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虽然椎体强化术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但该手术的临床疗效却始终饱受争议。自2009年至今,共有4项高质量的前瞻性随机双盲假手术对照研究相继发表,其关于椎体强化术有效性的结论却并不一致。2018年的Cochrane系统评价以及2019年美国骨与矿物质研究学会的专项工作报告都认为椎体强化术与假手术相比并无优势,不支持常规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这又引发了新一轮争论,使得椎体强化术的有效性问题更加扑朔迷离,难以指导外科医生的实际临床工作。回顾争议中的关键研究,对争议中的细节问题以及最新观点进行了梳理、分析,概述了椎体强化术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并基于当前证据,提出了椎体强化术的优化应用模式。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6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所治疗的86例病例中,在术后6-48小时内均有腰背部疼痛的缓解,有12例13椎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静脉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产生。随访2-8个月,均未发现有新的骨折形成。结论椎体成形术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骨水泥渗漏是其主要并发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34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要临床症状等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患者、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外伤的患者、发生慢性腰背痛的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几率较大,在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中,自觉疼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疼痛程度在VAS5分至8分之间的患者、发生翻身受限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发生叩痛及压痛的患者、叩痛及压痛发生于骨折处的患者数量更多,并且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临床特点,医护人员应该多加注意,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将脊柱内固定应用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5年2月到2017年6月期间到本院诊治的所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实施传统后入路椎弓根螺钉术,观察组的30例患者实施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VAS评分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略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疼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椎弓根骨水泥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术后疼痛VAS评分,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柱矢状面失衡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患者,根据每组患者的后脊柱矢状面平衡状态分为,A组(生态平衡组),B组(代偿平衡组)以及C组(失平衡组),在术后12个月时间中对患者随访,对比三组患者疗效。结果三组的对比中,A组患者均优于B组C组,在A组与B组的对比中P<0.05,在A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在B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活动功能ADL评分中A组均优于B组C组,在A组与B组的对比中,P<0.05,在A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在B组与C组的对比中,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使用经皮椎体形成术(PVP)微创手术的形式进行治疗,患者脊柱矢状面平衡情况与疗效紧密相关,矢状面失衡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新发腰背痛、活动功能低下、机体平衡维持能力下降以及新发骨折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获得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60例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患者通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组(n=30)患者通过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52(20/30),两组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26±0.23)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02±1.0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通过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VAS评分得到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PVP、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7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进行PVP治疗,治疗组进行PKP治疗,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对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评分),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泄露情况、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estry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但两组对比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的椎体高度增加值、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骨水泥泄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采用PVP和PKP进行治疗,均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背部疼痛和提高患肌的运动功能,但PKP能够有效促进椎体高度恢复,并减少骨水泥的泄露率,因此其治疗效果更佳。
简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和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性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原因复位固定效果较差.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不仅具有快速止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笔者应用经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4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同时为所有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具体情况。结果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特点,在性别年龄、外伤史、以及就诊时间、合并慢性腰腿背疼痛等都具有一定的联系。经过治疗以后,和治疗前相比,患者的心理状态、疼痛都所有改善,前后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这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外伤史、就诊时间等存在一定关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的恢复,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补肾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骨密度相比P>0.05,但试验组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