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慢性囊炎是眼科临床上的常见病,治疗以手术方法为主,而囊鼻腔吻合术迄今为止仍不失为本病公认的理想术式。但传统手术创口较大,愈合时间长,术后瘢痕形成明显,针对这些问题,我院自2008年起进行技术改进,使其省时简便,对外表影响小,成功率提高,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临床分析 小切口 慢性泪囊炎 眼科临床 手术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囊鼻腔吻合术的手术技巧及优越性。方法对136例(148眼)患者进行囊鼻腔吻合术,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148眼中治愈144眼,治愈率96.62%;改善3例(3眼),占2.03%;无效1例(1眼),占0.67%。结论囊鼻腔吻合术在基层医院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缝合粘膜 并发症
  • 简介:小管断裂是眼科常见的外伤急症之一,及时手术吻合断裂的小管,恢复泪道通畅,可避免终身溢的痛苦;但基层眼科专业医师对该技术的应用较少,而外科或全科医师行内眦部及其附近的眼睑裂伤清创时往往容易忽视小管断裂的问题。另外某些患者没有意识到溢的痛苦,由于经济等原因拒绝吻合小管,创口愈合后无法忍受溢的痛苦,最终选择二期小管吻合手术。本文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1年12月小管断裂二期吻合术的病例23例取得了有效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手术吻合 专业医师 眼睑裂伤 全科医师
  • 简介:目的:评价新型硅胶管(RS一次性使用泪道引流管)治疗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3-01/2015-10来我院就诊的47例47眼小管断裂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在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从上、下小点“U”形置入,在泪道中保留3mo。拔管后,观察泪道通畅率、是否伴有泪溢和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小管吻合成功,新型硅胶管顺利植入。未发生硅胶管相关的并发症,如眼部刺激、小点外翻和撕裂、过早脱落等。治愈41例(87%),泪道冲洗通畅,无溢。部分治愈4例(9%),患眼轻微溢,但泪道冲洗通畅。失败2例(4%),患眼泪溢,泪道冲洗不畅。结论:在小管断裂吻合术中,新型硅胶管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置入物,其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术者学习曲线短。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双泪小管置入
  • 简介:目的探讨化脓性小管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28例化脓性小管炎确诊患者。把他们分为4组。第1组单纯小管炎,冲洗泪道有液体进入鼻口腔。第2组小管炎合并小管阻塞。第3组小管炎合并慢性囊炎但不合并小管阻塞。第4组小管炎合并慢性囊炎及小管阻塞。所有组用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小管灌洗,同时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脓性分泌物减轻后第1组给予保守治疗;第2组给予小管切开术。第3组给予囊鼻腔吻合术。第4组给予囊鼻腔吻合+小管切开术,术后同术前保守治疗。结果所有组小管炎全部治愈。但第2及第4组各有1例小管阻塞。结论聚维酮碘结膜囊冲洗及小管灌洗,小管中用妥布霉素冲洗并注入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眼局部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或在此基础上合并小管切开和/或囊鼻腔吻合术,简单方便,疗效确切。

  • 标签: 化脓性泪小管炎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评估以不同的方法治疗病毒性结膜炎并发症小点及小管闭塞的疗效。方法:此回顾性群组研究共纳入35例临床确诊为感染病毒性结膜炎的患者,经治疗后完全缓解,4wk后并发小点闭塞。本研究采用了小点扩张术,穿孔硅胶小点栓子植入术,和Mini-Monoka硅胶管植入术对该35例小点闭塞患者进行治疗。结果:首先,单独采用小点扩张术对所有35例患者进行治疗,其中只有6例患者(17.14%)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其次,采用穿孔小点栓子植入术对上述采用小点扩张术无效的患者进行治疗,有20例(57.14%)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最后,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对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都无效的患者进行治疗,有9例(25.71%)患者的病情取得了重大的改善。另外,通过对上述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疾病的严重程度与Mini-Monoka管的使用和是否双眼同时患病或者和上、下小点同时闭塞并无关联。结论:运用穿孔硅胶小点栓子能够有效治疗由病毒性结膜炎引起的小点闭塞。对分别经小点扩张术和穿孔硅胶小点栓子植入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Mini-Monoka管植入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泪小点闭塞 泪小管闭塞 机械扩张 泪小点栓子 Mini-Monoka管 腺病毒
  • 简介:目的:评价加压泪道冲洗对新生儿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门诊治疗中对3mo以上的新生儿囊炎280例340眼进行泪道冲洗,随机分为2组,A组140例164眼采用常规方法冲洗,B组140例176眼进行加压泪道冲洗,对比并观察冲洗治疗效果。结果:A组冲洗1~3次通畅9眼(5.5%);冲洗4次以上通畅14眼(8.5%);需加泪道探通141眼(86.0%)。B组冲洗1~3次通畅128眼(72.7%);冲洗4次以上通畅31眼(17.6%),需加泪道探通术17眼(9.7%)。改良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方法。

