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7 个结果
  • 简介:该书是一部中国少数民族竹文化研究专著,全书288页,35万字,彩色图片580幅,彩印精装,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本书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把竹类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把学术探讨和视觉欣赏相结合,对少数民族竹文化资源及少数民族竹文化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论述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以典型案例为实证。

  • 标签: 竹文化 生态文明 彩色图片 竹类 建设对策 辉宇
  • 简介:本文以2004年、2009年和2014年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为主要依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森林自然度、森林群落结构、树种结构、植被总覆盖度、郁闭度、平均树高和枯枝落叶厚度等级以及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等9项指标,分析了上海市森林生态功能综合指数现状及变化情况、变化原因,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林地面积、努力提高林地稳定性、积极开展森林抚育经营和科学优化森林空间布局等提高全市林业生态建设水平的建议,对于上海市林业生态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生态功能综合指数 林地面积 森林结构 林地生产力
  • 简介:退耕还林工程是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是减少水土流失、减轻风沙灾害、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现以陕西省富县为例,通过比较2005年底和2014年底退耕还林完成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后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及措施,同时分析了退耕还林工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 标签: 退耕还林 生态环境 富县
  • 简介:作为彻底的自然主义者,斯宾诺莎在批判基督教传统与笛卡尔实体论的前提下,确立了上帝、实体与自然的"三位一体"自然观,建构了本体论-认识论-伦理学组成的完整的形而上学体系。斯宾诺莎的自然观是广延与思想的统一,这表明自然界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原因,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有着什么样的质的差异,都存在于统一的自然界中。在伦理学探究中,从上帝、实体与自然"三位一体"自然观基础出发,为了使人心臻于完善,必须充分了解自然,走出人心对财富、荣誉和感官快乐等外在善的追求,仅在正当、合理的限度内才是获得幸福的手段,而不是幸福本身。只有"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才能获得最高的幸福。对斯宾诺莎自然观的伦理探析,不只是还原理论本身及其阐释,更是为了促进当代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目前生态伦理探究处于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对立的"两难选择"胶着状态,使自身理论的整体性无法显现。如何从"两难选择"的僵持状态走向生态伦理观的整合,是自然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内在要求。斯宾诺莎的自然实体论及其幸福伦理观探讨从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状态走向统一的和谐思想,启发人们重新发现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限定人的知性的能力范围,唤醒人们的生态道德意识,规范生态道德行为,因而对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生态伦理观研究乃至生态文明建设有某种思想启示。

  • 标签: 斯宾诺莎 自然观 生态伦理 生态文明
  • 简介:本文以雁栖湖生态发展示范区范崎路两侧景观工程为例,对生态景区建设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总结。

  • 标签: 生态园林 绿化施工 APEC 雁栖湖
  • 简介:二十多年来,中国各类自然灾害如沙尘暴、泥石流频发,造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然植被被过度破坏。为了有效遏制自然灾害的蔓延,我国应不断深入进行退耕林工作。现以贵州省晴隆县为例,分析退耕还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 标签: 退耕还林 生态作用 现状分析 实时策略
  • 简介:人类逐水草而居,城市的选址多半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北京城市城址的变迁,也印证了这一点。目前,北京应当在中心城区的东南择址建设新城,形成城市的双核结构。要制止城市向西向北发展,保留城市西北的生态园林缓冲区域,保护城市生态缓冲空间。在新城和老城之间,建立宽度不小于10km的以城市森林为基调的缓冲区,环绕新城建设具有生态园林效益的新城森林环,形成北京城市大园林环绕的"双环"结构,确保"双核"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并最终形成城市大园林和实现首都大地园林化。

  • 标签: 北京 城址 变化 “双环”结构 生态大园林
  • 简介:林业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处理林人关系的经验总结。西南少数民族中传承着丰富的林业谚语,是西南少数民族利用森林与认识森林的思想结晶,其间隐含着用林一护林一用林的林业生态逻辑,其内核是林人共生思想。分析西南少数民族林业谚语,探寻西南少数民族与森林相处的思想轨迹,从中探取森林可持续利用的秘诀,可为处理现代社会因森林遭到毁坏而导致的生态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生态思想 林业谚语 西南少数民族 用林护林
  • 简介:通过提出“培育生态文明理念、营造生态文明建设氛围、打造观山湖区特色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发展生态文化产业”5个方面来探讨贵阳市观山湖区生态文化建设,以期为制定观山湖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参考.

