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24年4月12日,一艘轮船缓缓驶进上海汇山码头,船上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率领的“国际大学访问团”。这是应梁启超、蔡元培两位中国学界泰斗,以北京“讲学社”的名义邀请来华访问。随行的还有梵文学者克提莫亨沈、国际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画家兰达尔波斯、泰戈尔的秘书恩厚之、加尔各答大学历史学家卡里达斯诺格教授以及美国社会工作者葛玲女士。1913年泰戈尔以诗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学界对他的来访充满了期待、艳羡和好奇。

  • 标签: 泰戈尔 诺贝尔奖获得者 南京 国际大学 诺贝尔文学奖 《吉檀迦利》
  • 简介:本文泽自乔治·费区(GeorgeFitch)自传《在华八十年》(MyEightyYearsinChina)一书第十章。费区(又名费吴生)于1883年1月出生于中国苏州,后回美国,本世纪初复来中国,长期服务于青年基督教协会。1937年12月间在日本占领南京时,被推举为南京国际安全区副总干事,并任代理市长。他亲眼目睹了日军在南京烧、杀、抢、淫等暴行,同时以安全区干事长的身份与日本大使进行了多次交涉。“南京的毁灭”是以当时的日记和书信为根据写成的,文中反映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华八十年》一书是乔治·费区的孙女唐亚·肯登(TanyaCondon)于1991年11月赠送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同时还赠送了“南京大屠杀纪实”资料录像片一盘。书和录像均为研究“南京大屠杀事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佐证材料。谨此对唐亚·肯登女士表示感谢。

  • 标签: 日本军队 安全区 大使馆 南京大屠杀 金陵大学 办公处
  • 简介: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一幅漫长的画。南京是悲壮的,又是光荣的,江南没有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独特。历史上,秦汉唐之磅礴大气,元明清之繁华昌盛,主要见诸其他著名古都,在这些大一统王朝的转折关头,在天下大乱时,

  • 标签: 南京 评介 元明清 古都
  • 简介:陈独秀17岁时(1897年7月,光绪二十三年),以秀才身份,与大哥陈孟吉等一起乘船,首次走出安徽到南京贡院参加考举人的江南乡试。同年冬他写出《扬予江形势论略》一举成名。这半年奠定了他一生走与政治结缘的人生之路的基础。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在南京考场

  • 标签: 陈独秀 南京 江南 国民党 安徽 乡试
  • 简介:茶馆的服务员叫“堂倌”,老南京称他们为“茶房”,互相招呼如亲朋,绝无主客架势。尤其是老顾客,都有各自固定的桌次、茶壶、茶怀。茶倌泡茶、续水的技术堪称一绝。右手执太平府大铜壶一把,桌面离地尺左右,对准茶盅倾注沸水,只见壶嘴猛向下,再向上一翘,茶盅刚好九成满,恰到好处,无一滴水洒落出来,令人叹服。

  • 标签: 茶馆 南京 服务员 老顾客
  • 简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一举摧毁了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攻占了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

  • 标签: 南京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政府 中国革命史 蒋介石 新中国
  • 简介:从2005年3月4日《南京日报·风雅秦淮》(第六十一期)上读到王炳毅先生撰写的《记忆宝宫》一文,称:1964年,曾几次去汊河下保村一带参加农民集会,“会场均设在已破败不堪的宝宫门外空地上。……宝宫房顶已有‘天窗’,宫内梁柱亦朽旧不堪。两年后,重游汉河镇,发现宝宫遗迹已不存,辟作街道一摇绳厂。”该文还称:“据《金陵琐记》记载:宝宫为明人中期所建,

  • 标签: 遗迹 曾几 明人 情况 南京 发现
  • 简介:中国革命博物馆自1950年3月筹建以来,经过几代文物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在博物馆事业发展,特别是征集文物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从而奠定了我馆举办各种展览和基本陈列的物质基础。同时,也确定了我馆在国内博物馆界的重要地位。

  • 标签: 周年纪念 重要地位 博物馆事业 展览 文物工作 过程
  • 简介:南京部分古城被“地毯式”推平位于南京秦淮河两岸的“老城南”,是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根基所在。但如今,这里已不见了南唐以来一直保留下来的金陵古城传统格局和数以千计的江南穿堂式古民居,取而代之的是占地面积2.18万平方米的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和大片的建筑工地。

