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报道1例以阻塞性脑积水为首发表现的硬脑膜动静(DAVF).方法一男性52岁病人因行走不稳、尿失禁入院,CT和MR发现阻塞性脑积水,天幕附近存在异常血管影.脑血管造影诊断为天幕区DAVF,脑积水由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所致.病人接受了血管内栓塞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结果大部分闭塞了DAVF,脑积水症状消失.结论DAVF扩张的引流静脉压迫中脑导水管导致阻塞性脑积水极其罕见,这是文献中第2例有详细报道的此类病例;采用血管内方法闭塞病灶并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是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硬脑膜动静脉瘘 天幕区 阻塞性脑积水 脑血管造影 影像学表现
  • 简介:动静(AVF)是指穿刺针同时穿透动脉和静脉并使两者之间产生一个通道,动脉流出的血液进入临近静脉。AVF多在数天内出现并有不断增大和破裂的危险,经直接用手压迫或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治疗,多数AVF可自行闭合,对上述处理无效者应及时行外科手术修补。近年来,血管径路并发症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动静的发生率很低仅为0.15%~0.87%。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股动脉,AVF常见的血管是股动脉、股静脉及其分支,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2004年12月,我科收治1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动静患者,经救治患者痊愈出院,现将其治疗及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静脉瘘 术后并发 护理 救治 血管径路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静分流(AVS)的DSA、CT表现与介入治疗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20例肝脏肿瘤患者的DSA、CT图像,发现肝动脉-门静脉分流(APS)35例,肝动脉-肝静脉分流(AHVS)2例.介入治疗模式: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TAI).介入治疗方式:钢圈+明胶海绵+化疗,明胶海绵+化疗,单纯化疗.结果APS的DSA表现为门脉主干及相应大分支清楚显示18例,门脉较小分支显示9例,较细分支显示8例;AHVS的DSA动脉期为:肝静脉显示一条或多条,表现为由细到粗,边缘清楚.APS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为门静脉提前显示,而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还未显示;或一过性肝脏密度差异.当存在AHVS时,动脉期在膈顶下层面可见肝静脉显示.介入治疗:TACE38例次,TAI5例次.35例APS中,高流量11例,低流量24例;钢圈+明胶海绵+化疗5例次,明胶海绵+化疗33例次,单纯化疗5例次.结论DSA和CT检查相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肝脏肿瘤有无合并动静分流;DSA可以确定分流的性质、流量的大小及部位,对介入治疗有指导作用.

  • 标签: 相关性 肝肿瘤 动静脉分流 栓塞 治疗性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正>我们对38例儿童颅动静畸形患者施行了伽玛刀放射手术。有19例患者的临床过程和治疗效果均进行了血管造影观察。患者平均年龄11.2岁,共21例男孩,17例女孩。他们的最初症状有:颅内出血32例,发作4例,头痛2例。在放射手术之前,有10例患者进行了开颅手术;8例脑室引流;4例脑室腹腔分流;3例经过导管内栓塞治疗。有8例患者AVM发生在顶叶,7例发生在丘脑,5例发生在枕叶,4例发生在颞叶,4例发生在基底节,3例发生在胼胝体,还有8例发生在别的部位。病灶的平均直径为18.9mm,按照Spetzler的

  • 标签: 伽玛刀放射外科 颅内动静脉畸形 儿童 伽玛刀放射手术 血管造影 脑室腹腔分流
  • 简介:目的通过对脑动静畸形(cAVM)微观形态学的系统研究,进一步了解cAVM出血发生机制,探讨其相关临床症状发生的结构学基础.方法应用HE及Masson特殊形态学染色,透射电镜观察及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观察15例cAVM的病理组织学及微观形态学改变.结果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畸形血管管腔大小不一,管壁厚薄不均,畸形血管壁欠完整,管壁各层排列紊乱,胶原纤维断裂,平滑肌纤维不完整.透射电镜扫描显示栓塞的cAVM血管中,内皮细胞断裂,内膜下层部分缺如;在栓塞与未栓塞的病巢血管壁均显示胶原蛋白束紊乱排列,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欠完整,cAVM存在反复出血表现.AFM扫描结果显示畸形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欠完整,内皮细胞之间紧密连接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存在间断的"弹坑样"凹陷和"火山口样"改变.结论外科切除的cAVM微观组织形态学异常,存在反复出血表现,内皮细胞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破坏与血管壁各层结构排列紊乱可能是cAVM出血的原因,慢性反复出血后局部脑组织中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可能是导致癫痫发生的主要原因.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镜检查 电子 透射 显微镜检查 原子力 MASSON 三色特殊染色
  • 简介:目的:分析脊髓动静性血管病变的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脊髓动静性血管病变患者的资料.结果:66例脊髓动静性血管病变中,脊髓动静畸形36例,硬脊膜动静21例,髓周动静9例.经磁共振成像检查后仍有44例次发生过误诊或诊断混淆,其中曾被误诊过的疾病主要有椎管内肿瘤19例,脊髓积水症6例,椎间盘突出5例,急性脊髓炎5例,另有4例硬脊膜动静和3例髓周动静被误诊为脊髓动静畸形.结论:诊断脊髓动静性血管病变时,需注意与上述疾病鉴别;行磁共振成像检查,发现血管流空影和作脊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 标签: 脊髓动静脉畸形 硬脊膜动静脉瘘 髓周动静脉瘘 误诊 脊髓髓内肿瘤 脊髓积水症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动静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7例脑动静畸形患者采用X刀治疗,动静畸形团大小为5~40mm.87例中单独接受X刀治疗55例,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32例.治疗周边剂量17~30Gy,平均22.6Gv,等剂量曲线70%~90%.随访时间6~96个月,平均53.4个月.结果单独接受X刀治疗的脑动静畸形患者,41例完全闭塞,9例部分闭塞,5例无变化;联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26例完全闭塞,3例部分闭塞,3例无变化.两组患者完全闭塞67例(77.01%),癫痫完全缓解7例(26.17%),头痛、头昏症状缓解18例(38.30%),再出血2例,症状性放射性脑水肿6例.经治疗后,完全缓解2例,遗留神经功能障碍4例.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是脑动静畸形的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 标签: X刀 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目的研究APA介入显影栓塞剂对脑动静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用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法制成单纯栓塞剂,包埋金属粉制成在X线下显影栓塞剂.将2种栓塞剂分别在X线下观察体外显影效果,注入兔股动脉观察体内显影效果,并对2例脑血管畸形患者进行初步临床试验.结果与单纯栓塞剂相比,显影栓塞剂在X线下显影效果良好,将显影栓塞剂注入家兔股动脉后在X线下显影效果良好,临床试验表明不但显影效果良好,而且栓塞效果可靠.结论APA介入显影栓塞剂治疗脑动静畸形有较好疗效.

