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评价供者CCR5在经过强化预处理的骨髓移植动物模型受者体内的作用,为今后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经过致死剂量照射的BALB/c小鼠接受异基因C57BL/6小鼠的骨髓移植。根据回输的细胞不同实验分为4组:B6CCR5KO组,受者接受C57BL/6CCR5^-/-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B6WT组,受者接受野生型C57BL/6小鼠骨髓和脾脏细胞;B6CCR5KOBMC组,受者只接受C57BL/6CCR5^-/-小鼠骨髓细胞;B6、WTBMC组,受者只接受野生型C57BL/6小鼠骨髓细胞。结果表明:较之B6、WT组,B6CCR5KO组小鼠以更快的速度死于急性GVHD;其受者体内的CD8^+T细胞更大量的增殖;其T细胞恢复后产生更多的INF-γ和TNF-α并且由于其T细胞有丝分裂原刀豆素水平处于较高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T细胞的增殖,提示CCR5的作用之一是下调参与排异反应的供者CD8^+T细胞的增殖。组织学评价提示,移植剔除CCR5基因受者细胞的小鼠肾脏出现了病理损伤并且肝脏存在有更为严重的病理变化。结论:剔除CCR5基因的异基因骨髓移植使GVHD发病率的增加,供者CD8^+T细胞在受者体内增殖增加以及肝肾损害加重,这提示CCR5在异基因骨髓移植中起着重要作用。
简介:目的评价Rac1基因在小鼠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1)β-actin作为内参,Westernblot半定量法检测两种小鼠中性粒细胞Rac1蛋白表达量;(2)趋化实验用Zigmond法经甲酰甲硫氨酰-亮氨酰-苯丙氨酸(fMLP)诱导中性粒细胞移动,延时显微镜观察中性粒细胞移动并拍照,细胞追踪软件分析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3)fMLP诱导小鼠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应用异氨基苯二酰肼化学发光分析法通过微孔板发光检测仪检测过氧化物酶含量,采用细胞色素c还原法分析豆蔻酸-佛波醇-乙酸酯(PMA)引发中性粒细胞产生的过氧化物。结果假丝酵母菌耐受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Rac1蛋白表达量高于假丝酵母菌易感CBA/CaH小鼠;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功能较CBA/CaH小鼠强(P〈0.05);经fMLP和PMA诱导后,BALB/c小鼠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的产生量高于CBA/CaH小鼠(P〈0.05)。结论在小鼠中性粒细胞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过程中,Rac1能增强小鼠中性粒细胞的杀伤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CD47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NOD/SCID小鼠模型中的预后意义及靶向治疗的最佳策略。方法将分选的CD34+CD38-白血病干细胞(leukemiastemcells,LSCs)移植入NOD/SCID小鼠体内,建立小鼠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模型;抗人CD47单克隆抗体单独或联合阿糖胞苷治疗白血病小鼠7~14d,并进行疗效分析。将LSCs与小鼠巨噬细胞在含抗CD47单克隆抗体的培养液中共培养,观察CD47对巨噬细胞吞噬LSCs能力的影响。结果THP-1细胞中存在CD34+CD38-LSCs,比例约为0.12%±0.06%,将分选后的CD34+CD38-LSCs(比例高达97.0%±1.7%)移植入NOD/SCID小鼠后成功建立白血病模型。体内实验表明,阿糖胞苷(7d)联合抗CD47单克隆抗体(14d)治疗后,白血病小鼠外周血和骨髓中CD33+CD45+白血病细胞下降最明显(P〈0.01),生存时间明显长于其它各组。体外共培养2h后,抗CD47单克隆抗体组吞噬指数(76.9%±12.2%)明显高于抗CD45单克隆抗体组(7.60%±2.4%,P〈0.01)。结论CD47高表达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不良因素。阿糖胞苷联合抗CD47单克隆抗体可有效杀灭普通白血病细胞和白血病干细胞,对彻底治愈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芹黄素通过AMPK/ERK信号通路抗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50只C57 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芹黄素低、中、高剂量组(5、20、40mg·kg-1•d-1),每组10只。模型组和芹黄素三组注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40mg•kg-1)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对照组每日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免疫印迹法测定肾皮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层黏连蛋白、纤连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中、高剂量组FBG、24 hmALb、Scr、BUN水平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L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24 hmALb、Scr、BUN和肾皮质中α-SMA、ERK、LN、FN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芹黄素具有改善糖尿病小鼠肾功能,降低肾皮质中LN、FN蛋白的过度沉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ERK信号途径而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进而延缓肾纤维化的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RCC3的缺失对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12只C57BL/6J小鼠作为受体,分为野生型(WT组)和BRCC3-/-型(KO组),每组6只。采用两次4.5 Gy 60Co全身照射(TBI),两次照射间隔30 min,6 h后通过尾静脉输注BABL/c小鼠1×107骨髓细胞和8×106脾脏细胞建立aGVHD小鼠模型。在aGVHD小鼠模型中特异性敲除BRCC3,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靶器官损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细胞因子微球检测技术(CB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移植后第9天分离脾脏、肝脏和小肠淋巴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器官中T细胞的浸润和活化。结果受体小鼠BRCC3的缺失可导致aGVHD小鼠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靶器官肝脏损伤明显加重;脾脏中CD8+ T细胞和CD8+CD25+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6.53、5.52,P<0.05);肝脏中CD8+ T细胞和CD8+CD25+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3.74、3.19,P<0.05)以及小肠中CD8+ T细胞、CD8+CD25+ T细胞和CD8+CD69+ T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t=3.52、4.06、3.29,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BRCC3在受体中的缺失可促进供体CD8+ 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而加重aGVHD,为aGVHD探索了潜在的预防和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99Tcm-联肼尼克酰胺(HYNIC)-αCD8/Fab(99Tcm-αCD8/Fab)探针,并探讨其用于SPECT/CT显像以预测抗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免疫治疗疗效的价值。