跟踪研究。实验组患者接受了系统的肩关节康复运动训练,而对照组则接受了常规的物理治疗。结果: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患者在肩关节活动度、疼痛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功能方面,相比于对照组有了显著的改善。此外,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稳定性和力量也有明显的提升,明显降低了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这些结果表明,肩关节康复运动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卒中偏瘫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在本研究中,我们还系统地总结了一套有效的肩关节康复运动训练方案,并在实践中证明其在康复效果上的优势。这些训练方案对于肩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