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基因筛查是实现疾病群体预防、早诊断、早干预的重要举措。遗传耳聋基因筛查在我国开展已有10余年,在预防耳聋出生缺陷、减少听力言语残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遗传耳聋研究的深入、筛查技术的发展、筛查工具的更新、实验室条件的完善及政府政策的支持,形成了更多具有遗传咨询资质的医师队伍,开展遗传耳聋基因筛查的地区逐渐增多。目前已覆盖中国大部分省份的主要城市,受检人群从最初的耳聋患者或耳聋高危家庭成员转变为覆盖新生儿、婚前、孕前、产前的大规模人群筛查,并且技术方法逐步多样化。本文围绕耳聋基因筛查原则、流程、技术方法、报告解读、遗传咨询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提供指导意见,规范中国的耳聋基因筛查及筛查后的工作流程,使耳聋基因筛查更有效地服务于耳聋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

  • 标签: 基因筛查 遗传咨询
  • 简介:摘要遗传因素是非综合征聋常见的致病原因。随着分子检测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越来越多地影响着耳聋的临床实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有助于耳聋的早期发现,耳聋基因筛查和诊断的普及有助于明确其病因,临床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则有助于耳聋的早期干预。至今发现的非综合征聋的致病基因有110个,鉴定其致病基因在临床上仍存在很多挑战。临床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的开展,对耳聋基因检测和数据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指南阐述了非综合征耳聋的人群发病率、致病基因谱、遗传方式、疾病发展过程、临床表现、基因-表型对应关系、基因诊断、治疗和干预,以及耳聋预防和再发风险评估等关键问题,为遗传咨询师、临床耳科医师及基因检测专业人员提供指导。

  • 标签: 耳聋 非综合征型听力损失 遗传咨询 实践指南
  • 简介:脑卒中可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前者大多是因为大脑动脉狭窄阻塞、血栓形成导致大脑局部缺血。后者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动脉瘤。动脉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而是动脉壁局部变得薄弱、扩张,甚至可破裂引起出血。有研究指出,如果动脉瘤直径大于7mm,那么动脉瘤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就增大了。动脉瘤破裂出血还有其他诱发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动脉瘤 遗传早现现象 动脉瘤破裂出血 遗传性 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目的针对一个中国的遗传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分析其听力表型特点,并探讨其遗传学特征。方法对一个国人遗传中频听力下降家系的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及临床遗传学特征的分析。对先证者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并绘制系谱图。对调查的家系成员进行病史、体检、纯音测听及声导抗检查,对先证者还进行了听脑干反应检查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检查。结果该家系共有3代21人,10人为耳聋患者。耳聋在家系中代代相传,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听力表型为一种迟发型的、渐进的、以中间频率下降为主的听力损失。家系1-3各代发病平均年龄分别为30、22、16.7岁,有逐代提前的趋势。听力损失随着年龄增长由中频逐渐累及全频,听力曲线由覆盆变为平坦。结论此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非综合征中频听力下降家系,后续研究将针对此家系进行进一步的候选基因突变筛查、连锁分析及定位克隆研究,以便寻找到相应的耳聋相关基因。

  • 标签: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遗传性聋 遗传异质性 表型 家系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个远端遗传运动神经病V家系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筛查其致病基因。方法收集1个2017年7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遗传周围神经病家系,完善体格检查、电生理检测,应用高通量靶向测序筛查其致病基因,并在家系内和正常人群中筛查候选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4例患者。先证者男性,25岁,主要表现为缓慢进展的四肢远端肌肉萎缩、无力,上肢远端较早受累且上肢受累严重,不伴有明显感觉异常。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改变,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伴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感觉神经未见异常。先证者外公、舅舅和表弟有类似临床表现和肌电图表现。靶向测序发现先证者存在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其母亲及患病舅舅和表弟存在此突变,家系内其他正常人及300名正常对照者均不携带此变异。该突变为新发突变,在dbSNP、ExAC和 1000G数据库中均未有报道。结论首次在远端遗传运动神经病V家系中发现GARS基因c.880G>A(p.G294R)突变,扩大了GARS基因突变致病谱。