方法合成前体HYNIC-αCD8/Fab和IRDye800-αCD8/Fab(Dye-αCD8/Fab);以SnCl2为还原剂,进行99Tcm与前体HYNIC-αCD8/Fab的标记反应,制备99Tcm-αCD8/Fab探针,分析其标记率、放化纯及稳定性,并探究其与体外淋巴细胞结合的特异性。建立BALB/c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通过SPECT/CT显像分析99Tcm-αCD8/Fab的体内特异性结合能力;对荷瘤小鼠行抗PD-1治疗,然后行近红外荧光成像及SPECT/CT显像,检测肿瘤CD8+ T细胞浸润状况,并用HE染色和免疫荧光检测验证;经抗PD-1治疗后的荷瘤小鼠尾静脉给予抗CD8抗体,分析其损耗抗PD-1治疗疗效的情况。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结果99Tcm-αCD8/Fab的标记率为90%,放化纯为95%,于PBS和胎牛血清(FBS)中放置720 min,放化纯仍达80%以上,稳定性良好;细胞结合实验显示,99Tcm-αCD8/Fab与小鼠脾CD8+ T细胞受体和人外周血CD8+ T细胞受体结合值分别为(10.30±0.81)和(1.78±0.61)百分加入放射性剂量(%AD)/106个细胞,过量冷αCD8抗体可导致结合值降低至(1.59±0.25) %AD/106个细胞(F=10.07,P<0.001)。SPECT/CT显像示,99Tcm-αCD8/Fab在小鼠CT26结直肠肿瘤模型中具有良好的肿瘤摄取。近红外荧光成像示,对抗PD-1免疫治疗响应组小鼠肿瘤荧光强度为(8.9±1.1)%,明显高于非响应组的(7.1±0.8)%(F=4.69,P=0.024),SPECT/CT显像同样显示响应组肿瘤摄取较高;HE和免疫荧光结果表明,响应组肿瘤和淋巴结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比例明显高于非响应组。此外,CD8+ T细胞损耗显著削弱了抗PD-1治疗疗效。结论成功制备了99Tcm-αCD8/Fab,该探针能对肿瘤浸润CD8+ T细胞清晰显像;CD8靶向SPECT显像对临床预测和评估免疫治疗疗效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法测定组织血流量改变在评价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H22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3组,各模型自建立次日起分别经腹腔注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沙利度胺100mg/kg体重和沙利度胺20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24h后采用击破-再灌注法行超声造影检查,然后采用指数函数进行拟合分析,计算血流量.超声检查完成后完整剥离肿瘤,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CD34表达情况,计算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沙利度胺高剂量组小鼠的体重和肿瘤体积均明显减少(P〈0.05),但两治疗组小鼠体重和肿瘤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沙利度胺高剂量组的血流量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沙利度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微血管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微血管密度在两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击破-再灌注定量测定肿瘤血流量的方法可以有效监测肿瘤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观察来氟米特对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狼疮样小鼠肾组织中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来氟米特对狼疮肾炎(LN)的保护机制。方法B6D2F1杂交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均n=6):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来氟米特组。建立cGVHDLN小鼠模型后,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观察、比较各组小鼠的尿蛋白排泄率(UPE)、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以及肾组织中BMP-7、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UPE、尿素(BUN)、肌酐(Scr)显著升高,肾脏病理改变明显加重,BMP-7表达显著减少、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泼尼松组、来氟米特组UPE、BUN、Scr显著降低,肾脏病理明显改善,BMP-7表达增加、TGF-β1表达减少(P〈0.05或0.01)。狼疮样模型小鼠肾组织中BMP-7表达水平与UPE、BUN、Scr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TGF-β1表达水平与UPE、BUN、Scr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1)。结论上调BMP-7、下调TGF-β1在肾脏的表达,可能是来氟米特对对LN的保护机制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胶囊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模型小鼠的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寻找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方法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构建银屑病样小鼠模型,通过PASI评分和组织病理评估丹参酮胶囊对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炎性反应的影响;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皮损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基因[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和二相解毒酶基因[NAD(P)H醌氧还原酶-1(NQO1)]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丹参酮胶囊能明显改善银屑病样小鼠炎性反应程度,包括减轻皮肤红斑、鳞屑和皮损厚度。丹参酮胶囊能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均P<0.05)。丹参酮胶囊还能诱导银屑病样小鼠皮肤组织中Nrf2、HO-1和SOD2水平升高(均P<0.05)。结论丹参酮胶囊通过降低银屑病样小鼠血清中IL-17A和TNF-α水平以及激活Nrf2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抗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抗-HCV、抗-HIV、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抗-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抗-HCV以及抗-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