  • 标签: 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 放射介入显影栓塞剂 脑动静脉畸形 治疗
  • 简介:末节断指再植中远端动、静脉缺损时常遇到,以往多放弃再植,或再植后成活率较低,我院采用动静转流方法处理远端动、静脉缺损的末节断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成活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静脉转流 末节断指再植 缺损 处理
  • 简介:目的为手外科提供手部动、静脉伴行关系的规律性。方法10例新鲜前臂材料,血管分别灌注过氯乙烯乙酸乙酯或乳胶填充剂,制成动、静脉分色腐蚀铸型标本和解剖剥制标本,观察手部动、静脉伴行关系。结果手部浅、深血管弓,掌心血管,指掌侧总血管呈紧密伴行关系。手掌侧和背侧部浅血管以及手指的掌侧和背侧部血管,无伴行关系或伴行不紧密。结论手部动静血管配布规律是,浅层血管呈网络型分布,动静无伴行关系,越接近深部,动静伴行关系越紧密。指部血管伴行关系都不紧密或没有伴行关系。

  • 标签: 静脉血管 手部 血管 关系 临床意义 指部
  • 简介:  一、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01年9月-2003年11月70例下肢动静阻塞性疾病患者的70条肢体为研究对象.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alsclerosisobstruction,ASO)7例,左下肢4例,右下肢3例;年龄50~74岁,中位年龄68岁,髂、股、腘动脉均闭塞变细,缺血症状均为临床Ⅱ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患者63例63条肢体,髂股静脉血栓58条肢体,腘静脉血栓5条肢体;左下肢52例,右下肢11例;急性39例,慢性24例;年龄28~60岁,中位年龄51岁;血栓形成时间为3d~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肢体肿胀、疼痛、麻木等症状.……

