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强迫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和常见症状,与其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全部强迫症患者的病历,共166例,将有关因素和数据填入调查表中,输入计算机,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为1.72:1。平均发病年龄(24.02±11.77)岁,男女平均发病年龄有差异(u=3.45,P<0.01),男性早于女性,内向性格占56.63%,治疗有效率95.48%。中学文化程度的人占多数(74.10%),学生、工人、干部占职业前三位,特别是学生占40.96%,诱因前三位是难以适应社会发展,感情与家庭变故和学习任务过重,强迫症病人有增加的趋势。临床强迫症症状中前三位是强迫意向,强迫检查和强迫洗涤,症状分布间差异具有显著性(χ^2=99.54,P<0.005)。结论强迫症的发生主要受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对此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不同于一般脑梗死(GCI)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同期收治的脑分水岭梗死与其他类型脑梗死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结果在脑分水岭梗死组56例患者中,行MRA检查47例(83.93%),颅内血管异常31例(65.96%),血管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脑梗死(28.29%)。CWI不同类型之间的NIHSS评分及颅内血管异常情况,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急性期病死率上,CWI组略高于GCI组,在严重心律失常的检出率上,CWI组显著高于GCI组(x2=16.86,P〈0.001)。在进展性卒中的发生率上,CWI组总体上高于GCI组,但两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在CWI亚组中,皮层下型和混合型显著高于GCI组(xz=4.24,P〈0.05)。结论CWI的发生与颅内大血管狭窄或闭塞密切相关,严重心律失常所致血液动力学障碍是CWI发生不容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CWI不同于一般的小灶性脑梗死,在临床上应重视CWI,尤其是皮质下型CWI。
简介:目的了解昆明市四个少数民族聚居区民族的自杀情况,为防止自杀提出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线索调查跨文化比较法对嵩明县白邑乡团结回族村、石林县维则乡干塘子彝族村、安宁县太平乡始甸白族村、富民县大营镇小水井苗族村村民进行调查。结果四个村总人口数3491人,852户,民族人口数2802人,726户,汉族人口数689人,126户,平均年龄33.09±20.74。小学836人(29.84%),初中748人(26.70%),四个村各具民族特色,四个村信仰的宗教不同。民族自杀7人。汉族自杀3例,均为已婚妇女,自杀方式都是服农药自杀,结论四种少数民族中有自杀存在,宗教习俗对自杀现象有一定影响。与其他民族相比偏低,仍需加以重视。
简介: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对于颈动脉斑块在急性脑梗死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分析,并希望探索颈动脉斑块及血管狭窄与患者基本资料、卒中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院神经内科住院且发病14天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3天内行颈动脉B超检查,内中膜厚度超过15mm定义为斑块形成,采用面积法评估其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脑血管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脑梗死类型、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药物服用史等。将以上血管危险因素参数纳入χ2检验,求证其是否与斑块形成相关。结果连续入组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的患者共603例(男性444例,女性159例)均进行了劲动脉B超的筛查,60岁以上患者313例(31.7%)。颈动脉B超发现191例患者存在斑块,其中单侧或双侧狭窄超过50%及以上患者41例,狭窄超过70%及以上2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60岁以下女性患者仅2例(3.9%)发现斑块,60岁以上女性患者中45例(41.7%)发现斑块,因此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P〈0.01)。男性中年龄相关因素对于是否存在斑块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危险因素未发现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年龄是女性急性卒中患者是否存在斑块的可能危险因素,需要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