  • 标签: 遗传性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 GARS基因 基因突变 腓骨肌萎缩症
  • 简介:目的研究孪生子患单纯遗传痉挛截瘫(HSP)的临床特征与卵鉴定。方法对一对患单纯HSP孪生兄弟的临床特点和症状进行分析并跟踪随访,同时作孪生子卵鉴定。结果(1)孪生子均缓慢起病,步态不稳,下肢笨拙,上下楼困难,逐渐发展为双下肢痉挛不完全截瘫;(2)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Ⅳ级,腱反射亢进,髌、踝阵挛阳性,Babinski征阳性,屈性病理反射阳性;(3)16个STR位点的等位基因均相同,提示为同卵双生。结论孪生子同患单纯HSP的临床特点与一般HSP无异,作16个STR位点的PCR可快速、准确地鉴定孪生子的卵

  • 标签: 孪生子 卵型鉴定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 简介:<正>关于智力差异的原因,经过长期争论,现在已有渐趋一致的看法。多数学者认为,一切差异都是在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支配下,经由成熟与学习交互作用形成的。学者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比较多的是从亲子间与同胞间血缘关系的远近同智力

  • 标签: 智力差异 遗传性 性指数 血缘关系 环境 智力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遗传耳聋基因检测是降低听觉障碍的有效手段,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分析遗传耳聋基因筛查的人群遗传特点。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对271例年龄在4个月至44岁的幼儿、育龄夫妇、孕妇、体检者、听障者、有听力障碍家族史者,采用生物芯片技术,对4个基因(GJB2、SLC26A4、GJB3、MT-RNR1)15个突变位点进行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基因芯片由博奥生物提供。结果271例受检者中,检出耳聋基因突变31例,异常检出率为11.44%。其中,杂合突变携带者28例(GJB2 c.235 del C杂合突变携带者9例,GJB2 c.299 del AT杂合突变携带者3例;SLC26A4 c.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者9例,SLC26A4 c.1174 A>T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 c.2027 T>A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SLC26A4 c.2168 A>G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GJB3 c.538 C>T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双杂合突变携带者2例(GJB2 c.235 del C纯合突变SLC26A4 c.2168 A>G杂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SLC26A4 c.IVS7-2 A>G杂合突变携带者1例)。结论遗传耳聋基因检测可及时检出携带者和患者,有利于早确诊和早干预。对突变基因携带者的配偶进行检查,再次妊娠需做产前诊断,可有效降低因聋致哑及减少听障患儿的发生率。

  • 标签: 遗传性耳聋基因 携带者 检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肥胖是日益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40%~70%的肥胖由遗传因素决定。本文重点介绍儿童遗传肥胖的分类、疾病特点、诊断及治疗进展。防控儿童遗传肥胖,需要早期发现肥胖个体,早期筛查肥胖病因,同时建议临床医生综合多学科意见制定个性化的对症治疗和干预措施,才能改善遗传肥胖儿童的健康状况。

  • 标签: 儿童肥胖 遗传背景 诊断 药物治疗 手术
  • 简介:遗传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疾病。近几十年来,尽管该疾病的分子发病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异常表达的基因,然而,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诊断也较为困难。本文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实践经验,对遗传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的特点作一综述,以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诊断。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诊断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讨遗传朊蛋白病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8年6月我院收治1例遗传朊蛋白病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鼻饲、口腔、呼吸道、留置导尿、膀胱冲洗和会阴护理,做好精神症状的护理,预防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压力损伤的发生,并予康复护理。结果 患者住院238天未发生压力损伤和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康复护理有积极反应。结论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防治措施,主要为对症处理,故加强护理,特别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尤为重要。不仅可减少由于疾病带来的伤害,且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命。

  • 标签: 遗传性朊蛋白病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遗传肠癌门诊开展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就诊、接受遗传筛查和遗传咨询患者的信息,分析家族史采集、随访管理对于遗传门诊的作用。结果通过强化家族史问诊,使肿瘤家族史的发现率提高了13.6%。认真对胚系检测确诊的156个遗传肠癌家系进行随访管理,共检出并处理早期肠癌5例,腺瘤息肉12例。结论开展遗传门诊有助于规范管理遗传高危人群,需重视家族史采集和随访管理在其中的作用。

  • 标签: 遗传性肠癌 遗传门诊 家族史
  • 简介:耳聋发病率高,遗传因素是导致耳聋发生的最重要的病因。遗传聋临床表型多样,包括综合征聋和非综合征聋。遗传聋是经典的单基因遗传病,其遗传方式包括孟德尔遗传中的常染色体显性、隐性、连锁遗传,也包括线粒体母系遗传和表观遗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遗传聋的基因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目前已发现118个耳聋相关基因,为遗传聋的基因诊断提供了可能。遗传聋的基因诊断能够明确病因、预测迟发性聋、有效预防遗传聋的发生,提供遗传咨询以及将遗传聋分和分类,指导临床耳聋管理、药物治疗或听觉干预。新一代测序技术与遗传聋的基因研究结果结合,使临床广泛开展遗传聋的基因诊断成为可能。随着医疗大数据和云处理时代的到来,相信不久的将来,遗传聋基因诊断一定会在临床广泛应用并成为疾病诊断的必备依据。

