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特殊生态环境意义,草原是天然绿色屏障,具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诸多功能,草牧业、草产业、畜牧业生产发展都与草原息息相关。维护草原生态良性发展,建立长效草原保护建设机制是实现草原持续利用和长久保护根本。

  • 标签: 草原 生态 保护 建设
  • 简介:选用称多县清水河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WMO推荐极端气候指标定义计算了8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6a称多县极端冷指标(霜冻日数、结冰日数、冷夜日数和冷昼日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暖夜指数、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极端最低气温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显著。近56a时间尺度上各极端气温指数均存在多个比较明显周期。称多县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有很高相关性,且未来各极端气温指数均持续现有趋势。

  • 标签: 称多县 极端气温指数 变化趋势 相关
  • 简介:草地资源是柴达木盆地草地畜牧业物质基础,也是重要生态屏障,面积占盆地内土地资源35.78%。柴达木盆地区草地资源有以下特点:盆地内以荒漠类草地为主,四周山地草地类型又具有明显高原地带性特征。受地下水位等影响,又具有隐域性非地带性分布特征。盆地内天然草地类型呈现出向心形环状分布特点。盆地是全省荒漠类草地和低地草甸类草地集中分布区。由于受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区域内草地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难以恢复。

  • 标签: 柴达木地区 天然草地 分布特征
  • 简介:本文选取祁连山地区10个气象站1973~2016年最新气象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orlet小波及M-K检验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并比较了东、中、西段气候变化差异性。结果表明,1973~2016年,祁连山区平均气温有明显升高趋势,升温率0.38℃/10a,其中在春季表现尤为明显;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表现出升温不对称性;近44a祁连山区降水明显增加,增加速率9.7mm/10a,其中春季增加最多;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呈西少东多分布;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有明显8~10a振荡周期,平均气温无明显转折点,降水量在2003年后明显增加;近44a东、中、西段气候变化有明显差异,其中祁连山中段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暖湿化趋势最为显著。

  • 标签: 祁连山区 气候 变化特征
  • 简介:本文通过设置不同放牧方式(单一放牧、混合放牧和不放牧),以希拉穆仁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研究对象,研究混合放牧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影响。得出以下结果:(1)在混合放牧处理中,放牧牛对短花针茅采食导致短花针茅高度降低,可减弱针茅果实对羊皮伤害。(2)混合放牧下由于不同牲畜食性选择不同,可以很好利用草地资源。牛羊采食习惯不同,羊喜爱采食植株较低,鲜嫩多汁牧草,而牛会采食植株较高植物。(3)在较短放牧时间里,由于不同牲畜对植物资源利用不同,植物多样性有所提高。

  • 标签: 混合放牧 植物群落 荒漠草原
  • 简介:河南县草原法制工作在多年法制建设过程中具备了一定条件,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机构不健全。队伍不稳定,手段落后等。有待进一步加强法制工作

  • 标签: 草原法制 现状 思路
  • 简介:通过分析研究青海省草业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青海省草业标准化发展方向对策,以便在进一步制订和完善草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时参考,借鉴.

  • 标签: 草业 标准化 对策
  • 简介:为了解高寒沙化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对若尔盖四种不同沙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川西北高寒草地中,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加剧,土壤中团聚体组成变化明显。当高寒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0.25mm粒级团聚体增加0.5-2mm粒级团聚体减少都较为显著。随着草地沙化程度增加,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且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显著下降发生在草地从中度沙化向重度沙化转变阶段。

  • 标签: 高寒草地 沙化土壤 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 简介: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月份,在7月达峰值。近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近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Hurst现象,除夏季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与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 标签: 水汽压 变化特征 西宁地区
  • 简介:本文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研究全年放牧和春季休牧下草地植被在盖度、重要值,植物功能群生物量、多样性等响应。结果表明,春季体牧下草地主要植物种盖度较高,其中春季零放牧+夏季适度放牧+秋季适度放牧效果最好。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适牧处理下短花针茅重要值较低,但是无芒隐子草重要值高于春季体牧+夏季重牧+秋季重牧处理,碱韭重要值低于春季休牧+夏季重牧+秋季重牧处理,银灰旋花则相反。春季休牧处理下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处理(P〈0.05),其中春季休牧+夏季适牧+秋季适牧处理最为明显。

  • 标签: 短花针茅草原 春季休牧 群落
  • 简介: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waite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牧草气候生产力(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力之间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力影响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力影响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力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力平均值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牧草气候生产力 西乌珠穆沁旗
  • 简介:维护荒漠地区生态环境稳定,探讨巴丹吉林沙漠塔木素地区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基本数量特征关系及其种间关联性,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塔木素地区"野生肉苁蓉梭梭产籽基地"试验区,划分4个间隔尺度,采用样线法测定2014-2016年间试验区内梭梭、白刺和红砂高度和冠幅直径,得到结果如下:一是2014年天然梭梭林中主要优势物种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直径均显著高于2015和2016年,这是由塔木素地区2015年频繁出现扬沙与沙尘暴天气所导致。二是随着间隔尺度增加,物种种间关联性不断减弱,且在降水等气候综合影响下,物种间协同作用增强,对资源竞争作用减弱,表现出较强亲和性。三是较小间隔尺度主要表现为负联结,即物种间竞争激烈;而较大间隔尺度以正联结为主,即物种间亲和性较强。

