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在冻干食品中的活力及其贮藏稳定性,以乳清分离蛋白(WPI)-低聚果糖(FOS)复合物为壁材,通过乳化法制作益生菌微胶囊,以香蕉作为微胶囊载体,将微胶囊混入香蕉泥中冻干成粉。测定微胶囊的包埋率,对包埋益生菌香蕉粉的理化性质,在模拟胃肠道中的活性及贮藏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WPI-FOS壁材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包埋率分别为98%和95%,与WPI壁材相比分别提高8.89%和10.47%(P〈0.05)。WPI-FOS包埋嗜酸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微胶囊益生菌香蕉粉较未包埋的益生菌香蕉粉缓冲能力分别提高28.83%和73.75%(P〈0.05),总水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28.28%和80.95%(P〈0.05)。经模拟胃肠液处理90min,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中活菌数达到(7.05±0.1)lgcfu/g,而未经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在模拟肠液中无菌存活。WPI-FOS包埋益生菌的香蕉粉经4℃、30d贮藏后活菌数≥8.57lgcfu/g。以上结果表明:经WPI-FOS壁材包埋益生菌的冻干香蕉粉在不利条件及长时间贮存时,可保持较高的菌活力和较好的贮藏稳定性。
简介:以不同的富硒花生为原料,探究富硒花生的营养品质和粗蛋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花生富硒量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其水分、蛋白、脂肪、多糖、氨基酸含量;在矿物质组成上,富硒花生(2.36mg/kg)较非富硒花生(0.15mg/kg)的铜(5.74~12.02mg/kg)、锌(30.86~36.58mg/kg)含量显著增加,铁(39.43~32.69mg/kg)、钙(363.49~365.80mg/kg)、镁(2770.30~2465.64mg/kg)含量显著降低;不同的富硒花生的粗蛋白通过SDSPAGE在14.4~116.0ku范围分离出12个条带,且不同分子质量的蛋白或肽链的浓度有所差异。在相同的蛋白质浓度下,硒浓度的变化趋势与富硒花生粗蛋白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Fe还原力最高增加7倍,羟基清除率最高达89%。
简介:为研究干燥方式对辣椒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小米椒为对象,采用日晒、热风和中短波红外3种干燥方式干燥辣椒,分别测定干燥产品中多酚、类胡萝卜素和辣椒碱类化合物等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分别用ABTS、DPPH和FRAP3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分析干燥样品的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表明,与新鲜辣椒相比,3种干燥方式处理的辣椒中多酚和辣椒碱类化合物含量显著性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比较3种干燥方式所得产品,日晒所得干燥产品中的多酚和辣椒碱类化合物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最低;在相同温度下,热风干燥和中短波红外干燥对产品的多酚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与日晒和热风干燥相比,中短波红外干燥有利于干燥辣椒中辣椒碱类化合物的保留;3种干燥方式所得产品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高温(80℃)有利于样品中多酚和辣椒碱类化合物的保留;与低温(60℃和70℃)条件相比,高温条件下产品的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辣椒中多酚和辣椒碱类化合物的含量均分别与ABTS,DPPH和FRAP方法测定的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其中辣椒总碱的含量与FRAP法测得的铁离子还原力/总抗氧化能力的Kendall相关系数最高(0.911),说明辣椒中的多酚和辣椒碱类化合物与其抗氧化能力具有相关性,二者含量越高,辣椒的抗氧化能力越强。
简介:在羧基丁腈橡胶(XNBR,牌号X146)和4.4′-甲撑双(2,6-二叔丁基苯酚)(AO4426)复合材料具有最优阻尼性能配方的基础上加入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AO2246)制备了一系列的三元复合材料。通过动态热分析仪(DMA)、扫描电镜(SEM)、傅利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仪器对复合材料的阻尼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三元复合材料中只出现一个损耗阻尼峰,三元复合材料阻尼峰值都比二元复合材料的大。随着AO2246含量的增加,阻尼峰值对应的温度不断向高温方向偏移。三元复合材料扫描电镜图中,随着AO2246增加,可以看到颗粒物不断细化,直至形成纳米结构的颗粒;DSC曲线中可以看到AO2246和AO4426的结晶熔融峰的存在;傅利叶红外谱图中呈现了共轭体系酯中羰基的伸缩振动所对应的吸收峰和肟类C=N—OH中的OH的伸缩振动吸收峰。
简介:将棉/莫代尔混纺样品和棉/莱赛尔混纺样品分别参照标准GB/T2910.6—2009和AATCC20A—2010进行定量分析测试。棉/莫代尔混纺样品中的莫代尔纤维在两种标准的测试试剂中均完全溶解,测试分析得出的混纺比例与其原纤维组分比例接近。棉/莱赛尔混纺样品参照GB/T2910.6—2009标准先置于甲酸/氯化锌溶液,将残留纤维洗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莱赛尔纤维,且测试分析出的混纺比例与原组分比例接近;参照标准AATCC20A—2010进行测试,先将样品置于59.5%的硫酸,后将残留纤维洗净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部分莱赛尔纤维残留,测试出的混纺比例与样品的纤维组分比例相差很大,超出标准允许的范围。
简介:以菊苣茎为试验材料,利用DPPH、·OH自由基和FRAP法研究菊苣茎中5种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通过DPPH和Isobologram分析法研究菊苣酸、绿原酸和木犀草苷之间的相互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5种抗氧化组分对DPPH、·O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是:菊苣酸〉木犀草苷〉绿原酸〉咖啡酸〉酒石酸,对铁还原力能力的排序是:酒石酸〉咖啡酸〉木犀草苷〉绿原酸〉菊苣酸。菊苣酸与绿原酸或木犀草苷复配后,效应点均在相加线和95%置信区间的下方,且相互作用指数γ值均小于1,表明菊苣酸与绿原酸或木犀草苷复配后呈现协同抗氧化作用,且菊苣酸与木犀草苷的协同效果强于菊苣酸与绿原酸的协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