  • 标签: 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观山湖区
  • 简介:阐述了生态景观林带可持续性建设的内涵,认为其具有公益性强、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必须持续建设,而不断投入是生态景观林带持续建设的关键.从政府、自然生态、经济发展三个层面提出了生态景观林带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标签: 生态景观林带 内涵 可持续发展 管理
  • 简介:本文通过阐述内蒙古草地资源退化成因及现状,在借鉴国内外草原生态修复研究的基础上,以创建基于人-畜-水-土-草高度耦合、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草地利用最佳模式为目标,提出了适合不同草原类型的草原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以供参考。

  • 标签: 草原 生态修复 内蒙古
  • 简介: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安徽省2005—2013年水资源生态足迹和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历程。2005—2013年,安徽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人均水资源承载力呈波动变化趋势。水资源生态足迹由三个二级指标构成,包括生产用水生态足迹、生活用水生态足迹以及生态用水生态足迹。安徽省历年人均生产用水的生态足迹所占比最大,远远超过人均生活用水和人均生态用水的生态足迹,而人均生态用水所占比最小。从安徽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评价指标来看,2005—2013年,全省人均水资源利用一直处于盈余状态,即历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均未超过人均水资源承载能力,但历年盈余程度变化较大,波幅达到1.88hm2/人;全省人均水资源生态压力指数〈1,压力指数最小的年份为0.36,最高达到0.95,接近临界状态;安徽省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0.86hm2/万元下降到2013年的0.34hm2/万元。总体而言,安徽省水资源的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历年降水量的不稳定造成水资源总量的时大时小,同时人均用水消耗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使安徽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 标签: 水资源生态足迹 水资源承载力 水资源盈余 评价指标
  • 简介:2015年10月18—21日,林业厅主办、广西新闻网承办的“打造生态乡村·聚焦美丽广西”2015年全国重点新闻媒体广西林业行在南宁、来宾、柳州、桂林等市集中采访村屯绿化。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央广网、中新网、国际在线、中国绿色时报、广西日报、广西电台、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广西画报、广西林业、新浪网的柏多名记者兵分两路,分别采访报道了南宁市兴宁区“十里花卉长廊”,横县马岭村,武宣县双龙村、那羊村,柳江县戈茶村,鹿寨县查比屯,阳朔县竹蔸寨村、水苊村,恭城县黄岭村、矮寨村,兴安县大车头村,全州县毛竹山村和金槐示范基地等全区“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和林业生态经济亮点成效。

  • 标签: 广西电视台 生态经济 乡村 聚焦 记者 新闻媒体
  • 简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自古以来探讨的一个话题,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理解和对待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定位。近代以来,不论是黑格尔还是费尔巴哈,都没有意识到人类的实践活动将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在一起,他们的抽象自然观中人与自然都是独立开来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片面认识,从而导致了工业文明时代社会发展的"生态缺位"。马克思的自然观坚持"现实的自然"的基本立场,科学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辩证本质,主张实践是中介,自然是前提,人与自然辩证互动,强调应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走出"抽象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困境,从"现实的自然"出发,理性地控制自然,做到人与自然"共生"。同时,理性地反思传统的发展理念所带来的生态影响,重新审视旧工业文明时期唯经济利益至上发展观的片面性,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进行文明发展的价值重塑,才能从"生态缺位"走向"生态自觉",并通过构建环保型的生产体系、选择生态化的技术、建立低碳节约的生活方式等"实践觉悟",切实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实现人类发展与保护自然的双赢。

  • 标签: 抽象的自然 现实的自然 社会发展 生态自觉
  • 简介: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这是自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内容后,中央全面专题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文件,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凸显。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将迎来政策密集扶持期。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尤为受到高层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林业耍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更好生态条件。在林业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下,林业资源价值迎来提升机遇。

  • 标签: 生态文明 林业资源 林业改革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补偿制度 环境保护力度
  • 简介:湖区波杂山羊生态型健康养殖是否高效一般由养殖规模和产量,羊产品质量,资源利用效率与利用方式,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综合因素决定。利用湖区自然资源适度发展波杂山羊的高效生态型健康养殖,着力打造绿色环保种养结合生态链,推进波杂山羊养殖技术及养殖模式更新,促进有机生态型畜牧业生产良性循环和肉产品绿色环保品质的提高,增加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湖区波杂山羊养殖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湖区 波杂山羊 高效养殖 生态养殖 循环经济
  • 简介:火华,是我国当代诗人,词作家,书法家。1968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中文系,1970年应征入伍,历任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战友报》编辑,内蒙古军区文工团创作组长,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正厅级领导干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书画院名誉院长、内蒙古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内蒙古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 标签: 生态文明 内蒙古自治区 传播者 生产建设兵团 中国书画 草原
  • 简介:初春,武宣县通挽镇横山村,3个月前种植的芒果大苗开花了,估计后年秋季能挂果.2015年1月,横山屯投入了20多万元,在村边、河边、路边和房前屋后种下了芒果、桂花等16个树种,2112株,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生态格局.

  • 标签: 生态格局 武宣县 乡村 芒果 初春 大苗
  • 简介: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与环境密不可分,人类创造文明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生态的过程。我国先民在和自然的不断交互活动中,开始出现对自然生态的认识求索,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多思想闪耀着生态的光芒,至今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交互活动 简子 人类活动 春秋时期 玄鸟生商 昭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