  • 标签: 下肢动静脉 动静脉阻塞性 多普勒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NBCA栓塞治疗脑动静畸形(AVM)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469例施行NBCA栓塞治疗的脑AVM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并发症的情况以及分析他们的血管构筑学特征.结果469例脑AVM共行1108次栓塞,每例栓塞1~8次,平均2.3次;共发生并发症11例(出血性并发症4例,缺血性并发症7例),其中死亡2例,植物生存l例,轻度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7例.结论本组脑AVM行NBCA栓塞治疗有较低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但对于栓塞高危病人,应采取特殊的栓塞策略.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栓塞治疗 NBCA 并发症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 脑AVM
  • 简介:动静畸形(AVM)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畸形,亦是临床不明原因脑出血的常见病之一。脑动静畸形破裂后会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实质血肿。在脑发育过程中,当原始血管网分化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时,动、静脉间毛细血管发育障碍,致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残留血管网形成畸形血管丛。本文收集我院1992年6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DSA影像 血管网 脑血管畸形 影像诊断 脑实质内血肿
  • 简介:目的评估伽玛刀(γ-刀)手术治疗脑动静畸形(AVM)的疗效;探讨脑AVMγ-刀治疗的定位方法.方法用Leksellγ-刀对216例脑AVM进行治疗,并随访17~31个月.AVM体积0.3~43.9cm3,平均7.1cm3;周边剂量12~30Gy,平均(21.2±6.4)Gy.行MRA定位156例,DSA定位22例,MRA与DSA联合定位38例.结果γ-刀治疗后的AVM闭塞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与其体积、分级、定位方法、周边剂量、剂量规划及质量控制等因素有关.对体积≤5.0cm3或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及周边剂量≥20Gy者,2年闭塞率超过78.5%.本组有4例γ-刀放射手术后出血,9例放射性脑水肿症状明显.结论γ-刀治疗脑AVM安全、有效,特别是SpetzlerMartinI~Ⅱ级或体积≤5.0cm3的AVM及周边剂量≥20Gy者疗效较好;DSA结合MRA联合定位对提高AVM的闭塞率,降低并发症有帮助.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脑水肿 术后出血 并发症 血管造影
  • 简介:目的:观察线段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畸形(AVM)的疗效.方法:经股动脉插管,应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病灶注入5/0丝线段(长1~2cm)栓塞治疗脑AVM14例,病灶位于大脑右半球9例,左半球5例,病灶大小2~8cm.供血动脉多数1~3支,以1~2支供血动脉为主,注入线段约80~300根不等.结果:完全栓塞病变4例,栓塞70%以上6例,50%~70%2例,2例因供血动脉细小微导管管未能插入病灶未能栓塞.随访2~26个月,出血及癫痫病人均未复发,神经功能障碍大多数消失或减轻.结论:线段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畸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真丝线段 栓塞治疗 脑动静脉畸形 微导管技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动静畸形(SAVM)的血管构筑从而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治疗的120例SAVM病人的临床资料、血管造影影像资料及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 根据脊髓髓内动静畸形团的形状,将AVM分成两种类型:团块型和幼稚型。血管构筑学分析包括供血动脉、供血方式、伴随病变。其供血动脉为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或软膜动脉。经超选择脊髓血管造影可见畸型团有5种构筑方式:(1)终末供血形式,本组104例行栓塞治疗,其中85例单纯栓塞,70例神经功能恢复与改善;19例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2)穿支供血形式本组16例,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栓塞后症状均改善;(3)动静直接交通1例;(4)AVM伴有动脉瘤13例,首先行动脉瘤栓塞;(5)AVM含有静脉动脉瘤样扩张2例。结论 脊髓髓内AVM的血管构筑学有助于选择治疗方案,终末型供血可行胶栓塞。穿支供血只能少量部分的用颗粒栓塞。AVM的动脉瘤应首先栓塞,可明显减少再出血的危险。团块型AVM术前栓塞有利于手术切除。幼稚型AVM只能栓塞治疗。

  • 标签: 脊髓动静脉畸形 治疗 血管构筑学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安氟醚对颅占位病变病人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动静氧含量差(A-VDO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内幕上肿瘤行择期开颅手术病人。ASAⅠ-Ⅱ级、格拉斯哥评分15分。随机分为1%安氟醚(Ⅰ组)20例;2%安氟醚(Ⅱ组)20例和异丙酚组(Ⅲ组)20例。咪唑安定、哌库溴铵、芬太尼诱导氟管内插管,控制呼吸。保持PetCO2在4.0—4.4kPa。维持麻醉在Ⅰ组和Ⅱ组吸入安氟醚。Ⅲ组用微量泵持续翰注异丙酚5—8mg/(kg·h)。在显露硬脑膜前调整Ⅰ组和Ⅱ组的安氟醚吸入浓度.使Ⅰ组安氟醚呼出气浓度为1%.Ⅱ组安氟醚呼出气浓度为2%。显露硬脑膜后暂先不予剪开,由手术医生用22G穿刺针刺入硬脑膜下,连接压力换能器与监测仪.记录ICP数据,此为a时点。同时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各2ml,记录桡动脉平均压(MAP)。继以每隔5min记录一次ICP、MAP和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各2m1.前后共三次分别记为b、c、d时点。各时点抽取的血标本分别进行血气分析;监测PaCO2、PO2、pH、SpO2、Hb;计算动静血氧含量(A-VD02);计算脑灌注压(CPP)。结果:1%安氟醚组、2%安氟醚组和异丙酚组的ICP、CPP、A-VDO2的组、组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吸入不超过2%的安氟醚对幕上肿瘤开颅手术病人的颅压、脑灌注压、动静氧含量差无明显影响.效果满意。

  • 标签: 二异丙酚 安氟烷 颇内压 脑灌注压 支静脉氧含量差 幕上肿瘤
  • 简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滨州医院无棣分院血液净化中心血液透析使用新患者52例,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新患者26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为21~74岁,原发病糖尿病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9例,高血压肾病6例;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使用新患者26例为观察组,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为18-75岁,原发病肾小球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8例,高血压肾病7例,痛风肾病1例。透析次数均为2周/次,每次时间为4~5h,穿刺针皆为天津哈娜好16号专用穿刺针,均采用全身肝素化,碳酸氢盐透析,透析完采用创可帖覆盖外加“扣式”止血带压迫止血,压力以不出血且能感触搏动为宜,时间30-40min,据患者情况不等可适当延长压迫时间。两组间性别、年龄、疾病及透析方式,时间等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静脉内瘘 慢性肾小球肾炎 穿刺法 高血压肾病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