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本丛刊精心选取近现代中国(晚清与民国)各类士人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稀见诗文集等,旨在揭示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叙事背后的历史细节,展现大变革时代个人的生活图景。第一辑十种:《莫友芝日记》、《贺葆真日记》、《邓华熙日记》、《汪荣宝日记》、《翁曾翰日记》、《徐兆玮杂著七种》、《白雨斋诗话》、《俞樾函札辑》、《清民两代金石书画史》、《扶桑十旬记(外三种)》。

  • 标签: 中国近现代 丛刊 史料 近现代中国 历史细节 现代叙事
  • 简介:1914年7月,《中华小说界》第七期刊出了一篇文言小说《江村夜话》,作者署名“启明”。这里的“启明”就是周作人。《江村夜话》是周作人为数极少的小说创作之一。众所周知,周作人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于散文的创作。小说写作主要出现于其文学活动的早期,如发表于1905年的小说《好花枝》《女猎人》等。1914年写的《江村夜话》,较之前写的小说,艺术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标签: 散文化小说 江村 中国现代 小说创作 周作人 文言小说
  • 简介:20世纪中国诗歌承担了表达家国与社会现实的课题,“纯诗”作为早期新诗美学探讨中一个影响深远的诗学构想,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朱自清先生曾从文学思潮角度总结此种动向,“抗战以前的新诗的发展可以说是从散文化逐渐走向纯诗化的路”①。理论讨论与诗创作、诗批评相互缠绕,旨在建立纯诗和中国新诗发展的理想主义关

  • 标签: 新诗形式 纯诗化 现代性想象 文学史意义 社会现实 中国诗歌
  • 简介:胡适《尝试集》开启了诗体的解放。这种解放与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有密切关系。《尝试集》大量地采用现代汉语虚词入诗,改变了古代诗歌固有的语言组合规则,促成了汉语诗歌表意语法体系和思维模式的转变。现代汉语虚词入诗也是胡适“作诗如作文”新诗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使过去整饬有序、节奏分明的句式松动变形,影响了新诗体式的形成;同时较大程度上改变了古诗的语音节奏、声调韵律,对现代诗歌的音节建构有重要作用,有力促进了新诗诗体的转变。

  • 标签: 胡适 《尝试集》 虚词 新诗体 音节
  • 简介:“诗人所为何事”的诗观西方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兴起有其美学上的意义。相对于先前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语言适度放松,不再拘泥于英雄对仗体。思维从抽象拟人化中转型,让想象更自然,语言更有亲和力。以英国文学为例,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与柯立奇(SamuelTaylorColeridge)两人共同书写的《(抒情歌谣)序》呼吁诗要用一般人使用的语言。诗要平民化,而不是贵族阶级的专利品。诗是情感与想象力的发挥,而非自陷于形式对仗的泥淖。

  • 标签: 诗人 现代诗 意象 新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19世纪
  • 简介:文试图以相关文献资料和各式商业空间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我国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商场中节日景观设计的研究考察与现状分析,对商业空间节日景观予以分类,并从装饰设计的角度抽象出各类商业空间节日景观的一般特性,探讨产生特性的源泉与意义所在。

  • 标签: 节日景观 商业空间 装饰设计
  • 简介:19世纪末以来,当人们试图强调纯属形式的主观性以对抗生存的悲剧性处境时,西方社会和文化呈现出一种原始的“喜剧性”特征。传统的、亚里士多德定义的悲剧衰亡,现代悲剧在秉持一贯的目的和立意的同时,其形态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表现为:营造情境;超时空的历史凝缩;思想具象化与场景言说;悲剧喜写;语言的本体化等,这些改变反映了西方人对自我生存本质的理解与表述。

  • 标签: 西方 悲剧 现代 形态 “形而上”
  • 简介:里尔克的诗歌是现代主义象征派的代表,它以自身语言上的特色、思想上的深远、诗学上的贡献,在诗歌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在后现代主义的视野下,在对里尔克的诗歌文本的语言、结构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他的诗歌中一些后现代主义的特点得到了呈现:在诗歌语言上,“沉默”是他描绘难以言说之物的方式,“言不尽意”是他对语言的体会,也是对人这一主体的消逝感的体悟,而在他的诗歌文本中能指与所指的分裂又促使了他的诗歌在语言上表现出了不连贯性、反传统的特点;而在诗人对主体性的探索中,他的诗歌在结构上表现出了主客体的颠倒,同时表现了主体性在诗歌之中是如何地被消解,同时在诗人对主体生存环境的质疑中,他的诗歌又在文本的结构上、内容上表现出了主体在那个时代的客观的背景之下所表现出来的荒诞的内涵。

  • 标签: 里尔克 后现代主义 深层结构 荒诞性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中,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在中国刚刚开启现代性历程的20世纪之初,鲁迅就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了“立人”以“立国”的现代性构想,“立人”是这个构想的逻辑基点[1]。“立人”以个体为中心,强调摆脱对他者的依赖,同时拒绝为他者牺牲。敏锐地抓住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与群体关系上过度压抑个体、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立人” 家庭叙事 鲁迅 《文化偏至论》 中国传统文化
  • 简介:微博客文学作为后现代主义思潮下衍生的新媒体文学,具有深度削平、中心零散、直观感性等创作和消费方式,还具有快捷传播、即兴生成和即时审美等特点。因此微博客文学创作呈现出文本碎片化、意义平面化、中心零散化等特性。同时,微博客多终端、多媒体、开放式的媒体传播,使得微博客文学总是在不断变化。在文化消费背景下,从创作到审美过程分析,微博客文学创作自身具有一定的审美质素,体现出后现代的审美意义。无论是文本形式,