  • 标签: 加压泪道冲洗 新生儿泪囊炎
  • 简介:目的探讨探通术治疗婴幼儿囊炎的时机和疗效。方法将180例216眼按年龄大小分为2—6月,6—12月,12—36月共三组。用泪道探通术给予治疗,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Ⅰ组治疗成功率97%,Ⅱ组治疗成功率87%,Ⅲ组治疗成功率72%,总治愈率90.7%。结论泪道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囊炎较佳的方法,且有效性随着年龄增加而降低,2-6月时泪道探通术成功率最高。

  • 标签: 婴幼儿 泪囊炎 探通术 时机
  • 简介:目的评价两种显微手术方法吻合小管断裂的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找出小管的断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麻醉导管单路插管吻合组(30眼)和硅胶管双路环行插管吻合组(37眼)。结果所有病例均在手术显微镜下直接找到鼻侧小管断端并且一次手术成功吻合小管,随访6月~31月(平均11.5月),麻醉导管单路插管术30眼,治愈24例,好转3眼,失败3眼,治愈率80%;硅胶管双路环行插管术37眼,治愈32眼,好转3眼,失败2眼,治愈率86.5%。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明显提高治疗小管断裂的临床效果;硅胶管双路环行置入法是理想的治疗小管断裂的方法。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硅胶管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再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予以再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复发原因:囊未完全切开2例,骨孔过小或位置错误4例,吻合腔或骨孔内肉芽组织增生堵塞5例;10例术后流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占90.91%,1例流泪减轻,泪道冲洗基本畅通,占9.09%。结论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再次手术重建泪道,是治疗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泪囊鼻腔吻合术 复发 再次手术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管断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住院治疗的小管断离共60例(60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个病人(30只眼)硬膜外麻醉导管治疗小管断离;B组30个病人(30只眼)crawford管治疗小管断离。根据病情平均3-6个月拔管,拔出泪道硅胶管后,泪道冲洗通畅且无症状为治愈;泪道冲洗通畅,但有一定阻力且偶有流泪为好转;泪道冲洗不通畅为无效;拔管两个月以上再次流泪冲洗不通畅为复发。结果拔管后,A组:治愈:18眼(60%);好转:6眼(20%);无效:4眼(13.33%);复发:2眼(6.67%)。B组:治愈:26眼(86.67%);好转:2眼(6.67%);无效:1眼(3.33%);复发:1眼(3.33%)。结论鼻内窥镜下crawford管置管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小管断离的办法。

  • 标签: 泪小管断离 crawford管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取小管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小管内排出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以寻找放线菌。结果: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中,有56眼挤压小管见硫磺颗粒经点排出,取硫磺颗粒碾开涂片均见放线菌。57眼患眼取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55眼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63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结论:放线菌为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治疗小管炎敏感性高。

  • 标签: 泪小管炎 致病菌 药物敏感性 诊断
  • 简介:<正>我科自1994年3月开展鼻内窥镜下鼻内囊鼻腔造孔术,共治疗18例20侧。近期有效率为90%(18侧)。此18侧随访6~24个月,治愈15侧(75%),好转2侧(10%),无效1侧,远期总有效率为85%(17/20侧)。20侧手术中有4侧一期手术失败,下面介绍手术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方法。1.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高位偏曲、中鼻甲前端肥大、鼻息肉及外伤引起的鼻部畸形等,应在

