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传统的播种机是针对植物种群量身定制的种子计量驱动器,但是这导致了一个明显的缺点,即它们一次只能施加一种种子速率。要实施可变种距粮食播种,播种机必须通过断开排种驱动器并用允许在线改变播种率的电机或齿轮箱来进行调整。可变种距粮食播种器的功能使用可以提前播种日期和使用可变种距粮食播种提高播种率,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简介:摘要:可变种距粮食播种器制造商提供的播种图表为获得所需播种率提供了良好的依据,但它们可能不是很准确。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影响播种率的变量包括作物品种(有时是种子批次)之间种子大小和形状的差异、种子包衣或种子处理以及种子密度。由于这些原因,生产商需要知道如何校准钻头。本文提供了校准钻头的简单步骤。此外,通过维护多年来使用的种子和播种面积的记录来检查实际播种率是有用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骨科采用全后足关节镜技术治疗的15例(16足)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14.3岁(11~17岁);单纯左侧9例,单纯右侧5例,双侧1例;10例患者既往有踝关节扭伤史。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评定手术效果,同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9.9个月(1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由术前的6(6, 7)分降低至1(1, 3)分,AOFAS踝-后足评分由术前的(54.1±10.4)分提高至(90.0±16.6)分,SF-36评分由术前的(55.5±12.7)分提高至(88.7±6.5)分,以上项目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桥复发、关节退变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青少年疼痛性跟距骨桥,全后足关节镜下跟距骨桥切除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切除精准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创伤是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饮酒、风湿性疾病等亦可引起距骨坏死。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引起的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骨髓刺激、距骨骨软骨移植均可获良好疗效[1]。而对于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选择踝关节融合或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这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2],但踝关节融合会使患者丧失踝关节功能,而TAR需要大量截骨,对于胫骨远端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术式破坏了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二期翻修时大量的骨缺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年轻的距骨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退变较轻,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距骨穹隆部大面积坏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学仿生学快速发展[3, 4, 5],在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仿生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足踝外科自主设计研发了三维打印的距骨表面假体,并成功应用于2例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现将研发设计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产品运用于高端家具各类型滑轨,为保证客户体验,要求家具滑动部位抽拉时顺畅无卡顿,同时由于目前高端家具市场普遍采用阻尼式滑轨结构,更是对滑轨用钢的表面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表面粗糙度0.4微米以下,滑轨钢求为光面交付,在酸轧末机架使用轧辊为光面辊,厚度公差要求在-0.03~0mm。不允许有任何擦划伤等有手感缺陷。从而对生产用辊提出了低粗糙度、高表面质量的极高要求。我厂现有树脂砂轮为实现磨削轧辊低粗糙度在高速运转、低磨削压力的情况下零星脱粒砂轮极易进入砂轮与轧辊接触区产生短划伤,影响滑轨钢生产质量。
简介:摘要: 中速磨煤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因为磨煤机本体剧烈振动而导致磨煤机停运,甚至会造成磨煤机磨辊脱落、减速机损坏等事故,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及经济性,通过对中速磨煤机的特点及运行方式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消除或减少磨煤机振动对设备的不利影响,提高设备的安全运行稳定性。
简介:摘要:集装船的大型化对码头岸桥(以下简称桥吊)的作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桥吊前伸距的长度成为约束桥吊作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将我司双小车桥吊项目前伸距延长了1.2m,解决了桥吊最外侧吊箱难的问题。
