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针对三维渗流砂箱实验系统,通过储热与储冷实验,结合咸水层储能模型以及胶体稳定性理论探索储能过程中导致含水介质空间结构以及渗透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储能过程中回灌溶液温度变化造成含水介质空间结构发生空间非均质改变,最终导致渗透性能在相对短时间内发生变化。在回灌60℃咸水溶液工况下,砂箱相对渗透率下降到73%,流出溶液黏粒质量浓度最高达5.2g/L;回灌5℃咸水溶液工况下,相对渗透率只下降8%,流出液中没有黏粒物质出现。在储热与储冷实验中,引起黏粒物质重新分布的机制不同。

  • 标签: 咸水层储能 砂箱实验 渗透性能 空间结构
  • 简介:以电站汽轮机为例,研究探讨了设备的功能可靠仿真方法,根据该设备的性能退化规律,建立了其性能退化模型,开发了功能可靠仿真算法,并对其进行了功能可靠仿真.计算得到的设备可靠数据符合同类设备的规律,算法可用于同类设备及复杂热力系统的功能可靠仿真计算.

  • 标签: 电站汽轮机 功能可靠性 退化规律 函数分析 仿真计算
  • 简介: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壮大就要不断地开发新产品,适应于市场的要求,要想使自己的产品经济效益好,站稳市场,则必须提高产品的质量。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对机械行业新产品试制定型工作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机电部对柴油机新产品鉴定工作是根据机电部《机械工业新产品试制管理办法》中有关鉴定的规定进行的。为了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加规范和严密、科学和合理化,特制定了《柴油机新产品鉴定办法》。

  • 标签: 新产品标准化 新产品鉴定 开发新产品 标准化审查 企业产品标准 柴油机
  • 简介:本文介绍了将摩托车机油泵改进、改型后用于摩托艇的方案设计过程,论述了方案设计的必要、可行和方案内容。

  • 标签: 机油泵 产品改型 摩托车 摩托艇
  • 简介:为了分析连杆小头衬瓦的磨损与缸套上缘的点蚀之间的关系,从衬瓦摩檫原理和活塞的横向振动对缸套的影响原理出发,推断衬瓦在上止点摩檫的状态以及其与活塞横向摆动的关系.并通过量化衬瓦磨损状况和缸套上缘磨损状况以及分析两者量化量的相关证明两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两者存在较强的关联以及偏磨对两者相关有影响.

  • 标签: 连杆小头衬瓦 缸套边缘 磨损 相关性
  • 简介:为了评估热电材料ZT值温度依存对热电发电器性能的影响,基于HZ-20商用热电材料的热物性参数,分别采用定物性与变物性的计算方法,对温差发电器在具有不同热源温度下的工作性能进行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定物性方法计算时(即不考虑ZT值温度依存),输出功率及相应转换效率的计算值都较采用变物性计算时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半导体热端温度低于定物性计算时采用的定性温度值时,偏差很小,但随着半导体热端温度的继续增加,偏差则越来越大,高热端温度下计算得到的计算偏差达30%左右。因此,热电材料ZT值温度依存对温差发电器热电性能的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优值系数 变物性 温差发电器 热电性能
  • 简介:双吸离心式引风机的耐磨问题以前往往采取加焊防磨护板或喷涂耐磨材料或更换叶轮,该文提出采用锯齿形中盘叶轮可提高耐磨功能改善气动性能提高风机效率,并从理论上分析其安全可靠,从耐磨平稳,安全可靠,节能高效观点出发,应该大力推广双吸引风机锯齿形中盘叶轮的使用价值。

  • 标签: 离心式引风机 锯齿形中盘叶轮 耐磨 锅炉
  • 简介:设计了一套研究压电陶瓷热电特性的实验系统,并基于热释电效应研究了压电陶瓷在周期热激励下的热电特性,拟合出了周期热激励下压电陶瓷中产生的电压与电流的表达式。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当采用周期的聚焦光线照射在压电陶瓷表面时,压电陶瓷表面的温度和正负极之间的电压也会周期的变化,且变化的频率与调频装置的频率一致。

  • 标签: 周期性热激励 热电特性 频率
  • 简介:从场协同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材料对热辐射能(波)选择吸收过程,提出了材料对入射辐射能(波)的作用实质是材料内阻尼振子组成的力场和入射辐射场之间的相互作用;调整这两个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改变和改善材料的选择热辐射性能.基于此得到了强化材料对入射热辐射能(波)选择吸收的机理.研究表明:减弱入射辐射场与材料内阻尼振子组成的力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以提高材料的吸收率和发射率;相反,强化这两个场之间的协同关系,可使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反射率.

