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PVB(博来霉素+长春新碱+顺铂)加同步放疗方案与单纯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999年9月~2002年7月我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104例,随机分为A组(PVB方案同步放疗组)52例,B组(单纯放疗组)52例,将2组的治疗后肿瘤消退情况、生存率、复发率及远处转移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A组和B组肿瘤消退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2%和71.2%,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和B组生存率分别为84.6%和57.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A组复发率为7.7%,远处转移率为9.6%,B组复发率17.3%,远处转移率23.1%。B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1);A组和B组Ⅲ~Ⅳ度骨髓抑制分别为13%和10%,A组与B组比较,化疗不良反应较著,但是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VB和同步放化疗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有效的方案,与单纯同步放疗比较,PVB方案加同步放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扶正口服液联合Flot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价值。方法:择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Flot方案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扶正口服液联合Flot方案化疗治疗,分析和对比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了不同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以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从2007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64例患者定义为实验组,将单纯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的60例患者定义为对照组,经相应治疗后随访6~35.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状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客观缓解率与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1.25%与90.63%,均优于对照组80.00%与88.33%,但差异不明显;实验组CR24例(37.50%)优于对照组16例(26.67%),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中位PFS与中位OS分别为14.8个月与21.3个月,均远远高于对照组8.6个月与10.5个月,差异明显;实验组六个月、一年与两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1%、67%、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2%、42%、21%,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不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胃肠道反应、腹泻以及骨髓抑制发生率较低。结论同步放化疗联合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延长生存时间。
简介:目的观察邓老金福安汤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病例9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病例分成化疗组(Ⅰ组)、单纯中药组(Ⅱ组)、中西医综合组(Ⅲ组),各组均治疗2个疗程。然後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瘤体变化、免疫指标变化、血液流变学、生存质量改善情况、体重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所致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毒性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中药组肿瘤缩小效果欠佳,但临床症状改善较明显,各项免疫指标增长较明显,血流变学也有改善,且无明显毒性反应。结论邓老金福安汤确实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免疫力,降低血液粘稠度,配合化疗时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简介:目的分析研究中晚期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科于2017年1月~2018年3月间所收治的4例中晚期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特征,总结其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在护理结束之后,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病症有效改善最终成功出院,2例患者主动放弃治疗自行出院,1例患者死亡。结论当前为止,我国中晚期淀粉样变心肌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中,必须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增强基础临床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进而协助医师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护理质量,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同步化疗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DCRT,观察组给予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随访后的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63.3%(19/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3.3%(25/30)、66.7%(20/30)、56.7%(17/30);对照组患者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0.0%(18/30)、40.0%(12/30)、30.0%(9/30);观察组1、2、3年的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毒副反应,但经过积极对症治疗后均可完成治疗,耐受性良好。结论3D-CRT同步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毒副反应患者可以承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是性价比较高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海扶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护理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8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TACE联合海扶刀治疗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实施,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规律及介入治疗策略。材料和方法收集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210例肝外供血型的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75例;女性35例。对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血分别是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75支(34.1%),右膈下动脉50支(22.7%),胃左动脉25支(11.4%),胃十二指肠动脉28支(12.7%),右肾上腺动脉30支(13.6%),右侧肋间动脉33支(15.0%),右侧腰动脉25支(11.4%),脾动脉2支(0.9%),胸廓内动脉3支(1.4%),右肾动脉1支(0.5%),中结肠动脉1支(0.5%),睾丸动脉1支(0.5%)。形成肝外动脉供血的原发性肝癌的原因较多,包括肿瘤直径,肿瘤在肝内的部位,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次数以及栓塞技术。结论中晚期肝癌的肝外供血发生率较高,了解中晚期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特点和形成机制,对肝癌肝外供血动脉进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醇(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出142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入微球组和碘油组,微球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术治疗,碘油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微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1%,明显高于碘油组治疗有效率55.56%,P<0.05;两组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微球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血清AFP浓度均低于碘油组,P<0.05。结论:聚乙烯醇栓塞可载药微球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肿瘤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聚乙烯醇(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于我院2016年2月-2018年4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选出142例,根据患者的意愿分入微球组和碘油组,微球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Callispheres可载药微球栓塞术治疗,碘油组患者给予常规肝动脉灌注化疗+碘油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等。结果:微球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71%,明显高于碘油组治疗有效率55.56%,P<0.05;两组的发热、肝区疼痛、胃肠道不适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均未出现肝肾功能衰竭、肿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微球组患者的AFP阳性率和血清AFP浓度均低于碘油组,P<0.05。结论:聚乙烯醇栓塞可载药微球介入疗法在中晚期肝癌治疗中疗效确切,促进肿瘤控制,且不良反应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