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各种气象因素对北京市通州区蚊密度的影响,为蚊虫及相关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市通州区单日常规气象数据及2015—2019年的蚊密度监测数据,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气象因素与蚊密度相关性及滞后性,建立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初步探讨该模型在气象因素对蚊密度影响效应中的应用。结果日最低温度(r=0.58,P<0.05)、最小湿度(r=0.38,P<0.05)、最高气压(r=-0.53,P<0.05)与蚊密度相关,最小湿度为17%时,滞后第4天时相对危险度(RR)值最大,当最高气压为1 032 hPa时,滞后第11天时RR值最大,最低气温为5 ℃时,滞后第3天时RR值最大,此后逐渐下降。结论最低温度、最小湿度、最高气压可能是影响通州区蚊密度的气象因素,影响效应有滞后性,以上结论对建立蚊密度及相关传染病早期气象预警系统有一定意义。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抽取的2234名学生进行自填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数据库进行录入。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通州区中学生网络成瘾自报率为10.6%,男生、女生网络成瘾自报率分别为14.2%和7.4%,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2,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学习成绩、学习压力严重、失眠、抑郁等5种因素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结论网络成瘾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应针对各影响因素制定具体的预防措施,综合防治,以降低网络成瘾的发生率。
简介:目的分析北京市通州区猩红热的流行趋势和发病特点,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通州区2005~2011年猩红热流行病学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5~2011年通州区共报告猩红热病例863例,年均发病率为13.58/10万,无死亡病例和暴发疫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以学生最多,其次是托幼儿童、散居儿童;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冬春季为主;发病集中于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结论通州区猩红热的流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应加强城乡结合部、学校及托幼机构的卫生防病工作,采取以少年儿童为重点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猩红热的发病率。
简介:目的为掌握北京市通州区农民健康状况和健康教育需求,为在农村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通州区3个乡镇作为调查乡镇,共调查540名在当地行政区域内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且≥15岁的常住居民。结果有26.4%的被调查对象患有一种疾病,近3个月出现各种身体不适症状的占23.7%;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知晓率分别为95.2%、89.0%,高于慢性病知晓率(P〈0.05);实际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健康大课堂,分别为76.1%、51.6%。合理膳食知识需求为80.3%,是农民的首要需求。结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开展健康干预,促进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动。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监测点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诊断、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监测点符合病例定义的乙肝病例进行调查和采血,复核抗甲型肝炎病毒抗体IgM(抗-HAVIgM)、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IgM(抗-HBcIgM),最终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对符合乙肝监测病例定义的133例病例进行分析,急性乙肝疑似病例占27.07%,急性乙肝确诊病例占5.26%,慢性乙肝疑似病例占8.27%,慢性乙肝确诊病例占29.32%,乙肝后肝硬化占17.29%,原发性肝细胞癌占12.78%。对108例进行实验室复核,复核后急性乙肝确诊病例占19.44%,慢性乙肝确诊病例占32.41%。急性乙肝疑似病例复核后构成变化最大。结论通州区目前报告的乙肝病例中以慢性病例为主,从监测点估算通州区急性乙肝发病率要低于疫情报告网的发病率,慢性乙肝发病率要高于疫情报告网的发病率。
简介:目的调查北京市通州区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现状,分析影响该地区CHF患者再入院的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12月连续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301例患者,其中男性177例,女性124例,年龄27~89岁,平均年龄(71.49±11.75)岁.6月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根据是否再入院,分为2组,分别是再入院组(142例)和对照组(159例),并分析影响CHF患者再入院的因素.结果CHF主要病因是冠心病197例(65.5%),其次是心脏瓣膜病48例(15.9%),心肌病31例(10.3%)和高血压心脏病25例(8.3%).CHF主要诱因是水潴留(74.8%)和肺感染(43.9%).再住院组患者年龄≥70岁、左室射血分数(LVEF)≤35%、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再住院组的阿司匹林、呋塞米、ACEI/ARB的服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再住院组监测体重、服药依从性、定期门诊随诊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CHF患者再住院的因素为:监测体重(OR=0.285,95%CI:0.147~0.555)、肾功能不全(OR=2.137,95%CI:1.264~3.612)、LVEF〉35%(OR=0.449,95%CI:1.264~3.612)、服药依从性(OR=0.503,95%CI:0.279~0.906)、呋塞米(OR=0.389,95%CI:0.171~0.88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2.156,95%CI:1.070~4.343)和ACEI/ARB(OR=0.574,95%CI:0.344~0.959).结论导致CHF的主要疾病是冠心病,主要诱因为水潴留和肺感染.CHF患者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应用率偏低,缺乏CHF自我管理.监测体重、肾功能不全、LVEF〉35%、服药依从性、呋塞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ACEI/ARB是预测CHF患者再住院的独立因素.
简介: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市的"7·21"特大暴雨引起了社会的广范关注,北京通州区作为北京重点发展新城之一,在这次特大暴雨中也遭受了严重的灾害。通过分析通州区"7·21"特大暴雨灾害发生的原因,根据水土保持新法规,提出通州区城市建设从源头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城市雨水管网利用率,综合利用渣土资源、提高土石方利用率,减少地面硬化率、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充分利用雨洪资源、提高城市建设雨洪利用率等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城市建设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流感聚集性疫情的病原学特征、疫情规模及流行特征,为流感聚集性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报告的流感聚集性疫情资料,运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Mapinfo 10.0空间分布软件绘制流感聚集性疫情地理分布图。结果2016—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共报告流感聚集性疫情296起,涉及病例3 273例,平均罹患率为26.05%。流感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中心城区的发生数量高于农村地区,发生疫情最多的场所为小学(194起,占65.54%),其次为托幼机构(74起,占25.00%)和中学(28起,占9.46%)。2016—2019年流感聚集性疫情检出的流感病毒型别不断变化,且不同场所发生的流感聚集性疫情的流感亚型不同(x2=72.863,P<0.01)。发生疫情的班级平均接种率为21.81%。疫情规模以5~15例病例为主(255起,占86.15%)。疫情发生至报告的时间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296,P<0.01),疫情持续时间与规模呈正相关(r=0.528,P<0.01)。结论流感聚集性疫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应加强对学校等聚集场所的流感疫情监测,尽早发现和报告疫情,以减少疫情的扩散传播。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和探讨基于“多测合一”信息管理平台的应用界面分析与设计,深入调研通州区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界面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从界面简洁、使用便捷、人机交互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以提高平台的操作便捷性和用户满意度,该成果的研究和应用顺利推动通州区“多测合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加快推进“多测合一”改革工作进程。
简介:摘要:北京市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水利部在2016年批复确定的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区选取通州区19.36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经过3年多的试点建设,2019年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的联合验收。在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过程中,为了后期对海绵城市成效进行持续的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及北京市其他区域海绵城市建设、运营提供实际运行参数和工况参考,通州区对建成的海绵城市设施、项目及片区进行不同层面的监测,并建立了完善的监测和管控体系。经过近两年的连续监测,可以有效分析和评价试点区海绵城市建设成效。本文通过对通州区海绵城市试点区监测体系建设和相关监测数据的分析,跟踪评价试点区建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