简介: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电测量设备线夹安装孔距工具,主要应用于带电作业装置技术领域,含第一电推杆(101)、第二电推杆(109),所述第二电推杆(109)前端连接操作杆连接套(105),所述第二电推杆(109)侧面连接光栅尺(106),所述第二电推杆(109)两端外壁连接光栅尺0刻度块(104),所述第二电推杆(109)通过连接块(108)连接第一电推杆(101),所述第一电推杆(101)与第二电推杆(109)交错,保持垂直,所述第一电推杆(101)连接激光测距仪(110),所述激光测距仪(110)沿着测距尺滑轨(102)左右平移,所述测距尺滑轨(102)左侧通过支架连接测距尺(107),所述光栅尺(106)测量线夹安装孔纵向距离,所述激光测距仪(110)测量线夹安装孔横向距离。应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带电测量设备线夹安装孔距工具,使用方便,测量速度快,进度高,降低停电延期次数以及重复停电次数,减少停电时户数,提高作业人员更换线夹工作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精准置钉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按"四分法"把跟骨前部外侧壁分为前上区(S1)、前下区(S2)、后上区(S3)和后下区(S4),用于标定进钉点;"三段法"把载距突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用以标定置钉靶点。标本做CT扫描和Mimics建模,在3D虚拟模型上从跟骨前部外侧壁每个区分别向载距突组配1枚螺钉,其中S1和S2靶点是载距突内侧前段与中段交点P1,S3和S4靶点是中段与后段交点P2,观察螺钉是否位于骨性通道内。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收治的72例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不同的载距突置钉法把患者分为解剖分区组和3D打印组。解剖分区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24~60岁,基于解剖分区法置钉。3D打印组40例,男31例,女9例;年龄25~58岁,采用3D打印辅助置钉。比较解剖分区组置钉参数与实际值的差异,比较两组间置钉总数、平均置钉数、螺钉分布和置钉准确率。结果在标本上从S1和S2向P1、S3和S4向P2虚拟置钉,螺钉均在骨性通道内,未见穿破跗骨窦。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性。解剖分区组载距突置钉总数52枚,(1.63±0.48)枚/例,其中20例置钉2枚,置钉准确率为92.3%(48/52)。解剖分区组的各个置钉参数和实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载距突置钉总数63枚,(1.58±0.49)枚/例,其中23例置钉2枚,准确置钉率为93.7%(59/63),以上指标与解剖分区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跟骨前部外侧壁和载距突解剖分区的载距突置钉技术应用于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治疗,可以收到与3D打印辅助置钉相近的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距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患者23例23足,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8~56(29.4±10.2)岁;改良Hawkins分型Ⅱ型17例、Ⅲ型6例,左侧10例、右侧13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9(4.1±2.6)d。所有患者在全踝关节镜下行骨折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患者骨折复位、内固定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距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随访期间观察患者踝关节活动度、足部外观满意度、行走步态;对比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并采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评价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00(73.21±18.32)min、术中出血量5~10(7.10±1.31)mL、住院时间6~14(8.41±2.03)d,所有患者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出现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等并发症。本组2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15.71±4.63)个月。术后X线显示所有患者距骨得到解剖复位,未发现距骨骨不连、畸形愈合、缺血性坏死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骨折均于术后10~14(11.63±2.10)周愈合。末次随访时,除1例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背伸约5°、跖屈约30°),其余患者踝关节活动良好、外观满意、行走步态无异常、切口局部皮肤无感觉过敏及瘢痕触痛。末次随访时,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为0~2(0.65±0.71)分、低于术前的3~9(6.08±1.47)分,AOFAS评分为88~99(94.34±2.53)分、高于术前的59~81(71.30±6.7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16.72,P值均<0.05)。依据AOFAS评分,本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优20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全踝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固定术治疗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效果较好,具有直视下精准复位、创伤小、对血供破坏小等优点,且避免了传统手术切口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磨辊是磨粉机的重要部件,对面粉品质影响及设备性能起决定性作用。齿辊表面技术特性直接影响磨粉机的研磨效果、物料分级、流量平衡及生产操作指标。齿辊在研磨物料过程中伴随着辊面磨损,使齿辊表面几何特性产生变化,对能耗、研磨效果和齿辊寿命等相关参数产生影响。张继英[2]对磨粉机换辊前后小麦粉出粉率、粗细度、粉质指标及拉伸指标进行研究,得出磨粉机换辊后的小麦出粉率提高24.7%;且粉粒50mm位置的力学特性均值降低,对影响面粉品质较大。对磨辊磨损过程的电流研究得到电耗与磨辊磨损呈正相关,磨辊使用3个月后电流增加12A。齿辊磨损严重需进行重新拉丝或换辊,换辊或拉丝过早会影响磨辊寿命、不必要的停机和磨辊拉丝带来资本投入。换辊或拉丝过晚,不仅加快磨辊磨损速度,也影响物料产量、面粉品质及增加能耗等,故准确判断齿辊磨损状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