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要求"诉讼证据质证在法庭",言下之意是要求庭审质证具有实效性。然而我国刑事庭审质证却存在控方滥用批量举证方式、"纸面版"证人证言代替证人出庭、辩方很少发表质证意见、质证答辩过于笼统、法官常常打断辩方发言、技侦证据等特殊证据的质证混乱无序等形式化现象。质证形式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质证程序性规则的立法缺位,被告人质证能力不足、辩护律师质证态度消极、检法人员司法理念落后等主观因素,证人出庭制度、庭前会议、裁判文书说理等诉讼内配套制度亦不够完善。要实现质证实质化,需完善质证程序性规则,包括明确关键证据和争议证据的举证规则、庭审质问及答辩规则、法官主持质证和认证规则等,还需要加强法官、检察官、辩护律师的质证能力培训与司法理念升级,继续推进和落实各项诉讼内配套保障机制。
简介:当前,社会舆论环境日趋复杂,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如何适应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的变化?如何应对新媒体带来的改变?答案是:必须注重创新。然而,创新不易,特别是对于宣传思想工作来说。要真正做到创新,把创新落到实处,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要充分解放思想,给予创新宽松的土壤。
简介:本文从福利供给主体多元化和福利供给手段多元化的双维度视角,梳理了传统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发展历程,发现传统的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忽视了供给手段的多元化,基于供给主体多元化的传统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已经遇到发展瓶颈。欧洲福利国家从积极的给付福利国家向规制福利国家的转型中,作为福利供给手段之一,规制的再分配功能以及再分配过程中的规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的福利供给体系有着重视规制功能的传统,而且有着社会主义整合与强调孝道等传统规范的特点。本文在中国情景下,通过强调规制的福利功能,导入了福利供给手段多元化视角,建构了双维度福利混合框架,为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国福利供给分析做出了有益尝试。
简介: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新挑战。为准确把握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态度,课题组对2018年第十三次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中民营企业家的风险预期、政治态度、经济观念、文化观念、改革获得感、分配公平观等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发现,民营企业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相较2014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已有明显的提升,但仍需要提振;对未来房地产形势是悲观多于乐观;对涉及政府治理的地方债务、社会秩序稳定比较有信心,但对中央政府的政治信任高于对基层政府的政治信任;认为本地需要更严厉的反腐,更倾向“贤能政治”而不是“民选政治”,表现出实用主义取向;认为有国际势力试图阻止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对国家是否保护弱势产业存在分歧;普遍珍视传统文化。
简介:加强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对于发挥对国有企业的政治统领作用,引领国有企业建设各项任务的顺利推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包括职责定位不够清晰、机构设置被边缘化,人才选拔公共性不足以及组织活动混乱无序等;同时,国有企业腐败呈现出自身的特点,“一把手”成贪污腐化主力军,“59岁现象”依然显著,大型企业是犯罪的高发区。为此,必须要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路径和机制,包括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党组织制度、坚持从严管理党政领导干部、建立双向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党员教育工作、创新组织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