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 目的: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处置模式在外伤失血性休克护理对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 以 2017年 5月至 11月由我院施以急救的失血性休克病例 68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作等量 (34例 )常规急救护理处置组与规范急救护理处置组,对两组接受不同急救护理处置后急救总耗时与急救成功比例加以比较分析。 结果 :两组接受不同急救护理处置后在急救总耗时与急救成功比例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规范化急救护理处置组外伤失血性休克者前一指标显著低于常规急救护理处置组,后一指标显著高于常规急救护理组,( P < 0.05)。 结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处置可缩减外伤失血性休克护理对象的急救护理总耗时,提升该类急救护理对象的急救成功比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输血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在2015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31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复苏24小时液体总量、治疗前和治疗后每小时尿量、复苏前和复苏后3天C反应蛋白水平(CRP)、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CT)进行记录和比较,并且对患者肺水肿发生情况以及28天内病死情况进行记录。结果治疗后患者每小时尿量明显更多,P<0.05;患者复苏3天时血CRP和PCT水平明显更低,P<0.05;共计3例患者发生肺水肿,没有患者28天内死亡。结论为感染性休克患者开展输血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1例,患者入室后均给予紧急止血抢救,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被动抬腿实验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差值(ΔMAP、ΔCVP、ΔHR)、每博心输出量变异度(SVV)、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等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准确性。方法78例心源性休克患者以容量负荷实验结果分组,心指数增加≥10%为容量反应阳性,数据纳入有反应(R)组,<10%为容量反应阴性,数据纳入无反应(NR)组。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的价值。结果R组ΔMAP、ΔHR高于N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90、5.24,P均<0.05),R组容量负荷实验后心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大于负荷实验前,SVV、HR小于负荷实验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0.75、8.23、3.76、16.26,P均<0.05),ΔMAP、ΔHR、SVV预测容量反应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0.80、0.86,最佳切点分别为ΔMAP≥6.50%、ΔHR≥7.50%、SVV≥11.50%,特异性分别为83.81%、73.02%、70.31%,敏感性分别为70.72%、73.23%、87.81%,ΔCVP、GEDVI、CVP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45、0.48、0.57。结论ΔMAP、ΔHR、SVV能预测心源性休克容量反应性,而ΔCVP、GEDVI、CVP不能很好地预测容量反应性。
简介:摘要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脑梗死的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临床上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前者是由于动脉狭窄,管腔内逐渐形成血栓而最终阻塞动脉所致。后者则是因血流中被称为栓子的异常物质阻塞动脉引起。发病较急,多无前驱症状,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并且多表现完全性卒中,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主干栓塞导致大面积脑梗死,可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和昏迷,少见痫性发作;椎-基底动脉系统栓塞常发生昏迷,个别病例局灶性体征稳定或一度好转后又出现加重提示梗死再发或继发出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