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整体护理程序在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72例腹泻患儿并纳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相同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患儿则进行整体护理程序干预,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时间、体温正常时间以及脱水纠正时间。结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住院、体温正常以及脱水纠正的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程序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治疗的时间,同时患儿症状的改善时间更快,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感受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4年 6月 -2016年 6月收治的 85例老年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50例和对照组 3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分析护理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 MMSE、 ADL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提高( P<0.05) ,研究组评分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 WHOQOL-BREF四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 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仅生理和心理领域评分高于入院时( 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 90%,对照组 34.3%,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老年痴呆症患者护理中,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积极性,对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确保药物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对提高护理质量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为探究组与对比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镇痛与护理,对探究组患者则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护理3d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8±0.6)分、Ramsay镇静评分为(3.6±1.5)分、颅内压(ICP)水平为(12.8±1.7)mmHg,均显著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取程序化镇静镇痛处理措施,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使其保持镇静,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至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的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电脑盲选的方式,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比分析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在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手术后的脑出血患者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阈值、镇静评分以及患者颅内压指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优良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