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女性盆地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指产后由于女性盆底支持结构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病。盆底障碍性疾病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若患者不能及时诊治,往往发展至中重度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现就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治现状作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及安全。方法:选择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 10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生命质量和性生活质量、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防治中应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的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所达到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例数选取120例,选取年限自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将研究对象平均分成两组,每组为60例,其中一组进行常规的盆底康复训练(C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H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H组患者的盆底肌肉肌力分级明显优于C组患者,并且H组患者的尿失禁评分同样优于C组,两组的统计学对比结果为P<0.05,具有差异性。结论对患有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病情状况,值得临床关注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心理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52例来我院接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负性情绪、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15%,对照组为80.7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和SF-36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72例,对他们在我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7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基本痊愈的4例,占了5.6%;基本缓解的22例,占了30.6%;明显改善的14例,占了19.4%;进步的20例,占了27.8%;无效的12例,占了16.7%;肾阴虚型32例,有效25例,有效率为78%,脾肾阳虚型40例,有效35例,有效率为87.5%,总有效率达到了88.3%。结论证明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探索发现新规律,争取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72例,对他们在我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7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基本痊愈的4例,占了5.6%;基本缓解的22例,占了30.6%;明显改善的14例,占了19.4%;进步的20例,占了27.8%;无效的12例,占了16.7%;肾阴虚型32例,有效25例,有效率为78%,脾肾阳虚型40例,有效35例,有效率为87.5%,总有效率达到了88.3%。结论证明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探索发现新规律,争取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简介: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 2016年 3月到 2017年 8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72例,对他们在我院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 7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基本痊愈的 4例,占了 5.6%;基本缓解的 22例,占了 30.6%;明显改善的 14例,占了 19.4%;进步的 20例,占了 27.8%;无效的 12例,占了 16.7%;肾阴虚型 32例,有效 25例,有效率为 78%,脾肾阳虚型 40例,有效 35例,有效率为 87.5%,总有效率达到了 88.3%。结论证明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有一定的疗效的,我们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该不断的积累经验,探索发现新规律,争取在中医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上取得更进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医院相关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之后感染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结果24例院内感染患者,主要出现上呼吸道、肺部及消化道等感染,其中上呼吸道、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7.5%、20.8%。经病原菌培养检查,共发现29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经研究发现,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合并其他疾病,均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已受到诸多感染危险因素影响,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