  • 标签: 后现代主义思潮 博客文学 审美意义 文学创作 表征 媒体传播
  • 简介: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在昆明的莲花池畔,寄居着一群年轻的作家和诗人,比如现在的《人民文学》诗歌编辑朱零、著名作家海男、小说家沧浪客及评论家朱霄华等。当时的莲花池畔几乎成了云南诗人和作家的“集中营”,这群“属丝”平时我行我素,宅在自己的屋里读书写作,或者浮想联翩,每个人都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浩浩荡荡的中国文学史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偶有朋自远方来,他们就一哄而出,聚在一起推杯问盏,高谈阔论。

  • 标签: 现代诗 招魂 传统 《人民文学》 著名作家 中国文学史
  • 简介:传统小说中的图文关系是松散而和谐的,删掉插图对阅读文本不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图一般都为文服务,它们的意义所指也是明确的;而后现代小说的图文关系则是紧密而对抗的,删掉插图,文本就无法正常阅读,图不是文的傀儡,而要凸显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图像与文字所指意义的关系常常是解构性的和不明确的。这种由《项狄传》开创的“语像写作”手法,在后现代小说中仍以文字叙事为主导,但图像在小说发展中逐渐展现出与文字相同的地位,不再是小说中可有可无的噱头。图像突破了媒介差异直接参与到叙事流中,以“图像修辞”的方式呈现出一种媒介融合的叙事风景,对读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印证了现代社会表达的“语言危机”,也预示着文字叙事在纸媒上所能达到的极限。

  • 标签: 后现代小说 媒介 插图 图像修辞 语像写作
  • 简介:英国荒岛文学作品以与世隔绝的荒岛作为叙事空间,展示了现代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了作家对现代人与自然的境况及其命运的认识,表现了作者既眷念现代文明,又崇尚原生态自然的矛盾心态;既体现了对现代性的向往与追求,又蕴含了对现代性的反省与超越;既揭示了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望,又暗示了现代人追求的人境和谐只是一种乌托邦幻象而已。

  • 标签: 荒岛叙事 现代性 自然
  • 简介: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立至今,其创作的动画电影不仅取得艺术与商业的双赢,更成为近几年动画界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后现代主义特征的显现是皮克斯动画区别于以往迪士尼经典动画的最大不同,同时也是皮克斯动画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美国动画的主要特色之一。

  • 标签: 后现代主义 皮克斯动画电影 戏仿
  • 简介:近年来,现代文学研究已很难提供具有“学术增长点”意义的论题了。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作家作品重评、文学史重写等规模性的学术运动之后,现代文学研究面临了开拓乏力的自我局限,一方面短时段的“百年”现代文学确实存在着研究对象不够久远、厚重等问题,另一方面,体制化的现代文学学科却汇聚了大量专业研究人员,职业化动力的驱使已将现代文学研究变成某种“精耕化”的园地,“学术增长点”已属一种稀缺资源。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 书话 景观 作家作品
  • 简介:考察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文学反现代意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从更宽泛的范围来看,“现代化与反现代思潮间的冲突正好代表着人性与非人性的冲突,不易消解。近两百年来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上的各种思潮多多少少带有这种冲突的迹象”。[1]

  • 标签: 现代思潮 中国文学 80年代 语境 文学艺术 非人性
  • 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个经营了百余年的学科,它已经很成熟了,要在研究上找到一个新的生长点,也越来越难了。但是,这也并不表示这种新的生长点不存在。新的生长点的发现,关键还在于研究者是否具有新的眼光。赵普光的新作《书话与现代中国文学》,从“书话”的角度,来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就给人眼睛一亮的感觉。这部著作为我们的现当代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新鲜的天空。

  • 标签: 现代中国文学 书话 赵普 中国现当代文学 现当代文学研究 生长
  • 简介:<正>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他批判的靶子是"今日之文学",火力又集中于骈文、律诗,原因是骈文、律诗"不讲文法"故而"不通""言之无物",因而胡适大力号召"废骈废律"[1]。但如果从深层来看,则胡适此文涉及自古有之的文质之争。胡适认为文胜质则弊害丛生,导致言之无物,因而他力图矫正这一弊端,但是他并不是要回到"文以载道"的路上,而是在废骈废律的旗帜下表示出反传统、反复古的决心,正如有论者所揭示的:"胡适所言文学革命‘八事’,几乎每一‘事’都与‘废骈’有关。‘文当废骈’的主张与‘以白话

  • 标签: 文学传统 八事 载道 文质 刘半农 中国文学
  • 简介:中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汉代文化展现出我国几千年发展的文明和文化,汉代装饰纹样的应用属于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一种装饰方法,其特点是造型简练,运线流畅,浑厚古拙,苍劲有力,增添了现代室内设计中浪漫的元素。简单直接的应用汉代装饰纹样是不取的,如何将传统的装饰纹样创新出新形式显得至关重要。

  • 标签: 中国汉代装饰纹样 室内空间设计 创新 时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