  • 标签: 巴丹吉林沙漠 梭梭 种间关联 间隔尺度
  • 简介:采用分区放牧方法,对不同载畜率处理短花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目的是确定最适宜载畜率。研究结果表明,过高载畜率和过低载畜率都不利于草地群落正常演替,载畜率1.8只/ha处理有助于维持草地生产力。

  • 标签: 内蒙古高原 荒漠草原 绵羊放牧 盖度 密度 高度
  • 简介:于2014年在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典型草原上进行实地调查和收集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三个年代气温变化、降水量变化和植被特征变化数据,分析各年代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特征变化规律和植被特征变化对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响应。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气温逐渐上升,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年均气温分别为4.52℃、4.75℃、5.94℃和6.14℃,54年间上升1.62℃,平均每年上升0.03℃。随着气温增加植被特征逐渐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气温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平均降水量逐年下降,20世纪60年代、80年代、21世纪初和2014年年均降水量分别为177.08mm、176.93mm、169.27mm和167.8mm,其下降率分别为0.85%、4.4%和5.2%。54年间下降9.28mm,平均每年下降0.17mm。随着降水量下降植被特征也下降,各年代植被高度、盖度、产草量和植物种类与降水量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但差异不显著(P〉0.05)。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植被特征 影响
  • 简介:以12个不同经度(从低到高依次94°16′、94°46′、95°28′、95°58′、96°22′、98°0′、98°54′、99°26′、99°46′、102°26′、103°09′、105°03′)梯度内野外观测和土壤实测数据,分析了不同种群裸果木与土壤有机质、氮、磷化学计量特征沿经度梯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裸果木叶C、P含量(319.15~493.98mg·g-1,0.55~1.36mg·g-1)随着经度增加而显著升高,裸果木叶N含量(5.41~32.71mg·g-1)随经度升高而显著降低,土壤C、N、P含量碱解氮均随经度升高而增加,土壤pH、速效磷以及速效钾随经度增加而降低.裸果木叶片元素除C含量、C:N与土壤含水量之间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土壤养分含量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 标签: 裸果木 经度梯度 化学计量学 土壤有机质 土壤氮 土壤磷
  • 简介:为了研究格尔木市汛期极端强降水事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变化特征,利用格尔木市1961~2015年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百分位值法定义了极端强降水事件阈值,然后统计出逐年极端强降水事件降水量、频数、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检验、R/S方法分析极端强降水事件变化特征以及对未来趋势预测。结果表明,极端降水频数呈微弱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极端降水事件各指标波动幅度较大;各指标均无突变发生;格尔木市汛期极端降水频数(极端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7月,而5月、8~9月发生极端降水事件概率较小;极端降水频数时间序列具有反持续性,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强度和1日最大降水量具有持续性。

  • 标签: 极端降水 气候倾向率 突变 格尔木市
  • 简介: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特性产生重要影响,探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周边土壤在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特性变化,本研究对若尔盖高寒沙化草地土壤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高寒沙化草地鼠洞洞口不同土堆高度下,土壤pH,有机碳,速效氮和全磷含量变化没有显著差异,而洞口周边土壤侵蚀深度对土壤特性有一定程度影响。当土壤侵蚀深度>15cm时,土壤pH值增加,而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磷含量有所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挖掘活动会对高寒草地土壤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 标签: 沙化草地 高原鼠兔 土壤特性 侵蚀强度
  • 简介:利用天峻县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el等方法,分析了天峻地区汛期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5a天峻地区随着降水量级增加,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呈减小趋势,而降水强度表现为增强趋势;汛期总降水日数、总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均呈波动增加趋势,总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加趋势明显,总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中雨和大到暴雨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中雨和大到暴雨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和中雨降水强度均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天峻地区未来不同等级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变化情况与过去55a变化趋势相同,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

  • 标签: 等级降水 气候倾向率 突变 天峻地区
  • 简介:利用1953—2009年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气象数据,运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法、距平法和Morlet小渡分析法,对比分析了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7a阿巴嘎旗增温速率比锡林浩特市增温速率大,但气温变化稳定性却比锡林浩特市平均气温变化稳定差,易出现灾害天气;从90年代开始平均气温增温比较明显,对多年平均气温高低有很大影响;近57a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在各年代均表现出升温变化特征。在57年尺度上,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均存在50a、35a、20a和15a左右震荡周期;从30年尺度分析,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平均气温均存在23a、13a和10a左右震荡周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存在明显非对称变化,使得年较差有减小趋势。

  • 标签: 锡林浩特市 阿巴嘎旗 气温 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