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松材线虫病(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迅速蔓延,而松褐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是松材线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监测松褐天牛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是预测预报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设置诱木和诱捕器诱集松褐天牛,调查林间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发生规律以及主要天敌种类,确定松褐天牛在余庆县的生活史。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雌雄性比为2.14:1;诱木的有虫株率为64%,虫口数量为(95.00±6.00)头/株;松褐天牛的各个发育阶段均存在较多自然致死因子,对控制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重要作用。因此,科学有效地监测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对预测松材线虫病的发生与及时有效地控制其蔓延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余庆县 松褐天牛 诱捕器 诱木 监测
  • 简介:利用温度、降水和日照资料,根据早稻生理特性和有关研究成果,分别构建早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早稻的气候适宜度模型来反映多因子对早稻产量的协同效应。根据不同时段的早稻气候适宜度,构建早稻气候适宜指数。利用不同时段的气候适宜指数和早稻产量建立早稻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回代检验和预报检验的丰欠趋势正确率、实际预报准确率均有较好效果,能满足业务服务的需要。

  • 标签: 应用气象学 气候适宜度 气候适宜指数 早稻产量 动态预报
  • 简介:本文对我省赣州、宜春、南昌稻区1978~1991年白背飞虱田间和灯下系统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初步弄清了我省白背飞虱自然种群年度间和季节性消长动态。通过分析虫源,温度、湿度以及雨量与主害代发生量的关系,明确了虫源是影响白背飞虱发生量的主要因素,为该虫的测报和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白背飞虱 种群消长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是在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田间种群生命表(1982~83年)的基础上,利用1~4代各虫期卵、幼虫(一、二龄,三、四龄,五、六龄),蛹、成虫的存活率,繁殖力组成射影矩阵,与初始虫量(Ni)进行矩阵乘法运算,预测下一个虫期的数量(Ni+1),同时结合运用网络模型图解法,直观地揭示二化螟的数最变化的全过程,从而,更有利于对它进行监察和综合治理。

  • 标签: 种群生命表 CHILO 虫量 虫期 射影矩阵 矩阵代数
  • 简介:农作物易受多种病虫的侵害,病虫灾害不仅对农业生产,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有效地预测、防御和治理农业病虫灾害,确保我省农业生产总体开发取得更大成效,振兴江西经济,现将我省农业病虫灾害发生动态及其治理对策简述于下。一、病虫危害的严重性我省常见的主要农作物病虫在200种以上,其中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的占三分之一左右。这些病虫对农作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 标签: 病虫灾害 发生动态 江西省农业 农作物病虫 农作物产品 江西经济
  • 简介:利用潮州市农业气象站1980—2009年资料和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71—2009年均气温、降水等资料,挑选主要影响潮州市早稻产量的气象因子,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构建了潮州市早稻产量模型,并通过验证分析发现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良好;选定CMIP3对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做出的三种气候预估,结果表明:潮州市在21世纪总体预估是有显著变暖变湿趋势;将对未来气候预估得到的相关数据带入早稻产量模型发现在三种排放情景的下降趋势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在低排放的B1情景下潮州市早稻单产的降幅最小。

  • 标签: 早稻产量 气候变化 气候预估 潮州市
  • 简介:对受松突圆蚧不同程度危害的马尾松家系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针叶的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显著高于高感的马尾松家系(439、469、458),不同抗性马尾松家系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家系,其受害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黄酮、单宁及总酚含量与未受害相比,均呈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差异较大;高抗马尾松家系(330、386、318、465)主要次生物质含量增加幅度达100%以上,极显著高于高感马尾松家系。说明针叶中主要次生物质含量高低与马尾松家系的抗虫性有一定关系。

  • 标签: 松突圆蚧 马尾松家系 抗性 次生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