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治疗对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以来收治的对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ICU模式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L-WRN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cm肠段,纵向剖开,EDTA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L-WRN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FBS的L-WRN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FBS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L-WRN条件培养基(含10%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简介:目的:探讨麻醉与脑电意识监测系统监测不同深度麻醉对老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24例行全身麻醉腹腔镜肠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深度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为常规麻醉深度1级(D1),对照组为常规麻醉深度2级(D2),比较两组患者于不同麻醉深度下麻醉诱导前(t0),器官插管前(t1)、插管后(t2),气腹前(t3)、气腹后(t4),手术结束(t5)及拔管(t6)等各时期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对比两组患者相应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对照组t2、t4~t6时间点时心率明显增快,与观察组比较有差异(t=4.132,t=4.345,t=4.253,t=5.326;P〈0.05);对照组MAP指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组间比较有差异(t=5.433,t=4.985,t=5.032,t=5.163;P〈0.05);观察组POCD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x2=5.323,P〈0.05)。结论:老年腹腔镜肠癌根治术中将患者延髓孤束核(NTS)维持在常规麻醉深度2级(D_2)水平可有效减少患者POCD发生情况,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的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治疗对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以来收治的对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ICU模式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后2组患者并发症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146例行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者年龄,将46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100例接受年龄〈60岁供者供肝的肝移植受者设为供者年龄〈60岁组。观察指标包括:(1)术后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PNF)和移植肝功能恢复不良(IPF)的发生情况。(2)术后1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3)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出血再手术、急性排斥反应、肝动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胆道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细菌性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和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4)肝移植受者术后生存率。采用门诊定期复查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结果(1)术后PNF和IPF的发生情况: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2例发生PNF,供者年龄〈60岁组中1例发生PNF,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5);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中8例发生IPF,供者年龄〈60岁组6例发生IPF,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6,P〈0.05)。(2)术后1个月内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周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251±45)U/L,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者ALT水平为(56±38)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80,P〈0.05)。术后14d内,供者年龄≥60岁组肝移植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监测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6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进行探究,将病人在诊断过程中的满意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观察病人在接受诊断后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对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后,患者的满意程度比较高,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60例患者的观察,可以看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监测的精确性高,患者的满意程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尼勒克县医院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297例,分为2组早发组145例;晚发组152例;对比二者的一般情况及孕妇器官受累。按照单器官、两器官及多器官损害的情况对比分析。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有家族史者高于晚发组(P<0.05);终止妊娠孕周早于晚发组(P<0.05);在期待治疗时间上,早发组与晚发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单器官受累为主。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肾脏(27.99%)损害高于晚发型,晚发型患者心衰及脑病的发病率高于早发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痫前期孕妇的器官损害是有差异的,有必要进一步对子痫前期的分类及特点进行探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过程中,总结临床护理体会,并评价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78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治疗后,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4%(38/39),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6.9%(30/39),差异显著(P<0.01)。经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试验组患者的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应广泛推广。
简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养殖场取患病虹鳟Oncorhynchusmykiss组织样本,进行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nfectioushematopoieticnecrosisvirus,IHNV)分离鉴定、电镜观察、回归感染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患病虹鳟组织样本能够感染鲤Cyprinuscarpio上皮细胞(carpepithelialcell,EPC)产生典型细胞病变(cytopathiceffect,CPE),收集病毒悬液命名为XJ-13。滴度测定实验表明:该病毒为10-(6.15)TCID_(50)/mL。回归感染实验表明:该分离株在浓度为10-5PFU/尾的剂量使体质量5g的虹鳟死亡率达87.5%。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患病虹鳟组织悬液感染的EPC细胞内存在大量的子弹状病毒粒子,PCR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为IHNV。XJ-13的糖蛋白氨基酸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株与我国IHNV-Sn1203株具有最高的同源性(99%),与美国参考株WRAC的同源性为94.6%。结果表明:IHNVXJ-13是造成该养殖场虹鳟大量死亡的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