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药物制备工艺的不断发展,对药用辅料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羧甲基淀粉钠作为一种常用的药用辅料,在药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溶剂残留问题对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构成潜在威胁,对羧甲基淀粉钠中溶剂残留的准确检测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药用辅料羧甲基淀粉钠中的溶剂残留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高效、精确地测定样品中可能存在的溶剂残留量。

  • 标签: 凝血酶细菌 毒素检测 干扰因素 排除
  • 简介: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应用α干扰素(IFH—α)治疗96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均为慢性期(4例完全缓解病例)。剂量大多为每日300万^U,8例为每日100万^U,平均疗程为8.8个月(3—34个月)。结果单用IFN—α治疗14例,其中6例有效;合川高三尖衫酯碱治疗37例,合用羟基脲治疗22例,有效率分别为91.9%和72.7%,与单用高三尖衫酯碱或羟基脲治疗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IFN—α同时与高三尖衫酯碱和羟基脲合用23例,16例有效。复查PH^+CML29例治疗后均未达到完全转移,其中1例PH染色体阳性率由100%降至8%;9例由100%降至70%—90%,总有效率为34.5%。结论IFN—α可用于CMLCP和缓解后维持治疗。若加大齐量和延长用药时间,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治疗 慢性髓性白血病 羟基脲 CML Α干扰素 IFN
  • 简介:目前国内外用于抗乙肝病毒的干扰素主要为α亚型,其作用机制除通过诱导一些抗病毒蛋白(例如2,5-寡腺苷酸合成酶可降解病毒mRNA,蛋白激酶K可阻断病毒蛋白翻译)而起到直接抗病毒作用外,还可通过免疫调节(例如促进受感染的肝细胞表达HLA-I类抗原、增加NK细胞活性等)间接起到抗病毒作用.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HLA-I类抗原 寡腺苷酸合成酶 抗乙肝病毒 抗病毒蛋白
  • 简介:患者男,31岁。于10年前体检时发现HbsAg阳性,肝功能检测正常,未处理。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呈持续性胀闷,进食后加剧,尤以进食油腻食物明显,伴全身疲乏,四肢酸软,即来我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经过诊治。症状稍好转。5年期间,上述症状反复,疲劳后加剧。近2周来,上述症状明显加重,住院治疗。查体:T36.8℃,R21次/min,P80次/win,BP120/63mmHg:神志清楚,精神疲乏。给予全面的辅助检查,抗病毒,对症支持处理。

  • 标签: 干扰素Α-1B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 HbsAg阳性 重组
  • 简介:摘要:就内毒素检验方法中影响结果的干扰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排除策略的研究。通过综合文献资料和实验验证,识别了可能影响内毒素检验结果的多种因素,包括试剂、样品处理、仪器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排除干扰的策略,包括优化试剂配方、严格控制样品处理过程、调节仪器参数等。

  • 标签: 内毒素检验 干扰因素 排除策略 试剂优化 样品处理
  • 简介:我院自2002年6月-2003年12月,应用a-2b型基因工程干扰素(安福隆)治疗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60余例,现将资料完整的41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干扰素的疗效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感染途径及血清ALT水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干扰素 安福隆 慢性乙型肝炎 应答因素 基因工程
  • 简介:轮状病毒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腹泻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高峰期在每年的秋季和初冬季节,故又名秋季腹泻,临床以腹泻为主要表现,但也有部分患儿发生肠道外其他系统感染。我院近3年采用小儿氨基酸、干扰素早期应用治疗秋季腹泻及其肠道外器官损害效果显著。

  • 标签: 轮状病毒肠炎 早期应用 临床分析 氨基酸 干扰素 小儿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观察我院52例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住院病人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数据进行整理、比较、分析。结果15人用药后出现体温升高(占28.8%);13人用药后出现白细胞下降(占25%);21人用药后出现血小板下降(占40%)。结论应注意重组人干扰素α-1b常见的发热、畏寒、肌痛、头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及血象异常包括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降低,尤其是儿童患者。

