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相对于其他居住地的人们而言,那些居住在洛基山脉的人们享受着独特的自然与人文之美。而通常,人们所处的环境往往都是自然与文化耦合而成的产物。一般说来,某处原始的自然,一旦遭遇移民,就会烙上某种人类文化的印记,从而很难保留原始的自在样态。大多数风景都是一种自然与文化的综合体,但也有很多风景,对它们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仍然是自在的自然——这是相对于由文化主导的人化风景而言的。较之于美国东部这处被文化驯化了的风景而言,西部的洛基山脉则是一处被文化遗忘了的风景,一处以自然为主导的美丽画卷。它依稀告诉我们:不是自然存在于我们之中,而是我们生存于自然之中;环境是我们的,我们是环境的,我们与环境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联合体";文化的风景之美,较之以永恒而丰富的自然之美,不过是暂时的存在。
简介:玄武湖自古便是南京重要的水体资源。清末,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会场与玄武湖相邻,为了便于游人在会场与玄武湖之间往返游玩,特在明城墙开辟城门,命名为丰润门(今玄武门),并开辟道路直通今环洲,大大方便了人们往返湖洲,这成为玄武湖从自然山水向近代城市公园转变的奠基之笔。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在历任市政当局重视下,玄武湖的人文生态演变速度加快。刘纪文担任南京特别市市政府首任市长后,市政府接收玄武湖为市有,并在财政局下设玄武湖管理局进行管理,管理局除了"司湖之出产",还负责"亭榭花木之点缀",市政当局开始具备美化玄武湖的意识。何民魂继任南京市长后,开始挖掘玄武湖的休闲潜力,力图将玄武湖建设成为"新桃源",其具体措施有修整湖内路桥、整修湖内古迹建筑、清除湖面蔓草等,使玄武湖初具公园形态,游人渐多。1928年8月19日,玄武湖被正式开辟为公园,1928年12月10日,直接隶属于市政府的公园管理处成立,取代玄武湖管理局行使管理职能,玄武湖成为公园管理处重点建设的城市公园。刘纪文曾设想将玄武湖公园内五洲次第设计、陆续开辟,计划征集世界五大洲物产分别陈设各洲,增进游客博物智识和世界眼光,因此将公园命名为"五洲公园"。南京市政当局多次制定了针对玄武湖的开发计划。但是,至南京沦陷前,真正可供游览的湖洲只有美洲和非洲(今翠洲),其关键问题在于五洲中原本有湖民居住,土地产权公私交杂,土地征收工作并不顺利,且市政府经费支绌,致使各项计划的实施效果都大打折扣,根本无法实现将其命名为"五洲公园"的初衷。马超俊担任市长后,将其改名为"玄武公园",这意味着五洲公园的革命主义理想泡沫被刺破。不过,五洲公园时期玄武湖公园化过程并非完全失败,经过持续的整顿,�
简介:2010年我在墨尔本访学时受邀到老朋友贝安德教授和劳若诗博士家中做客,其间受赠他们二位的新作《理解环境哲学》(AndrewBrennanphy.Durham,UK:AcumenPublishing,2010)。这本书是英国Acumen出版社策划的“理解现代思想运动”丛书中的一本。由于该丛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启蒙运动以来各种哲学和历史领域内重要的学派、运动和传统的导论,其目标读者主要是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首次接触这些学科的读者,因而《理解环境哲学》一书的体例并不庞大,且框架清晰,逻辑紧密,语言及写作风格颇为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简介:陶渊明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在时局动荡之际选择了归隐,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大自然,把田园自然风光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陶渊明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思想,其中以《桃花源记》和《桃花源记(并诗)》最具特色.他所建构的桃花源社会,体现了其“质性自然”之内涵,表达了人生具有“自然”的天性.陶渊明“质性自然”含有“真”与“朴”二重性,反映了他寻求真、朴的自然观.陶渊明在庄子自然无为思想影响下,用“委运顺化”思想实行自然无为之道,因而选择回归山林与躬耕田园以顺应其本性.陶渊明用自然景色表达他的自然心境,将“渔人”形象与自然相结合,体现了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说明其向往桃源的生活.陶渊明用“渔人忘路而入桃花源”来说明“忘”的境界,“忘路”意味着摒弃世俗争竞,乃至于功利思辨.因此,他所构筑的桃花源成了一个融自然美、人情美、身心美于一体的生态体系,体现了“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新”自然境界,表达了陶渊明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新”自然境界是对现实生活和感性经验的超越,实现了心境与自然相统一,体现了天地人和谐共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