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决策,这是西部地区面向新世纪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从我县实际出发,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经济,是我县抢抓新机遇、迎接大开发、谋求大发展的战略支点。建设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经济是我县自然条件决定的。我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53%,耕地支离破碎,裸露石山多,中低产田地占总耕地的70%,生产条件极为恶劣。加之历史的原因造成的乱垦滥挖、乱砍滥伐,天然林草植被破环严重,水土流失,生态失衡,环境恶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八五'期以来,我县植树造林、水土流失治理取得较好成绩,但远远没有使生态环境好转。我县是山区农业小县,农业仍然是面向新世纪发展的基础。发展农业必须坚决冲破'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这就需要把发展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建设生态农业体系。我县地形起伏大,
简介:发展外向型农业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l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世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2.发展外向型农业,是应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挑战、促进农业国际化的必然选择。只有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才能为农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3.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把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国内外大市场联接起来,把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流通联接起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4.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得力措施。5.发展外向型农业,是促进农业体制创新、实行农业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意义
简介:西部旱地是指年均降水量大致在250~500毫米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中部以西和以北的地区。这里长期以来靠天吃饭,生产力低而不稳,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群众生活贫困。1950年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旱地农业技术的快速进步,农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增强,人均占有量显著增加。再加上乡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和城镇化发展,面向生态系统的生产压力和生态恢复压力显著降低,为发展生态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农户生计改善和乡村环境治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一、新世纪之前的旱地农业近百年以来,黄土高原旱地农业以小麦和马铃薯为主体、小杂粮为辅的种植业结构,通过轮荒基本实现了低水平下的可持续发展。到新世纪之前,旱地农业的基本土地利用形式是轮荒和梯田,主要作物种类有小麦、马铃薯、小扁豆、绿豆、小红豆、豌豆、蚕豆、大豆(黄豆)、荞麦、莜麦(燕麦)、胡麻等。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在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发展和生态治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了大量探索。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持续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建设。早期的梯田建设质量标准较低,90年代后期以来,新修梯田标准普遍较高,为其后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