  • 标签: 热辐射能 强化吸收 场协同 反射率
  • 简介: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同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大约7000万无电人口。这些地区通常远离电网,难以通过常规电网供电。仅我省无电行政村就有1589个,集中户数就有106463户;无电自然村有1112个,集中户数有41012户:无电分散户有136130户,无电户总计达283605户。光伏发电系统是解决这些地区用电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潜在的光伏市场非常大。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

  • 标签: 太阳能资源 分离机 多功能 发展中国家 牛奶 电动
  • 简介:对于可再生能源和工业余热资源,有机朗肯循环技术(organicRankinecycle,ORC)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回收利用技术。其中R245fa因为其自身良好的环保以及热力性能,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ORC工质。对于ORC系统来说,工质的材料相容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针对ORC系统实际工况,确定部件、温度、材料等因素的对应关系,提出一套适用于ORC工质材料相容研究的实验方法,并以R245fa为例开展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304不锈钢与R245fa的相容要优于铜材料;同时在橡胶密封材料的选择上,不建议使用氟橡胶,且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容要优于聚四氟乙烯。

  • 标签: 有机朗肯循环 五氟丙烷 材料相容性
  • 简介:在DL190-12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生物柴油与纯柴油的经济与排放特性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油时,有效燃油消耗率升高约11%~15%,当量燃油消耗率中小负荷时略高于纯柴油水平,大负荷时趋近于纯柴油水平;NOx排放量在中小负荷时趋于纯柴油水平,而大负荷时的排放量较纯柴油升高约14%~20%;CO排放量低于纯柴油水平,最高下降幅度约为11%;THC排放量低于纯柴油水平,下降幅度约18%~47%,燃用生物柴油的炭烟排放较纯柴油大幅度下降,最高下降幅度约50%。

  • 标签: 生物柴油 柴油机 经济性 排放特性
  • 简介: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发起成立中国光伏(发电)产业联合会可行研究”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REDP)2006年技术进步项目赠款,由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快速反应基金项目》。项目子2005年9月由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提出申请,并在2006年2月由REDP和青海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项目合同。

  • 标签: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中国 产业 发电 光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简介:本文主要是结合某公司YZADB1—40发动机台架试验的试验结果和试验数据详细介绍通过降低机油耗和提高最高爆发压力(增大提前角)的方法进行机内除颗粒(≤0.02g/kW·h)和采用尾气处理装置SCR(选择催化还原系统)的方法进行机外除NO。(≤3.5g/kW·h),论述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排放法规的可行

  • 标签: 电控组合泵 单体泵 柴油机 SCR(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
  • 简介:本文对某柴油机燃油喷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选择了3种不同的喷雾破碎模型,通过计算值与实测贯穿距和缸压曲线的对比,认为HK—RT模型对高压共轨柴油机具有更好的适用;通过对计算所得到的放热率及燃料分布等的分析,对三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性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燃烧 破碎模型 贯穿距
  • 简介:该文对包头东华热电有限公司2×300MW供热机组工程热经济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论述。

  • 标签: 供热机组 热经济性 分析
  • 简介:针对我国目前600MW机组采用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比例过高的情况,本文提出了在北方及内蒙古中、低硫煤地区600MW机组采用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的可行。通过对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原理、在国外的技术应用研究及该技术与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技术经济比较,说明了该工艺在欧美已经成为应用在大型机组的成熟工艺,同时对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在我国部分中、低硫煤地区600MW机组烟气脱硫工艺未来的使用进行了论证。结论是随着我国烟气脱硫工艺的不断发展,旋转喷雾干燥法烟气脱硫工艺由于其投资费用低,运行费用低,该工艺将在中国不断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将对我国未来火电厂烟气脱硫工艺的多元化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标签: 旋转喷雾干燥法 600MW机组 应用 可行性
  • 简介:建立了考虑泵热空间到环境热源的热漏、工质循环的内部不可逆以及工质与热源之间传热Q∞△(Tn)服从传热规律时的不可逆四热源吸收式热泵循环模型,导出了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一般关系;并导出了线性唯象传热定律时循环泵热率和泵热系数的基本优化关系、性能极值、循环中工质的最佳工作温度和换热器传热面积的最佳分配关系;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传热规律、热漏和内不可逆对循环性能的影响规律,比较了传热面积最优分配前后循环的最优性能.

  • 标签: 吸收式热泵 内不可逆性 传热规律 循环性能 热漏 基本优化关系
  • 简介:针对内燃机高温排气与ORC工质的匹配问题,提出了一组安全且环保的烷烃/CO2混合工质。为了解决混合工质泄漏后可燃的问题,按照美国ASTME681—2009标准提出测量异丁烷-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燃区域的实验手段。实验结果表明,异丁烷的可燃下限随阻燃剂二氧化碳的加入基本不变,可燃上限随着阻燃剂的加入迅速减小。并基于临界火焰温度理论建立了预测异丁烷-二氧化碳混合工质可燃极限的模型,与试验值相比较表明,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异丁烷的可燃下限,上限预测误差较大。

  • 标签: 内燃机 余热 混合工质 可燃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