  • 标签: 泪囊鼻腔造孔术 鼻内窥镜 手术失败 鼻内造孔 硅胶管 总有效率
  • 简介:目的观察外伤性上下小管同时断裂环形置管吻合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8例(18只眼)外伤性上下小管同时断裂的患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断端进行环形置管吻合术.结果18例(18只眼)成功实施环形置管吻合术,术后3个月拔除留置的硅胶管,15例泪道冲洗通畅无溢,占83.33%;3例冲洗通而不畅,无明显或轻度溢,占16.67%.结论对外伤性上下小管同时断裂的患者环形置管吻合术,同时恢复了上下小管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效果良好,方法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环形置管 泪小管 断裂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完全性上下小管阻塞的有效性,并评价这种手术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完全性上下小管阻塞患者22例22眼作为研究对象,施行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3~27mo,记录患者的人口学数据、手术时长、义管长度、随访时间、义管的通畅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是否满意,分析数据结果,评价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意义。结果: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5%(21/22),患者总体满意度为68%(15/22)。术后并发症包括鼻腔肉芽组织包裹义管下口2例(9%),中鼻甲黏膜堵塞义管下口3例(14%),鼻黏膜覆盖义管下口1例(5%),义管管腔被分泌物堵塞5例(23%),异物不适感10例(45%),干眼2例(9%),鼻腔分泌物逆流入结膜囊8例(36%)。结论: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完全性上下小管阻塞。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遗留面部皮肤瘢痕。

  • 标签: 结膜囊鼻腔吻合术 微创 上下泪小管阻塞 Medpor泪道义管
  • 简介:目的:分析婴幼儿囊炎患者的主要致病菌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83例86眼婴幼儿囊炎患者的囊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析。结果:患者86眼中,84眼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97.7%,共分离出细菌94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67株,占71.3%,革兰氏阳性菌的前三位敏感药物为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氯霉素;革兰氏阴性菌27株,占28.7%,革兰氏阴性菌前三位敏感药物为左氧氟沙星、氯霉素、夫西地酸、头孢他啶。结论:G+菌为婴幼儿囊炎的优势致病菌,其中以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G+菌较G-菌耐药性高,左氧氟沙星、氯霉素等治疗婴幼儿囊炎有效。

  • 标签: 婴幼儿泪囊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鼻泪管闭塞所致囊炎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先天性鼻泪管阻塞患儿98例110眼的囊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94眼的分泌物中共分离出155株细菌,病原菌阳性率为85.5%。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65.8%,革兰氏阴性杆菌23.9%。分离出的所有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4.2%。结论:药敏试验表明绝大多数细菌对左氧氟沙星有较高的敏感性,对于小儿先天性鼻泪管闭塞所致囊炎可给予新喹诺酮类抗生素滴眼液治疗。

  • 标签: 先天性鼻泪管阻塞 泪囊炎 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性
  • 简介:目的:比较常规小管断裂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效和疗效。方法:收集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2009-01/2015-12下小管断裂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33例33眼常规小管断裂吻合术,B组34例34眼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组的找到小管断端的时间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结果:A组找到小管断端的时间为44.42±10.66min,B组找到小管断端的时间为30.06±6.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P〈0.05)。术后6mo冲洗泪道判断手术疗效,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结论: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小管断裂和常规小管断裂吻合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疗效佳。

  • 标签: 泪小管断裂 鼻内窥镜 注气 5-氟尿嘧啶
  • 简介:目的探讨用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治疗新生儿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我院眼科门诊就诊并记录的38例46眼新生儿囊炎患儿,首先使用囊区挤压按摩及泪道加压冲洗法治疗,未愈者继而使用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术中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充满囊,术后追踪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46眼均经过囊区挤压按摩及泪道加压冲洗治疗,治愈17眼,治愈率为36.96%;29眼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治愈28眼,治愈率为96.55%;无效1眼。结论对于用常规方法不能治愈的新生儿囊炎,选用冲洗式泪道探通联合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注入术的临床疗效是肯定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泪囊炎 冲洗式泪道探通 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