  • 标签: 干扰素 重组人干扰素Α-1B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18β-甘草酸(18β-GL)和γ-干扰素(IFN-γ)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以二甲基亚硝胺(DM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染毒开始及染毒后5wk分别用18β-GL和IFN-γ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与正常组及染毒组比较,观察各组病理及肝纤维化程度。结果:18β-GL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与IFN-γ组相近,而且明显小于染毒组,其中羟脯氨酸(HyP)、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较染毒组明显降低。结论:18β-GL有IFN-γ相近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 标签: 18Β-甘草酸 Γ-干扰素 大鼠 肝纤维化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规律。方法对进行IFN—α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男性患者20例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及TGF—β1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TGF—β1水平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9倍及3倍(P<0.01)。IFN—α治疗后,TNF—α、TGF—β1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1个月与治疗6个月时的水平亦有差别。在治疗6个月后,有应答组TNF—α不能降至正常,但TGF—β1却能降至正常;而无应答组TNF—α、TGF—β1均不能降至正常。有应答组血清TNF—α下降较迅速,治疗1个月时差别即有显著性,且一直持续至治疗6个月,而无应答组TNF—α下降相对较慢,直至治疗6个月时差别才与治疗前有显著性;无论对治疗有无应答,TGF—β1下降均相对较慢,直到6个月时才与治疗前有差别,且与治疗1个月时比差别有显著性。结论IFN—α抗病毒治疗可降低包括按传统标准对IFN—α无应答在内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和TGF—β1水平。

  • 标签: α—干扰素 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 TNF-α TGF-Β1
  • 简介:1例54岁女性患者,因发现血小板增多症使用干扰素近40d。约1个月后患者出现高热,体温最高40℃,咳嗽剧烈,伴咯粉红色黏痰,上午较重,伴前臂疼痛,周身不适,肢体感觉异常,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止咳化痰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稍有改善,但出院后仍有低热、咳嗽。之后再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肺部CT提示:双肺散在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给予抗炎、祛痰及对症治疗,住院期间体温正常,咳嗽咳痰症状减轻。患者自觉乏力,体质量下降10kg,后就诊于我院呼吸科门诊,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10d,患者咳嗽减轻,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入院。入院后考虑为干扰素导致的药源性肺损伤及神经损伤,给予泼尼松治疗3d后,患者乏力、指端麻木感减轻;8d后患者无乏力,指端麻木感明显减轻,复查胸部影像较之前吸收明显,患者出院。

  • 标签: 干扰素 药品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 多发神经损伤
  • 简介:目的:分析能够抑制A42寡聚体细胞毒性,并能通过细胞膜的的天然药物,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圆二色谱法(CD)检测Aβ42的二级结构,硫黄素-T(Th-T)荧光法、透射电镜方法分析、

  • 标签: 细胞毒性 天然药物 Β-淀粉样蛋白 模拟分析 结构基础 药物干扰
  • 简介:将32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干扰素α-2b肌内注射:6个月-1岁每次10万,1-3岁20万/次,1次/日;对照组采用病毒唑10mg/kg加入10%GS100mlivdrip。两组疗程均为3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小剂量干扰素α-2b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可靠。

  • 标签: 小剂量 干扰素Α-2B 治疗 小儿 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感染
  • 简介:研究表明,干扰素-α1b(IFN-α1b)能较有效地治疗乙型肝炎,但疗效在个体间有明显差异,其ALT复常率也较低.海力特是一种多糖类海洋药物,能有效地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我们应用IFN-α1b联合海力特治疗漫性乙型肝炎32例,并与单用IFN-α1b治疗组和对照组作为对照.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

  • 标签: 干扰素-Α1B 海力特 慢性乙型肝炎 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惠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影响,及其疗效与外周血DC表型的关系。方法分别采集23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干扰素治疗前和治疗满4mo时的抗凝外周静脉血,并以8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和重组人拉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作用下使DC增殖、成熟,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DC表型。结果干扰素治疗4mo时DC的增殖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在相同培养条件下,细胞总量平均增加2.8倍;惠者DC表面CD80表达水平在治疗前和治疗后与健康对照组未见显著差异,而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在治疗前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01和p<0.01),治疗后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p<0.05,p<0.05和p<0.01),而与健康对照未见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干扰素完全应答组除CD80以外,DC表面CD86,HLA-DR和ICAM-1的表达均相应高于部分应答和无应答组,且治疗后这四种分子与无应答组之间的并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p<0.05,p<0.01,p<0.01和p<0.05)。结论CHB患者外周血DC不成熟,功能低下,并可能影响干扰素的抗病素疗效;干扰素治疗可显著提高DC的增殖和成熟,进而促进机体清除乙肝病毒。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表型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α-干扰素1b联合泰来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病例6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年龄17~63岁,病程1~13年.对照组采用普通保肝治疗,治疗组给予重组α-干扰素1b和泰来肽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HBV转阴率为58.8%,显著高于对照组(11.4%)(P<0.05),未见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组α-干扰素1b联合泰来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是临床上值得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重组α-干扰素1b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泰来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