  • 标签: 遗传性聋 基因诊断 基因型 表型
  • 简介:随着遗传学的发展,大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耳聋的分子发病机制逐渐明确。先天性耳聋一半以上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聋较为常见,多表现为重度或极重度语前聋。人工耳蜗植入是治疗和康复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聋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已开展人工耳蜗植人手术约4万例。本文将介绍部分重度和极重度感旨神经聋患者的耳聋分子发病机制,明确其遗传学病因,总结不同遗传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为通过聋病綦凼诊断结果初步预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效果奠定基础。

  • 标签: 耳聋 基因突变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个遗传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DGI)Ⅱ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特点,明确其致病原因,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采集外周血样,提取全基因组DNA,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潜在的致病变异位点。结果该家系患病成员表现为患牙呈琥珀色半透明状、球状牙冠、牙颈短缩、牙齿磨耗、髓腔及根管闭锁,与DGI-Ⅱ相符,其牙本质涎磷蛋白(dentin sialophosphoprotein,DSPP)基因第5外显子均存在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未见文献报道和数据库收录,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级为疑似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结论DSPP基因第5外显子c.2837delA(p.Asp946Valfs*368)杂合移码变异可能是该家系的致病原因。上述发现丰富了DSPP基因的变异谱,为该家系的分子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牙本质发育不全 牙本质涎磷蛋白基因 移码变异 全外显子组测序
  • 简介:摘要遗传痉挛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HSP)是一种具有高度临床和遗传异质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等。目前认为,HSP的病理机制为双侧皮质脊髓束轴突变性。迄今为止,已报道有80多种致病基因和HSP发病相关,其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痉挛截瘫4(spastic paraplegia type 4,SPG4)最常见。基因检测对疾病确诊和分至关重要。HSP发病率低,虽不是一种短期致死性疾病,但随着病程的进展,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迄今尚无有效的根治方法。该文从小分子化合物、基因治疗、康复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几个方面就HSP治疗方法做出阐述。

  • 标签: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治疗
  • 简介:摘要遗传血管水肿是一种少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以反复性自限性组织水肿为特点。2010年以来,HAE的治疗和管理发生了重大转变,本文对这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C1酯酶抑制剂 治疗 预防 管理
  • 简介:摘要遗传弥漫胃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胃弥漫印戒细胞癌和乳腺小叶癌为特征。该综合征的遗传基础是编码E-钙黏蛋白的钙黏蛋白1(CDH1)基因的胚系突变。该患者为年轻女性,胃体后壁、胃体前壁见印戒细胞癌,外周血行基因二代测序检测显示CDH1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杂合突变,经多学科协作讨论后,行全胃切除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同时指导肿瘤监测和一级亲属的基因检测。

  • 标签: 遗传性弥漫型胃癌 癌,印戒细胞 CDH1基因 突变
  • 简介:摘要遗传酪氨酸血症Ⅰ(HT-1)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延胡索酰乙酰乙酸水解酶缺陷,引起体内酪氨酸分解代谢受阻,毒性代谢物蓄积,从而导致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及神经危象,且有较高的肝细胞癌风险。本病多见于2岁内婴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琥珀酰丙酮检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尼替西农联合低酪氨酸饮食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对于肝功能严重衰竭且尼替西农治疗无效或疑有肝细胞癌患者,推荐肝移植。酶替代疗法及基因治疗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冠心病的年轻化趋势愈发显著。许多不同种类的遗传疾病能够引起早发冠心病及其他临床表现与之相似的冠状动脉疾病,包括遗传脂质代谢紊乱、血管壁结构及功能障碍、血液高凝状态及加速衰老等。本文汇总已知能引起早发冠状动脉疾病的21种遗传疾病的临床特点、遗传机制、心血管风险的研究证据以及治疗的特殊。这些遗传疾病中相当一部分属于罕见病,在临床中需要与一般的早发冠心病鉴别,促进精准的个体化诊疗。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遗传学 罕见病 精准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