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当代新儒家认定儒学传统当以孔孟陆王的心性论为宗,最具论理者以牟宗三为代表。故本文论述王阳明的'良知'说与牟宗三的'道德心',并尝试比较二者的异同。从王阳明对'良知'的理解,比较强调由功夫而本体的路径,通过克治省察、事上磨炼以回复良知,因此特别强调'知是知非'义;无涉及外在的客观知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教,明显结合了《孟子》'良知'与《大学》'致知',融会后重新做出的诠释。牟宗三以辩证法方式标举出'形而上的绝对真实',也就是'道德心',以之解释'良知',称此为'道德的形上学'。绝对真实的'道德心'通过'良知自我坎陷''逆觉体证'得以融摄道德主体与外在知识于一体,故能开出知识。牟宗三'道德心'的立论,融会了康德'道德底形上学'、黑格尔辩证法以及传统儒家心性论一脉,融会后重新做出创发。由之对比二者异同。二者揭示了主体性意义颇具'现代性'的特色,但此价值理性又与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有别。但王阳明活泼泼的'良知'并不等同于牟宗三所诠释的'道德心',因为'良知'与具体客观知识无涉,'道德心'则能开出外在知识。
简介: "底层叙事"已成为一个流行的文学词汇,意指一种关注底层民众生存尤其弱势群体疾苦的文学叙事.从近年底层叙事涉及的对象看,主要包括贫困农民、进城民工、城市下岗职工和城市贫民等.关注底层当然必要,但怎样理解底层疾苦的意识问题却同样重要.近年底层叙事流行的道德主义就值得注意.文学不能回避道德问题,底层叙事亦然.但就底层叙事而言,过于看重道德作用甚至从道德出发,容易导致以道德审判来替代法律、权力、正义的阐释,甚至会严重地遮蔽后者.中华民族本来就是泛道德文化流行的民族,看待问题习惯从道德出发.其道德主义既可以和国家意志、权力话语联姻,也能够和民间立场、民间情怀同构.近年的底层叙事也显然受到了泛道德文化的影响,陷入道德误区而并不自觉.……
简介:记得在公元1995年底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广东现代革命作家研究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广东省文联联合举办的《欧阳山(一代风流)的典型性格座谈会》上,著名的文艺理沦评论家郑伯农先生的一首贺诗,不但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而且引起了我的深思:“连绵风雨记征程,道德文章照后生。漫道夕阳追逝水,期颐一啸铁铮铮。”我分明地感觉到诗中有一种让我引为自豪的东西,同时也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自勉自励的压力感,尤其是“道德文章照后生”一句,当时更是让我回味了许久。不想5年后,当我再次飞抵广州时,竟是站在了外公的遗像前!抚今追昔,哀思无限的我,不由得又一次想起了那句诗——“道德文章照后生”,它让我在痛楚中思路悠悠,又想起了多少亲切的往事!
简介:《我本善良》是一篇关注普通人道德状况的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吴美芳本想做一件好事,让自己的儿子翔宝去救溺水的马来亚的儿子,结果马来亚的儿子救上来了,翔宝却被淹死了。吴美芳在悲愤之余,向马来亚索要40万元的赔偿,但卖鱼为生的马来亚却只愿拿出4万,这还需要做通妻子李小榕的工作。在这里,是否应该救人的道德问题转化成了一条人命值多少钱的经济问题,双方巨大的分歧和一次次的奔波与争吵,让失去儿子的吴美芳陷入了绝望,而李小榕最后的条件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吴美芳一定要40万元,必须退还市里给的奖金与荣誉称号,并向媒体公开说明。吴美芳最后钲而走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