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蛋白质工程技术是当下生物技术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前提下,运用生物学知识进行的一种特异性改造,进而得到具有新的特性的蛋白质。蛋白质工程技术一般是对已经存在的或人们已经发现的其他蛋白质进行模式分析或采取分子进化等手段,简要对生物药物研发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进行分析。
简介:摘要:纳米生物技术已经成为蛋白质免疫分析领域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纳米生物技术的特殊结构在蛋白质免疫分析中的研究进展,包括纳米颗粒、纳米棒、纳米孔、纳米线等结构的应用。这些结构在蛋白质免疫分析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可以用于检测生物标志物、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表达水平等方面,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110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规律治疗6个月,统计DN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期间PEW的发生状况,并设计一般人口资料表,分析DN血液透析患者PEW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治疗期间,110例DN患者中57例发生PEW,发生率为51.82%;发生组血压、贫血、服用维生素、水分比、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未发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压过高、贫血、未服用维生素、水分比高、血清CRP水平高是DN血液透析患者PEW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DN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风险较高,其中血压过高、贫血、未服用维生素、水分比高、血清CRP水平高可能是导致DN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同眼压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AACG)患者房水蛋白的差异性表达,寻找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机制,为青光眼性视神经保护的可能作用靶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通过简单随机抽样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入院治疗的PAACG患者共88例(88眼)。根据PAACG患者的眼压将88个选定的样本分为2组:A组36个样本,眼压≥50 mmHg(1 mmHg=0.133 kPa);B组52个样本,眼压≤21 mmHg。以上样本被分为2个队列:发现队列(A组26个样本;B组37个样本)和验证队列(A组10个样本;B组15个样本)。分别通过数据独立采集(DIA)方法和平行反应监测(PRM)方法分析房水蛋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蛋白表达差异。结果:本研究从发现队列的A、B组中63个房水样本中共检测出636个蛋白,去除默认蛋白后得到506个蛋白用于后续分析,其中51个蛋白在发现队列A、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这51个差异蛋白中,A组存在17个蛋白表达上调,B组存在34个蛋白表达上调。抽取上述51个差异蛋白中APOA2、TIMP1、LRP2和VASN进行PRM验证,结果显示这4个差异蛋白在发现队列及验证队列中保持一致。结论:PAACG患者房水中差异蛋白的表达与炎症反应以及小梁网细胞外基质重塑、神经损伤相关,可能是导致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以及视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血液透析(HD)治疗对维持性HD(MHD)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PEW)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贵州省23家血液透析中心规律透析并完成PEW评估的成年MHD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人体物理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三日饮食日记及HP治疗资料。根据是否接受HP、HP治疗频率及灌流器容量类型进行分组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P治疗对MHD患者PEW发生风险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4 623例MHD患者,男2 789例,女1 834例,年龄(53.7±15.9)岁,透析龄64.3(44.3,92.3)个月。3 429例(74.2%)MHD患者进行HD+HP治疗,1 194例(25.8%)未进行HP治疗。根据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ISRNM)2008诊断标准评估PEW发生率为26.0%(1 204/4 6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8,95%CI:1.55~3.95,P<0.001)、糖尿病(OR=1.75,95%CI:1.08~2.83,P=0.024)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OR=1.02,95%CI:1.01~1.03,P=0.003)是发生PEW的危险因素,接受HD+HP治疗(OR=0.51,95%CI:0.31~0.87,P=0.012)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OR=0.62,95%CI:0.48~0.80,P<0.001)是其保护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次/月(HR=0.40,95%CI:0.17~0.95,P=0.037)、3次/月(HR=0.44,95%CI:0.23~0.85,P=0.014)和4次/月(HR=0.54,95%CI:0.34~0.85,P=0.008)HP治疗频率,以及HA130(HR=0.57,95%CI:0.36~0.89,P=0.014)和HA230(HR=0.30,95%CI:0.15~0.63,P=0.001)灌流器类型对MHD患者PEW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随访33(24,48)个月,全因死亡率为11.3%(521/4 623)。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P治疗频率4次/月组(χ2=36.78,P<0.001)和HA230灌流器组(χ2=9.46 P=0.002)MHD患者生存率最高。结论接受HP联合HD治疗是MHD患者发生PEW的保护因素,HP治疗频率2~4次/月及灌流器HA130、HA230联合HD可降低MHD患者PEW和全因死亡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和足月儿母乳来源外泌体(breast milk extracellular vesicles,BM-EV)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方法收集2019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出生的早产儿和足月儿母乳各3例,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初步鉴定外泌体特征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定量分析,筛选出早产儿BM-EV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质(差异倍数≥1.5且P<0.05),并进行GO和KEGG功能预测及相关信号通路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以Pearson相关分析描述样品间蛋白质定量值的相关性。使用t检验比较2组样本间蛋白质丰度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多重校正。应用超几何分布检验,筛选出差异蛋白质中显著富集的GO和KEGG通路条目。结果(1)早产和足月组初产母亲分别为3例和1例。足月儿和早产儿BM-EV存在标记性蛋白分子分化簇9、分化簇81和热休克蛋白70。(2)6个样本组间可比性较好,组内重复性较高,样品间蛋白定量值的相关性最高达0.99。早产和足月儿样本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21%和19.72%,且早产样本的变异系数比较集中。(3)鉴定得到945种蛋白质。早产与足月儿BM-EV之间存在156种差异蛋白质,其中在早产儿BM-EV中有83种上调。早产儿BM-EV中丰度值前3位的蛋白质分别为补体C4a、脂肪酸合成酶和硬化蛋白结构域蛋白-1。(4)GO功能预测中富集度最高的生物过程或细胞成分主要集中在血红蛋白和糖原的合成,参与免疫突触的构成,Fc γ受体信号通路介导的吞噬作用等。KEGG信号通路相关性最高的通路为核糖体相关通路、补体和凝血级联、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形成和Fc γ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等。结论早产儿BM-EV中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质可能通过参与调节早产儿的免疫、胃肠道功能和能量代谢过程,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对减少腹透液蛋白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92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行CAPD治疗及ESRD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氯沙坦钾药物以及贝前列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24 h腹透液蛋白总量、血清白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治疗前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24 h腹透液蛋白量、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下降,血清白蛋白量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贝前列素钠治疗能减少腹透液蛋白质的丢失,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腹膜功能,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奶粉中的蛋白质检测进行对比分析,为实验室更快捷,准确开展测定提供进一步的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GB5009.5-2016第一法凯氏定氮法和第三法杜马斯燃烧法对高、中、低三种不同蛋白质含量奶粉质控样品进行测定对比其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 杜马斯燃烧法结果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为:凯氏定氮法准确度精密度回收率为 结论 相较于凯氏定氮法,杜马斯燃烧法具有快速,高效,绿色,因而在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上具有推广意义。
简介:[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率持续上升。为了更好地预测和管理该疾病的风险,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生物标志物和预测模型。蛋白质组学和脂质组学作为两个重要的组学领域,近年来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预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疾病的分子机制,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性和个体化管理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组学和脂质组学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中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标志物的发现、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同时探讨了相关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共56例患有新生儿高胆红血症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其中一组接受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采用t检验和χ²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益生菌联合蓝光照射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9.3%,显著高于传统治疗组的64.3%(χ²=4.1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