  • 标签: 南京 老街 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街区 建筑工地 占地面积
  • 简介:塌房,又称塌坊,是古代供客商存放货物的场所。塌房发端于南宋都城临安,规模较大,便民利商,促进了南宋工商业的繁荣。明代南京设有塌房。明初南京塌房的设置,达到了增加税收、管理商业市场、稳定物价等目的。明初的南京,塌房是官方贸易体系的中心,促进了明初商业的恢复和发展,为明代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由于迁都北京,加之权贵侵占和私置塌房、政府管理混乱等,南京塌房迅速衰落。

  • 标签: 明代 南京 塌房
  • 简介:人们一说到南京,常常会立即浮起“鸡鸣风雨”、“白门秋柳”之类熟悉的字眼。但我倒是觉得,从情绪上说,古人吟咏南京诗里不时看到的“芳草斜阳”几个字似乎更能概括这个既骄傲又伤心的城市。这么想的理由其实是最近读了《黄裳说南京》(四川文艺出版社2001年1月版)之后。

  • 标签: 鸡鸣 风雨 古人 情绪 南京
  • 简介:南京的印象,是被冥顽的记忆剪辑成南京上空的一枚月亮了。那枚横穿亿万年风雨的大月亮,永远悬在六朝古都的眉际,也永远悬在我的脑际。于是,南京·月亮·我,便奇妙地定格在一起。目光攀援着永恒的月亮和永恒的南京,我也试图走进永恒。

  • 标签: 《南京上空的月亮》 文学作品 散文 匡民 当代
  • 简介:南京曾为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人称“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夫子庙地区自明清以来就是著名的繁华之处,十里秦淮从夫子庙前潺潺流过,两岸楼阁河中画,“长留画幅天地间”。如此得天独厚之地,成就了夫子庙旁的一家茶社——“六朝居茶社”(今秦淮剧场)。

  • 标签: 茶馆 南京 六朝古都 夫子庙
  • 简介:1939年6月10日晚,华灯初上,位于南京城内鼓楼西南侧的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内,人头攒动,群凶云集。前来参加宴会的日本侵略军首脑和伪维新政府的汉奸们频频举杯,共庆日伪“亲善”。不料,一杯酒下肚后,这些家伙一个个头昏脑胀,呕吐不止,丑态百出,其中有两名日本官员经抢救无效中毒身亡。这就是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毒酒案”。对于这起“毒酒案”的前后经过,许多出版物的记载都与史实有较大出入,现根据当事人詹长麟和王高科的回忆,将这段内情披露出来,以飨读者。那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的第年,也就是1933年,18岁的王高科经人介绍到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1935年始升格为日本驻中国大使馆)当仆役。大约是在1935年

  • 标签: 大使馆 毒酒 南京东郊 国民党 “九一八”事变 南京城
  • 简介:近代著名教育家张裕钊,曾一度主讲南京凤池书院,为近代中国培养了大批英才。

  • 标签: 张裕钊 凤池书院
  • 简介:请允许我想得天真点儿,像这种民国公馆区,很多小街小巷,七八上十条,如果辟出其中一条小巷,开设那么两家小店,不要多,只需两家就可以了,作为一种配套,政府出面管理,成为老房子一种背景,累了歇歇脚,又亲民又透气。南京,很多次的擦肩而过。从未踏足,初夏时节却临时起意,只是想出门走走,就去了一趟。清晨的高铁,拿出随身带的杯子,泡好咖啡,窗外田野里的雾气,大地开始苏醒,冉冉升起的太阳,湖泊山川,停留的小站,站台上的火车载我奔向远方……这就是我喜欢坐火车的原因吧,有强烈的幸福感,充满感恩。

  • 标签: 临时起意 歇歇脚 小笼包 七八 鸡鸣寺 拾阶而上
  • 简介: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在内战战场上一败再败。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便做撤往台湾的准备。蒋打算将当时被软禁在南京的龙云解往台湾,永远囚禁起来,使其变作被困之龙。在此紧要关头,龙云化装逃离南京,避免了成为第二个张学良的不幸遭遇。这一段历史,情节曲折,险象丛生。人们通过各种龙云传记文章已有所了解。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流传的作品

  • 标签: 龙云 陈纳德 南京 起义 昆明 蒋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