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预测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可行性,为建立细胞毒性试验预测急性毒性试验平台,开展化合物急性毒性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1种受试物,开展BALB/c3T3中性红摄取试验,以IC50结果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进行线性回归,将拟合的曲线与RC模型曲线进行比较。同时,将受试物的IC50值代入RC模型方程获得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依据GHS急性毒性分级法进行分级,与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分级进行比较,同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阳性对照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结果符合试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受试物拟合曲线与RC模型曲线几乎平行,11种受试物中,LD50预测值与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分级一致的有9种。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IC50值与急性毒性试验LD50值存在相关性(Pearsonr=0.997,P〈0.01)。受试物分级结果与实际分级具有等级相关性(Spearmanr=0.905,P〈0.01)。结论在本试验体系下,BALB/c3T3细胞中性红摄取试验能够较好地预测急性毒性。既可以作为化合物急性毒性的快速初筛,又可为动物试验起始剂量的选择提供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CT增强联合CT3D对卵巢囊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实性病变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患者。参照组采用CT增强扫描检查,观察组采用CT增强联合CT3D检查,观察两组检查方式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经病理诊断两组患者均为卵巢囊实性病变症状,参照组检查诊断符合度为85.0%(34/40),观察组检查诊断符合度为100.0%(40/40),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CT增强联合CT3D检查在卵巢囊实性病变诊断当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能够明显提高病症诊断准确度,有利于临床医师对病症进行判断,尽早会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β-L-D4A在2.2.15细胞内的代谢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作用与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以2μmol·L-1[3H]β-L-D4A或[3H]β-D-D4A处理2.2.15细胞2、4、8、12、24h,再以0.4mol·L-1预冷的高氯酸(含0.08mol·L-1磷酸三乙胺)抽提,离心后,溶解于酸的上清液,直接进行HPLC分离、相连的紫外检测器检测,然后分析各个峰值.结果:两化合物均出现4峰,且出现时间一致,保留时间依次在6、10、19、28min,24h处理后,β-L-D4A细胞内代谢峰明显高于β-D-D4A的代谢峰;β-L-D4A于2.2.15细胞内代谢进行了动态的检测,发现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于加药后迅速增加,以三磷酸形式增加最快,至8h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缓慢降低;β-L-D4A处理2.2.15细胞24h后,换用不含药培养基继续培养,停药后3种磷酸化代谢物含量于前8h迅速减少,继后16h降低缓慢,于24h时,仍有8h时35.6%(0.32/0.9)的三磷酸化合物存在.结论:β-L-D4A较之β-D-D4A更易被磷酸化代谢;一磷酸化过程可能为限速步骤;β-L-D4A三磷酸化物在2.2.15细胞内降解缓慢.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对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测定的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经病理诊断为早期宫颈癌的61例患者为此研究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宫颈良性病变60例患者为此研究对照组,对比两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及其联合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CEA、CA125、SCC-Ag水平较高,且联合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单项测定,差异显著P<0.05。结论:早期宫颈癌诊断中对CEA、CA125、SCC-Ag水平联合测定具有一定价值,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应尽快实施穿刺活检明确诊断,以便能及时予以有效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方法随机从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入院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在院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中的D-二聚体和血清肿瘤标记物(主要检测CEA、CA199、CA724水平)并予以观察组患者治疗,然后比较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情况,综合分析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物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水平明显下降,且较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且血清CEA、CA199、CA724以及D-二聚体高水平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因素。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肿瘤标志物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可以作为本病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氯通道ClC-3和CyclinD1在鼻咽癌细胞周期调控中的相互关系,探讨ClC-3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lC-3反义寡核苷酸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用反义技术分别抑制细胞内ClC-3和CyclinD1的表达,用RT-PCR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40μg/mlClC-3反义寡核苷酸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胞内ClC-3的表达下调对CyclinD1表达没有影响,而CyclinD1的表达下调则抑制鼻咽癌细胞ClC-3的表达。结论氯通道ClC-3参与了鼻咽癌细胞的周期调控,CyclinD1可能位于该调控通路的上游。
简介:为深入进行临床药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针对北京大学药学院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进行91人次的调研访谈,广泛收集反馈意见,并初步探索Pharm.D.培养的模式,为中国临床药学专业型博士的培养奠定基础。针对北京大学药学院培养的91名临床药师及学生进行了关于专业学位硕士及Pharm.D.培养模式的调研访谈,其中包括67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和24名已工作的临床药师。调研访谈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模式的问题及相应的建议与意见,结果主要分为4个方面的内容: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考核评估及带教师资。被调查者针对以上4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有效的反馈意见,利于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以及符合中国国情的Pharm.D.培养的初步探索。
简介:目的:验证美国药典用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基能否替代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用的真菌培养基.方法:参照灵敏度试验,比较试验菌在两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结果:试验菌在真菌培养基生长优于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基.结论:大豆-酪蛋白消化物培养基不能替代中国药典无菌检查用的真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也不完全具备适合细菌生长的特性.
简介: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老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5g/LD-半乳糖处理培养心肌细胞建立衰老模型,并以不同浓度EGB761(5、10、20μg/mL)分别干预48h。以β-半乳糖苷酶染色判断细胞衰老,ELISA法检测心肌细胞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glycationendproducts,AGEs)的含量。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和搏动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显著提高(75.6%±4.9%vs17.2%±2.9%,P〈0.01);细胞内AGEs含量明显增高[(703±32)vs(93±26)pg/mL,P〈0.01];同时出现细胞形态学和搏动的异常。与D-半乳糖组比较,不同浓度(5、10、20μg/mL)EGB761干预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显著下降(各组分别为57.7%±7.9%、49.7%±9.2%、34.0%±6.6%,P〈0.01),同时AGEs含量显著降低[分别为(404±33)、(357±25)、(249±77)pg/mL,P〈0.01],心肌细胞的搏动明显增加。结论:EGB761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非酶糖基化,预防D-半乳糖诱导的心肌细胞老化。
简介:目的观察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补充维生素D3后胰岛素抵抗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伴有维生素D缺乏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A和实验组B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予以维生素D31000U/d和2000U/d,12周后观察25-羟维生素D、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钙、磷、甲状旁腺激素的变化。结果25-羟维生素D在治疗前后实验组A及实验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OMAIR、血糖、PTH在实验组B中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补充较大剂量的维生素D3可使血糖下降、HOMA-IR改善。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血培养及痰液培养结果,分为54例细菌感染患儿(细菌组)以及46例非细菌感染患儿(非细菌组),两组均接受血清25-(OH)D3、PCT、CRP和WBC水平检测,同时对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予以绘制,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血清25-(OH)D3、PCT、CRP和WBC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结果细菌组血清25-(OH)D3、PCT、CRP和WBC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诊断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感染的准确度、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25-(OH)D3、PCT、CRP和WBC联合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
简介:目的体外培养雪旺细胞并转染NT-3基因,观察转染后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方法用预涂有10%多聚赖氨酸的培养瓶体外原代和传代培养SD仔鼠雪旺细胞并用抗S-100多抗鉴定细胞性质,原代培养12小时后加入10-5M阿糖胞苷,72小时后换成100μg/ml的G-418,连续作用5天后加入2μM氟丝扣林继续培养。用脂质体法转染入质粒pIRES2—EGFP—NT—3,免疫细胞化学检测NT—3的表达并用图象分析法定量,观察转染NT—3细胞的形态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体外成功培养了SD仔鼠雪旺细胞,免疫细胞化学证实成功转染了NT-3基因,转染NT-3组有丝分裂期细胞数量较未转染组增高,但是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细胞转染NT-3基因后,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快,细胞增殖增快。
简介:3-去氮-NeplanocinA(3-DNPA,2)是具有很强抗病毒抗肿瘤活性的碳环核苷。发展其有效的合成路线,有助于其类似物的合成及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由2,4.二羟基-3-硝基吡啶起始的3-去氮嘌呤合成,采用-釜反应直接构建咪唑环,避免了中间体10被氧化;同时,碱基合成中副产物11.1的发现和结构确证,提示了一条合成1-去氮嘌呤的新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方法提高了6-氯-3-去氮嘌呤12的肼解及随后的Boc保护制备17的反应产率;而后者提高了偶联反应N9异构体的比例。全部合成工作经十步反应得到3-DNPA,总收率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